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阮书生? ...
-
村民们如今本就缺钱,又听说杜徽柔要将别院收拾出来做学堂,心里觉得她不像是坏人。再加上温先生在旁劝说,他们原先紧绷的心思慢慢松动,开始商量着是不是该把地卖出去。
“反正荒着也没用,不如卖了换点银子,家里还能添补日子。”
“是啊,若真能种成茶园,我们这些人日后也有工可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本来有几分犹豫,此刻似乎渐渐往同意的方向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男子忽然从人群里站出来,大声喝道:“我不卖!”
声音掷地有声,瞬间压住了众人的议论。
温先生定睛一看,发现来人竟是村东头的吴东生。吴家世代务农,他爹吴老头勤勤恳恳耕地,好不容易攒下几两银子,买了几亩薄地,本想着靠着茶园能多挣些钱,谁料全都打了水漂。自那以后,吴家对这几亩地看的比命还重。
只见吴东生脸色涨得通红,又开口道:“土地就是我们农户的命,说什么我也不卖!卖了吃什么喝什么啊?”
这一句话,说得村民们心里一紧。方才还在犹豫的人,此刻又不由得缩回去了。
温先生皱了皱眉,低声劝道:“东生,你先别急着拒绝,杜娘子并非是来糟蹋你们的地,她是真心想种茶。你若是把地卖了,她日后开了茶园,还会雇你们来做工,这样一来你们一家子也有活计,岂不是两全其美?”
吴东生却摇头,面色涨红道:“你说得轻巧!我们家是被茶商骗得最惨的。那时我爹气得吐血,到如今还没缓过来。如今要我再把地卖出去,我爹若是知道,非得跟我拼命!”
说到这里,他眼眶都红了,语气却仍是坚硬如铁。
杜徽柔静静听着,没有急着开口。她能体会村民们的心思,也看得出吴东生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心里仍背着那一段旧痛。她沉吟片刻,才缓缓道:
“吴家哥,我不是要你们舍弃命根子。我也晓得你们受过骗,不敢再信旁人。只是这片茶园如今荒着,你们也耕不出粮食,不是白白浪费么?若是信不过我,那我便不买,只租下这一片地。你们还是地主,年年收租银,我来种茶,雇村里人来帮工。若是日后真不成,你们再收回去,也不迟。”
此言一出,村民们面面相觑,本来紧绷的神色渐渐松动。有人小声嘀咕:“租地的话……似乎也不亏。”
吴东生愣了愣,眼底的怒火似乎被这一句话冲淡几分,神色间却仍有迟疑,嘴唇紧紧抿着,一时没有再开口。
正在众人犹豫不决之时,只见村长拄着拐杖,慢慢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老人年纪大了,脚步蹒跚,却一眼看穿了场上的僵局。他走到吴东生身边,伸手在他肩头轻轻拍了拍。
“东生啊,”村长叹了口气,语气慈和,“你爹身子骨还病着呢吧?你儿子也到读书的年纪了吧?我看杜娘子说的租地法子可行。你若是能收租金,不仅能给你爹治病,还能攒下银子供娃娃上学,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几句话说得入情入理,吴东生愣在原地,眼里闪过一丝动摇。
村长又转过身,望向杜徽柔,眼神里带着几分慰藉:“你和甄五凡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虽说如今在外闯出名声了,可到底是我们村里走出去的。我这老骨头信你。”
杜徽柔心头微微一暖,立刻上前一步,认真道:“村长放心,我绝不会负了大家。茶园一旦成了,我一定会请村里的乡亲们来帮工,决不让这片地荒着。”
说到这里,她又转身看向吴东生,语气更是坚定:“吴家哥,我晓得你家境不易,你爹病着,你心里苦。我愿意替你家小郎儿出学费,让他好好读书,你便不用再为此犯愁。”
她的话语平和,却句句落在实处。
这一刻,场中静了下来,村民们互相望着,心头那股迟疑渐渐消散。
吴东生张了张嘴,喉头动了动,眼眶微微泛红,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吴东生抿着唇,低头沉默良久,粗壮的手指死死攥着裤脚,青筋暴起。村长的话在耳边回荡,再想到杜徽柔方才的承诺,他心里那股子倔劲终于慢慢松动。
“杜娘子……”他声音有些哽咽,“我爹的病,的确拖不起了。你要是真能替我儿子出学费,那……那我就答应把地租给你。”
说到最后,吴东生的声音低下去,像是泄了口气,脸上仍有不甘,却多了几分释然。
村民们一听这话,立刻炸开了锅。
“既然东生都答应了,我们还有什么不敢的?”
