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狄明月的“大单” ...
-
得到那位神秘“先生”(赵楷内心已将其视为重要靠山)的鼓励后,赵楷的干劲空前高涨。他暂时将“标准化”的宏大蓝图放在一边,决定从眼前最实际、最基础的问题入手——给他的鱼鳔胶制定一个“标准”。
这玩意儿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他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基础的“材料”之一,也是他亲手“研发”的。如果能把它弄明白、稳定下来,意义非凡。
说干就干。他立刻将工坊一角改造成了临时的“胶类实验室”(虽然看起来依旧像个厨房杂货铺)。
“铁蛋!记录!”
“是!郎君!”
“取鱼鳔三两,干透无杂质者!”
“取清水……呃,等等,水也得定量!”赵楷挠头,赶紧让铁蛋去找来标准量筒(他自制的带刻度的竹筒)。
“大火煮沸,转为小火,保持微沸……这火候怎么量化?”赵楷又卡壳了。没有温度计,全靠感觉“微沸”?这标准个屁啊!
“算了,先记录柴火数量和燃烧时间……大概齐吧……”
“持续搅拌……搅拌速度?方向?次数?……妈的!”
赵楷很快发现,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想要给一个手工熬制过程制定量化标准,简直是地狱难度。绝大多数环节只能依赖“经验”和“感觉”进行模糊描述。
他折腾了半天,弄得满头大汗,锅里的胶液也因为火候控制不稳定而差点糊底。
“郎君……胶……胶糊了……”铁蛋吸着鼻子,憨憨地提醒。
赵楷看着锅里那团冒着焦糊气的胶状物,颓然放下手里的炭笔和“实验记录”(上面画满了鬼画符和问号)。
“唉……基础科学啊!没有基础科学,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他痛苦地揉着太阳穴,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空有现代知识,没有对应的测量和生产工具,很多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最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制定了一个极其粗糙的“鱼鳔胶熬制工艺规范”:
1. 选料:鱼鳔需干透,色白,无霉变。
2. 水量:鱼鳔与清水比例约为一比三(体积法,用他的竹筒量)。
3. 火候:先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火焰高度不超过锅底一指宽),维持汤面微滚。
4. 时间:自煮沸起,约一个时辰(看日晷或听更漏)。
5. 搅拌:需不时顺同一方向搅动,防止粘底。
6. 成品:胶液应呈淡黄色半透明状,挑起成片滑落为佳。
这规范充满了“约”、“左右”、“为佳”等模糊词汇,本质上还是经验之谈,只不过把经验文字化了。
“聊胜于无吧……”赵楷自我安慰道,“至少保证了每次用的材料比例和大致流程是一样的……误差?随缘吧!”
就在赵楷为“原始科学”的艰难而头疼时,一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访客,再次不请自来。
狄明月又一次风风火火地闯进了他的新工坊,这次连通报都省了,显然是熟门熟路。
“赵楷!有好活儿给你!”她人还没到,清脆的声音就先传了进来。
赵楷抬头,看到狄明月一身利落的骑装,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手里还拿着……一张巨大的、画得歪歪扭扭的草图?
“狄小姐?”赵楷连忙起身,“您这是……”
“看看这个!”狄明月将那张巨大的草图“啪”地一下拍在赵楷的工作台上,震得几件工具都跳了一下。
赵楷定睛一看,嘴角忍不住抽搐起来。
那草图上画着一个极其庞大且结构……清奇的装置。看起来像是一辆巨大的马车,但车体上方架设着数根长长的、用绞盘和绳索控制的巨大摆臂,摆臂前端还装着巨大的……勺子?或者铲子?
“这是……何物?”赵楷感觉自己的想象力有点不够用。
“挖泥车!”狄明月双眼放光,语气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我叔父麾下将士,每逢汛期便要加固河堤,挖掘壕沟,甚是辛苦!尤其是淤泥地段,人力挖掘效率低下,还极易疲惫!我便想,能否造一机械,以牛马之力牵引,用这些摆臂和铲斗,深入泥中,掘起淤泥,倾泻于旁!如此,岂不省时省力?”
赵楷听得目瞪口呆。
大小姐,您这想法很超前啊!这玩意儿的原理,有点接近后来的……挖掘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某种基于杠杆和滑轮组的巨型人力(畜力)挖掘装置?
想法是好的,但这设计……也太狂野了!这庞大的结构,这复杂的杠杆和绳索系统,先不说能不能动起来,光是这自重和受力分析,就足以让任何结构工程师头皮发麻!
