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茶园 ...
-
时光飞逝,一转眼,杜徽柔已经带着甄思玖在甄家老宅住了半月时光。期间,杜徽柔将家中的家具、床褥一应物品全换了,又请人修缮了前后二院,种上花草,搭上草棚,清扫干净卫生。
如今,整个甄氏老宅在杜徽柔的打理之下已经焕然一新,俨然成了一处宜居的漂亮院子,住着舒心又惬意。
每日下午,杜徽柔便坐在院里的梨树前乘凉,她手里拿着一本书,旁边是刚刚在井水里冰镇过的西瓜,微风拂面,岁月静好,别提多惬意了。现在的杜徽柔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离开扬州城的决定,远离了那些纷纷扰扰,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娘!你看我刚刚抓到了什么!!”甄思玖兴高采烈地跑进了院,他满头热汗,神采奕奕,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编的篓子,内里装满了他刚刚去溪水边摸上来的鱼虾。
“螃蟹!大螃蟹!娘,今晚我们能加餐了。”甄思玖兴奋道。
杜徽柔没扫他的兴,先是夸了他一番,随后用手帕擦了他额头的热汗,一边擦汗,一边道:“思玖,我们回村里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觉得这里的生活如何?”
“自然是极好!”甄思玖道:“这里比扬州城好玩多了。”
虽然甄思玖才来了乡下半个月,但他天性爱玩,已经在村里混成了孩子王,身后天天跟着一群小弟,一会儿去摸鱼,一会儿去捉蚂蚱,别提多开心了。
杜徽柔看在眼里,一边欣慰甄思玖能这么快适应环境,一边又害怕甄思玖玩野了。毕竟,原身就这么一个儿子,可不能真将他养废了,将来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
“既然你适应的不错,学业也不能落下了。我已经打听过了,这村里有教书先生开的学堂,明日我就将你送过去读书。”杜徽柔淡淡道。
一听说又要读书,甄思玖的表情顿时垮了下来。他求饶道:“娘,我不想读书了,能不能不去啊。”
“这事没得商量。”杜徽柔直接了当断了他的玩心,又安慰道:“家里就你一个男子汉,若是你不读书,不学无术,以后怎么继承家里的家业?”
闻言,甄思玖顿时不服气道:“爹爹都已经不在了,咱们家的生意也没做了,哪儿还有什么家业?”
“……”
“娘存下的万贯家财,以后还不都是我的?等我长大了直接给我便是,何必要费时费力的让我去学东西。”
杜徽柔不可置信地看着甄思玖,她不明白甄思玖这么小的孩子,到底是何事有了这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想法?!
“再多的家业也禁不住亏败,万贯家财需要有本事才能守得住,如若只是一味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等你娘我不在了,你还如何守得住家业?你的子子孙孙怎么办?!”
甄思玖听完之后,顿时有一些不服气道:“娘,可是我们回了乡下不就是在坐吃山空吗?”
杜徽柔被甄思玖的话点醒了,先前她一心只想带着家产离开扬州城,远离男主女主,尚未考虑过甄家的未来、甄思玖以后怎么办。
再多的钱总有花光的一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徽柔必须得给甄思玖做一个好榜样。
杜徽柔拍了拍甄思玖的肩膀,道:“娘虽然带你离开了扬州城,却没有过放弃做正经生意,你安心读书,学会做一个有用之人,以后才能有本事继承家里的家业。”
甄思玖只得点了点头。
晚间,甄思玖睡了之后,杜徽柔突然有一些忧愁。甄思玖的话点醒了杜徽柔,虽然现在手里有钱,但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不如找一个正经营生,既能给孩子做榜样,又能给家里留一条后路。
毕竟甄思玖以后的日子还长,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想通之后,杜徽柔开始考虑到底做什么生意。若是现在还在扬州城,杜徽柔倒是可以靠着家底去开几家茶楼饭馆,利用她知道的现代经营模式,定然能够赚钱。
然而,现在她已经来了乡下。这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农户,靠天吃饭,种地为生,杜徽柔一个弱女子总不能去学着种地吧?何况种地的收入何其单薄,还不如不做呢。
