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陛下视察 ...
-
再生丝绳大规模脆化断裂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将赵楷所有的雄心壮志和周密准备都炸得粉碎。距离皇帝视察仅剩三天,核心演示项目却出现了如此致命的质量事故!这已经不是失败的问题,而是可能掉脑袋的弥天大祸!
“查!彻查!!”赵楷双目赤红,声音嘶哑,如同困兽般在工坊里咆哮。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组织人手进行紧急排查。
排查过程混乱而绝望。时间太紧了!
原料?同一批废丝,之前捻的绳没问题,就这批出问题?
工艺?捻线机参数没变,浸油配方和流程也照旧?
环境?天气干燥,并无异常?
人为破坏?工坊戒备森严,外人难以进入,内部人员似乎也无动机……
一个个可能性被提出,又被否定。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压力如同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鲁小鱼急得满头大汗,一遍遍地检查捻线机和浸油桶;铁蛋带着人把库存的废丝翻了个底朝天;孙主事脸色惨白,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不知是在祈祷还是在咒骂。
赵楷亲自上手,对断裂的丝绳进行仔细的物理观察和……可怜的“化学分析”(闻味道、用手捻、用火烧看烟色)。他发现,断裂的丝绳似乎比正常的更硬、更脆,颜色略深,燃烧时有一股淡淡的、不同于蛋白质纤维(丝、毛)的焦糊味,倒像是……植物纤维燃烧的味道?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猛地一跳!
“这批废丝!是从哪里收来的?!”赵楷厉声问道。
孙主事一个激灵,连忙翻看账本:“是……是前日从‘瑞祥’绸缎庄收来的那批!狄小姐介绍的,说是她家铺子的,价格公道,我就……”
“瑞祥?”赵楷皱眉。狄明月介绍的应该没问题啊?但……“立刻取那批废丝的样品来!快!”
样品很快取来。赵楷拿起一撮“废丝”,仔细查看。颜色、手感似乎与往常无异,但凑近了闻,似乎有一股极淡的、不属于蚕丝的……草腥味?他抽出一根丝线,尝试点燃——
火焰跳动,冒出的烟明显带有植物纤维燃烧的特征,并有一股淡淡的硫磺味(?)!
“这不是纯丝!”赵楷失声叫道,“这里面掺了东西!掺了……麻?或者别的植物纤维!而且可能用硫磺熏过漂白!”
“什么?!”众人大惊失色。
孙主事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不……不可能啊!瑞祥是狄家的产业,怎么会……”
赵楷瞬间明白了!这不是意外,这是阴谋!有人买通了瑞祥绸缎庄的人,在提供给将作监的废丝里掺入了劣质的、经过化学处理的植物纤维(可能是麻短绒),以次充好!这种混合纤维捻成的绳,其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与纯丝混合绳截然不同,在浸油和一定时间后,就会发生脆化!
而狄明月……她恐怕完全被蒙在鼓里!对方利用了她牵线搭桥的便利,暗中下了黑手!这一招,极其阴毒,且难以察觉!
“王貺!工部!定是他们!”赵楷咬牙切齿,怒火中烧。但现在不是追查内鬼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如何补救!
只剩两天多时间,重新采购、捻制、浸油、晾干……根本来不及!
工坊内一片死寂,绝望的气氛弥漫开来。所有人都知道,时间不够了。
“郎君……要不……要不咱们就用以前的皮绳顶一下?”铁蛋憨憨地提议。
“不行!”赵楷立刻否定,“陛下亲临,看的便是新法成效!用旧物顶替,欺君之罪更大!”
“那……那怎么办啊?”鲁小鱼带着哭腔道。
赵楷强迫自己冷静,大脑飞速运转。一定有办法!一定有!
他的目光扫过工坊,最后落在了角落里那几架已经调试好、本准备用于演示的骑兵弩上。骑兵弩的弓弦,用的是官制的、性能优异的复合弦!
一个极其大胆、冒险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
“拆!”赵楷猛地指向骑兵弩,“把骑兵弩的备用弓弦拆下来!改造一下,用到纺车上去!”
所有人都惊呆了!
“郎君!不可啊!那是军器!挪用军器,罪加一等!”孙主事吓得魂飞魄散。
“顾不了那么多了!”赵楷斩钉截铁,“骑兵弩演示时用不上备用弦!眼下渡过难关最要紧!事后我自会向曹大人请罪!快动手!”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在赌!赌皇帝更看重纺车的实效,赌曹玮会事后保他!