“狄、狄小姐……”赵楷艰难地开口,“此物……构思精妙,然……结构似乎过于繁复,对材料强度要求极高,且牛马之力能否驱动,还需仔细计算……”
“计算?”狄明月眨眨眼,一脸“那是什么可以吃吗”的表情,“算它作甚?先造出来试试不就知道了?材料用最好的硬木!铁件加固!我狄家出钱!”
赵楷:“……” 好吧,这很狄明月。典型的“力大飞砖”和“有钱任性”思维。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这位将门虎女理解一下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狄小姐,此非儿戏。如此巨物,若结构不稳,受力不均,一旦运作,极易崩塌损毁,非但无功,反伤及人畜。需先进行设计论证,计算受力,选定材料,制作小样测试,方可尝试建造实物。”
狄明月皱起秀眉,似乎觉得赵楷太过啰嗦和保守:“怎地如此麻烦?你之前造那指南车、修我那……那什么,不也都成了?此次不过是更大些罢了!”
“此物与指南车截然不同!”赵楷哭笑不得,“指南车重在精密传动,体量不大。此物乃庞然大物,重在力量与结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仓促建造,恐成……恐成一场灾难!”他差点说出“恐成大型事故现场”。
狄明月看着赵楷严肃的表情,又看了看自己那狂野的草图,似乎也意识到可能有点问题,但嘴上还不肯服软:“那……那你说该如何?莫非就没办法了?”
“办法自然有,但需循序渐进。”赵楷拿起炭笔,在狄明月的草图旁边空白处开始勾画,“首先,需简化结构。如此多的活动摆臂,协调困难,易出故障。或可考虑固定主体,仅使铲斗部分运动……其次,动力传输需重新设计,纯靠牛马拖拉和人力绞盘,效率低下且危险,或可借鉴投石机之配重原理……再者,关键受力部位,必须用铁件甚至钢件加固,木料恐难胜任……”
他一边说,一边快速勾勒出一个简化了许多、但结构更合理、强调了关键受力点和传动机构的新草图雏形。
狄明月凑过去看,虽然很多术语听不懂,但能看出赵楷画的比她的更“像那么回事”,结构清晰了不少,少了些天马行空,多了些沉稳可靠。
“嗯……好像……是顺眼了些……”她小声嘀咕,语气缓和了不少,“那依你之见,需多久?耗费几何?”
赵楷沉吟片刻,心里快速估算了一下:“若只是先造一具小型验证机,测试原理,约需……两个月?耗费……恐需百两白银以上。若验证成功,欲造大型实用之物,耗时耗资更巨,且需反复调试改良。”
“百两?”狄明月眼睛都没眨一下,“小钱!我给你二百两!要最好的材料!尽快造出那什么……验证机!若真能成,我狄家绝不会亏待你!”
赵楷看着这位豪气干云的甲方,心里又是兴奋又是压力山大。这可是他接到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订单”啊!虽然甲方要求模糊、预期管理困难,但资金充足且不过多干涉技术细节,简直是理想型客户!
“既如此,小子便尽力一试!”赵楷拱手应承下来。这项目虽然挑战巨大,但成功后的意义也非同小可,不仅能证明他的能力,更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好!痛快!”狄明月一拍手,很是满意,“需要什么,开单子给我,我让人送来!对了,此事机密,勿要外传!”她临走前又叮嘱了一句,显然也知道这东西可能涉及军用工事,不宜张扬。
送走狄明月,赵楷看着桌上那两张对比鲜明的草图,苦笑摇头。
这科技树,真是越歪越远了。从按摩仪到指南车,现在又要搞原始挖掘机了……
但,这种挑战,不正是理工男梦寐以求的吗?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对铁蛋吼道:“铁蛋!清场!备料!咱们要干票大的!”
“好嘞!郎君!”铁蛋虽然不懂要干什么,但听说“干大的”就莫名兴奋。
赵楷重新扑到图板前,开始疯狂计算(估算)杠杆比例、配重重量、结构应力……
他的工坊,再次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歪楼”研发时间。而这一次,项目的规模和难度,都远超以往。
他并不知道,这个看似由狄明月异想天开引发的项目,其进展和成果,早已通过某种渠道,悄然呈报给了那位微服来访过的“先生”,以及密切关注着他的枢密院承旨曹玮。
他们都在等待,这棵歪掉的科技树,这次又能结出怎样出人意料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