“是啊,租地还能收租银子,总比荒着强。”
“杜娘子若是要雇人干活,可别忘了我们。”
一时间,众人纷纷附和,先前的犹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希冀。
温先生忍不住笑起来,长舒一口气:“好,好!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得利。”
杜徽柔心头也微微一松,郑重其事地朝吴东生与村长一揖:“多谢乡亲们的信任,我一定不会负你们。”
秋日的风吹过,荒废的茶园在远处静静伫立。枯黄的枝叶间,似乎隐隐透出新的生机。
杜徽柔一路想着村里的事,心里虽沉甸甸的,却也多了几分笃定。等到了家门口,只见一道小小的身影早已守在那里。
“娘亲,你回来啦!”甄思玖扑进她怀里,满脸喜悦,声音脆生生的。
杜徽柔低头一看,儿子脸颊红扑扑的,像只活泼的小鹿,心头顿时一软,伸手将他稳稳接住。
“娘亲,钱二娘已经把饭做好啦,就等你回来呢!”甄思玖拉着她的手,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兴奋地说。
杜徽柔忍不住笑了,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好,我们快去吃饭。”
小郎儿蹦蹦跳跳地走在前头,眉飞色舞地道:“娘亲你猜猜,今天有好吃的!二娘做了鱼,是我自己从溪边抓回来的!”
杜徽柔一听,故作惊讶,弯腰认真打量他:“哟,咱家思玖本事可大了,竟能抓到鱼?真是娘亲的好儿子。”
甄思玖被夸得咧开嘴,得意地直笑。
母子俩一边说笑,一边进了屋。
进了屋子后,甄思玖早已忍不住,嚷嚷着扑到桌边:“娘亲快尝尝我抓的鱼!这是我从溪里捉回来的!”
杜徽柔被他催得忍俊不禁,只得笑着点头,顺手夹起一块送入口中。
鱼肉白嫩,轻轻一抿便化开,带着茶叶蒸出的清香。那股香气像是山间新翻过的茶田,带着一丝微苦,却衬得鱼肉更为鲜甜。齿间细细回味,仿佛有山风吹过茶树,带来雨后清润的气息,鲜与香叠在一起,竟胜过寻常的蒸法。
杜徽柔眼里透出几分讶色,不由得惊叹:“这鱼味道竟如此清透!钱二娘,这是怎么做的?
钱二娘端着一碗汤,笑眯眯地应道:“这是用山上茶园里采下来的叶子做的。那些嫩叶自然是要拿去卖的,可剩下的老叶子,卖也卖不出去,也没什么人要。我想着放着也是放着,便取来做了这道菜。”
她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怀念:“我老家就有一道茶叶蒸鲈鱼的做法,原是常见的小菜。这些年也没再做过,今儿个忽然想起来,就试了一回。”
甄思玖立刻在旁边插嘴,眉飞色舞地说:“娘亲,还是我抓的鱼厉害吧?没有我的鱼,就没有这道菜呢!”
杜徽柔见他小模样得意洋洋,忍不住笑着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是,是,是,全亏了咱家思玖有本事。”
想着想着,杜徽柔的心里忽然蹦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甄家在扬州的产业,以前做过饭馆生意,虽然早已托人变卖,但若是想联系上当年的买家,并不难。如今茶叶尚未成熟,茶园也需要时间去打理,但若能先把茶叶蒸鲈鱼的做法介绍给现任饭馆老板,剩下的老茶叶便不至于浪费,还能再赚一笔钱。
她心里盘算着,脸上却保持着笑意,看着甄思玖咬着鱼肉的小模样,脑中迅速描绘出整个计划:先用现有老茶叶入菜,开辟一条小小的收入渠道,等茶园成型,再将新茶融入菜肴,既能推广茶园,也能为村子和家里增加收益。
杜徽柔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心里已经盘算着如何先联系饭馆老板,将茶叶蒸鲈鱼做法推广出去。正准备起身,去找村长商量具体事宜,忽然丫鬟梨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喊道:
“杜娘子!外面有个姓阮的书生,说是来找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