在赵楷的强令下,鲁小鱼和铁蛋颤抖着手,拆下了几根骑兵弩的备用复合弦。这种弦强度高、韧性好,但直径较粗,直接用于纺车传动需要改造。
赵楷亲自上阵,指挥工匠小心翼翼地将复合弦截短,用热油浸泡软化,然后与纺车的木质滑轮和轴套进行适配、安装、调试……
过程惊心动魄,生怕把宝贵的军弦弄坏。但好在复合弦性能卓越,改造后安装到纺车上,传动效果甚至比再生丝绳更好!更顺滑,更耐用!
“快!把所有演示用的纺车,全部换上这种弦!立刻!”赵楷下令。
工坊再次忙碌起来,但与之前的绝望不同,这次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疯狂。
就在他们刚刚改装完最后一架纺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时,宫里的旨意到了——陛下明日辰时驾临将作监!
最后一天,赵楷和所有人不眠不休,反复检查每一架演示器械,演练每一个流程,核对每一句说辞,力求万无一失。那几架用了“挪用军资”的纺车,更是被重点关照,藏在最不显眼的位置。
赵楷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生怕哪个环节再出纰漏。
翌日,辰时。将作监内外戒备森严,旌旗招展。以曹玮为首的枢密院官员、以工部尚书为首的工部官员、以及王貺等御史台官员,早已恭候在正门。
赵楷穿着簇新的官袍(临时赶制的),站在曹玮身后稍远的位置,手心全是冷汗。
终于,鼓乐齐鸣,仪仗开路,皇帝赵祯的銮驾缓缓抵达。赵祯今日未穿朝服,而是一身简便的常服,神情平和,在吕夷简等重臣的陪同下,走下銮驾。
“恭迎陛下!”众人跪迎。
“平身吧。”赵祯声音温和,“今日朕来,只为一睹我将作监巧思新法,不必拘礼。”
曹玮上前引驾,众人簇拥着皇帝,首先参观了“靖虏弩”的生产工坊。
工坊内,工匠们按照“标准化”流程紧张有序地作业。曹玮亲自讲解,赵楷在一旁补充,重点介绍了标准量具的使用、流程规范、以及带来的废料减少和效率提升。
赵祯看得很仔细,不时拿起一个标准齿轮或一份规程图册询问几句,赵楷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回答。王貺等人跟在后面,脸色阴沉,却找不到明显的错处。
接着,众人移步演武场,观看了骑兵弩的演示。鲁小鱼紧张地操作弩机,展示了其上弦省力、射击精准的特点,获得了赵祯的点头赞许。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环节——纺车工坊。
赵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深吸一口气,上前引导。
工坊内,几架改进后的新式纺车一字排开。纺妇们早已培训多次,虽然紧张,但操作还算熟练。
赵祯的目光落在那些纺车上,显然对军器作坊里出现纺车感到有些意外。
曹玮适时解释道:“陛下,此乃将作监试行‘标准化’新法于民生之器,旨在提升纺效,惠及百姓。”
赵祯来了兴趣:“哦?军中之法,亦可惠及民生?演示与朕看。”
赵楷示意,纺妇们开始操作。脚踏板起伏,摇柄转动,复合弦传动平稳有力,纱锭飞转,棉纱均匀吐出……
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纺车!
赵祯看得微微颔首:“确显轻省快捷。此车改进在何处?”
赵楷连忙上前,硬着头皮讲解:“回陛下,改进之处颇多。如加装滴油润滑,减少摩擦噪响;优化传动……传动机构,提升效率;改良踏板座椅,降低劳损……”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弦”的具体材质,只强调效果。
“传动机构似乎有所不同?”赵祯目光锐利,注意到了那根与众不同的复合弦。
赵楷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正不知如何回答,曹玮适时接话道:“陛下明鉴。此乃借鉴军弩弓弦工艺之巧思,以特殊法制成,耐磨耐用。”
赵祯“哦”了一声,似乎并未深究,转而问道:“效率提升几何?造价若何?可利于推广?”
赵楷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汇报数据:“新式纺车效率约提三成,熟练者更佳。造价因用料与工艺改进,略高于旧车,然因其耐用少修,长远看反更经济。至于推广……正于京畿织坊试行,若成效显著,臣等拟将标准图纸及工艺规程颁行天下,各地匠坊依样制作即可,无需专造,如此可速推广。”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标准化推广”的核心优势。
赵祯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依样制作即可?此法大善!若真能如此,则利国利民,功莫大焉!”