杜徽柔愁眉苦脸的想了一晚上都没有想出结果。次日,天刚蒙蒙亮,她便喊醒了一脸困倦的甄思玖,领着他去村里的学堂上课。
永济村人多地少,不算是富裕的村庄,冬日里还常常有吃不饱饭,冻死人的情况。这村里的学堂也是十里八乡的村庄凑起来的一个简易草棚,且不提环境怎么样了,教书先生还只有一个,只因农户家庭大多拮据,学堂里的学生也不多,只有零零散散的七八个小孩……
甄思玖一见学堂的环境就不高兴了,这简直跟在扬州城有天壤之别。奈何杜徽柔硬着揪着他的领子,直接将他提到了学室。
“这孩子性格顽劣了一些,以后还请温先生多多费心了。”说罢,杜徽柔取出学费递了过去。
学堂里的教书先生姓温,年过四十,还中过秀才,原本他有功名在身,能够奋斗一番好前程,偏偏一只腿受了伤,有些跛脚,所以才不得已留在这贫穷的乡野之地。
若非如此,这地方连一个正经先生都请不到。
温先生的性格和善,他收了学费,笑道:“杜娘子放心,令公子聪明伶利,我定然会好好教导他。”
杜徽柔笑着点了点,话题一转,又道:“温先生见谅,我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夏季天气闷热,人在树荫下呆着尚且受不了,何况这不透风的草棚……而且等到了寒冬腊月的时节,只怕学子们在这里读书会冻坏身体。”并且杜徽柔嫌弃学堂的环境不好,而是实打实地为学生们考虑。
闻言,温先生叹气道:“杜娘子有所不知,我已经多次反应过这个问题。只是各村生活拮据,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财修缮学室了。”
杜徽柔早有预料,毕竟,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这么多,然而来学堂上学的却寥寥无几,只怕是交不起学费,更别提各村众筹捐钱修缮学室了。
杜徽柔道主动道:“温先生,我们甄家老宅还有一处空置的别院,月前我刚刚翻新过了,若是温先生不嫌弃,便带着孩子们先搬过去吧。”
“这……”温先生一时愣住了,他没有想到杜徽柔如此随和大方,开口居然就要让出一栋别院给学生们上课。
“温先生别客气。”
不仅如此,杜徽柔还直接了当道:“那别院地方宽敞,空着也是空着,若是有别的学生想来上课,只管过来,至于学费,我给他们都出了。”
“杜娘子此话当真?”温先生瞪大了眼,彻底震惊了。
“自然当真。我还希望温先生的学堂越做越好,能够长久的留在村里教育孩子们呢。”
杜徽柔说得可不是玩笑话,她是真觉得乡下孩子太可怜,既然她现在有能力,能帮一把便帮一把吧。
“这太好了!杜娘子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杜徽柔与温先生商量好了搬学堂的事,温先生对着杜徽柔好一顿感谢,随后又道:“杜娘子有所不知,其实我们村里附近的几个村落,原本不该这么贫穷,只是几年前出了一场意外,家家户户亏损惨重,方才沦落至此。”
杜徽柔询问道:“那是什么意外?”
温先生道:“几年前,来了一个茶商来我们这儿承包下了整个后山,美名其曰要种植出一个茶园,带领全村致富。村民们受到了鼓舞,纷纷投钱,哪儿知道茶商收了钱,采了茶叶之后居然跑了……直至如今,那一片山还荒着呢。”
原来如此。
难怪附近村落都这么贫穷……恐怕上当受骗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村中人口众多,又缺乏产业,单单靠着下地种田难以维持如今的生活。
如今,杜徽柔正愁不知怎么找一个正经营生,如果她能将废弃的茶园给盘下来,用心经营,说不定不仅能够赚钱,还能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温先生,你说的茶园在什么地方?我想去瞧一瞧。”
杜徽柔动了心思,立刻就开始行动,按照温先生给的地址找到了后山,果然看到了后山的山腰位置修建了一个上百亩的茶园,一眼望去,全都是数不尽的已经枯萎了的茶树。
这一刻,杜徽柔似乎看到了新的商机,只是自从上一任茶商卷钱跑路之后,这一块地就成了烫手山芋,想要买下这一块地,必须经过当年那些亏了钱的村民们的同意。
杜徽柔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自然不好出面,思索一番之后,她决定请温先生帮忙将这一块地买下来种茶。
“那地方已经荒废许久,与许多村民都有牵扯,杜娘子要买这一块地,先不说麻不麻烦,恐怕会亏钱啊。”温先生一听说此事,便开始奉劝杜徽柔。
然而,此刻的杜徽柔已经下定了决心,立刻道:“温先生只管帮我去收地,我自有信心能将茶园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