王貺在一旁听得心急,忍不住插嘴道:“陛下!新法虽好,然其用料讲究,造价不菲,恐非寻常农户所能承受。且骤然更改旧制,恐引民间不适……”
赵楷立刻反驳:“王御史所言差矣!标准化非为追求奢华,乃为保障基础品质。统一制式后,大批量制作,成本反可降低。且旧车易坏难修,新车耐用省心,长远看,农户负担实则减轻!”
工部尚书也想挑刺,指着纺车道:“此车传动似与军器相关,挪用军技于民,是否妥当?且如此改进,于织锦缎等精织之物,可有裨益?”
赵楷不卑不亢答道:“回尚书大人,技术本无军民之分,利于民生便是正道。至于精织,此车主打提升粗纱、棉纱效率,若要织锦,需另研精纺机,然其‘标准化’思路,亦可借鉴。”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始终紧扣“普惠”、“实用”和“方法论”的主题。
赵祯听着双方辩论,并未表态,但看向赵楷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深思。
观摩完毕,赵祯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在曹玮、吕夷简的陪同下,步入一间静室,单独召见了赵楷。
室内只剩下皇帝、宰相、枢密使和赵楷四人。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凝重。
赵楷跪在地上,心知真正的考校才刚刚开始。
“赵楷,”赵祯缓缓开口,“你之所为,朕已亲眼所见。新法确有实效,尤以‘标准化’、‘规程化’之思,颇具巧思。然,朝中于你,争议颇大。朕今日问你,你此法,究竟源出何处?所图为何?”
终于问到核心了!赵楷深吸一口气,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和盘托出,只是更加诚恳:
“回陛下,小子之法,并非凭空而来。一者,源于修复古器之实践(指南车),深感古人工匠之精妙,然其法失传,令人扼腕;二者,源于军械制造之困局,零件互异,换修艰难,废料耗工;三者……三者亦受先贤著述之启发,《考工记》有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墨经》亦言‘法仪’之重。小子只是……只是将散见之智慧,加以梳理,强名之曰‘标准’,力求将良工之巧思,化为可传之法度,使精良之器,可复可广,而非囿于师徒口耳之间。小子所图,无非‘国强民富’四字。军械精良,则将士无忧;百工增效,则民生可期。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他半真半假,将现代理念包装在古代经典之中,听起来既接地气,又有理论高度。
赵祯沉吟片刻,又问:“然则,革新必触旧例,易引纷争。你当如何自处?”
赵楷恭敬道:“小子深知此理。故而行事务求谨慎,先易后难,先军后民,以实效取信于人。若有纷争,愿以事实数据说话,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若小子之法确有疏漏,亦当及时修正,断不敢固步自封。”
态度谦逊,逻辑清晰。
赵祯听完,良久不语,目光扫过吕夷简和曹玮。
吕夷简缓缓开口道:“赵楷虽年轻,然其思其行,确有利国利民之实。然其法颇新,争议难免,当引导其扬长避短,稳妥推行,方为善策。”老狐狸依旧是和稀泥,但基调是肯定的。
曹玮则直接道:“陛下,军械改制,成效卓著,此乃实事。赵楷虽有孟浪之处,然其才可用,其心可嘉。当护其锐气,以观后效。”
赵祯终于点了点头,对赵楷道:“朕姑且信你之志。然需谨记,匠作之术,终为末技。强国之本,在于仁政,在于民生。你之新法,当服务于国策大局,而非为技而技。日后行事,需更加沉稳,多思大局,少惹纷争。可能做到?”
“小子谨记陛下教诲!定当恪尽职守,不负圣恩!”赵楷连忙叩首,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皇帝这一关,总算有惊无险地过了!
“嗯。”赵祯摆摆手,“下去吧。”
赵楷躬身退出静室,只觉得浑身虚脱,仿佛打了一场恶仗。
皇帝摆驾回宫后,王貺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见陛下态度明确,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赵楷回到工坊,立刻被众人围住。
“郎君/先生,怎么样?”众人急切地问。
赵楷长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暂时……过关了。”
工坊内顿时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声。
然而,赵楷还没来得及高兴,曹玮的亲随就来找他,面无表情地传达了一句口信:“曹大人说:军弦之事,下不为例。你好自为之。”
赵楷刚刚落回肚子里的心,又提了起来。曹玮果然知道了!这是在保他的同时,也在严厉警告他!
挪用军资,这是大忌!这次侥幸过关,下次绝不会这么幸运!
科技树又一次在悬崖边上惊险地稳住了根基,但赵楷深知,自己行走的钢丝之下,依旧是万丈深渊。未来的路,必须更加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