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寻英正对着桌上堆积的月事布图样发愁——外面倒卖月事布的风声愈演愈烈,她原想“授人以渔”,却没料到人心复杂,反倒让好事变了味。
      就在这时,苏夫人的丫鬟来请她去正厅,寻英心里犯嘀咕,脚步却不敢耽搁,一进厅就见苏夫人手持账本,眉头微蹙地坐在主位,桌上摊开的纸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数字。
      “姑娘来了,坐。”苏夫人抬眼,指了指对面的梨花木椅,语气里带着几分了然,“我听说,近来外头有人把你做的月事布,炒到了一两银子一个?”
      寻英愣了愣,没想到这事竟传到了苏夫人耳中,只好老实点头:“是,我先前想着无偿教大家做法,可没成想有人学了手艺,不自己用,反倒拿来倒卖赚钱。”
      她说着,无意间与苏夫人对视,一串清晰的念头瞬间钻进脑海:「这孩子心善,却太实诚,只知‘授艺’,没算到原料成本和人心贪婪。舒阳先前跟我说这事时就提过,若不控住货源,早晚会乱套,还好他考虑周全,知道自己是男子不好掺和女子闺阁事,特意托我来帮衬。」
      寻英心里一暖,原来苏夫人的关心并非偶然,竟是詹舒阳暗中托付。她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是我考虑不周,只想着让大家都会做,却忘了有些人家连杭绸、桑皮纸都买不起,就算知道做法也没用。”
      苏夫人放下账本,将纸页推到寻英面前,指尖点了点上面的数字:“你看,这是府里近月的原料开销,杭绸、桑皮纸加棉花,按成本价算,做一个月事布不过十五文钱。咱们若自己组织人批量做,再以二十文一个的价卖出去,既不亏本,普通人家也买得起——比他们用的粗布草木灰,贵不了几文。”
      寻英盯着账本上的数字,眼睛骤然亮了,刚要开口,又与苏夫人对上视线,这次她“听”到的是苏夫人的盘算:“批量做还能让府里丫鬟多份进项,她们手巧,培训几日就能上手,按月发月钱,既能稳住人心,又能提产量。舒星说的‘惠及军属、安定后方’,得从这些实处落手才成。”
      “夫人的意思是,咱们自己掌控货源,批量生产、低价售卖?”寻英顺着思路接话,心里早已佩服得不行,苏夫人和詹舒阳不仅算清了成本,连丫鬟的生计都考虑到了,远比她的“一腔热血”周全。
      “正是。”苏夫人点头,语气沉稳,“你想‘授人以渔’是好的,但‘渔具’有时候比‘鱼’还贵。不如先把‘鱼’做好,让所有人都买得起,等日后条件成熟,再慢慢教大家做。而且咱们卖的月事布,必须保证质量,用最好的料、最细的针脚,让大家知道,詹府出来的东西,既便宜又可靠。”
      寻英心里一热,刚要道谢,余光瞥见苏夫人指尖轻轻摩挲着账本边缘,又“听”到她的心思:“映西已答应调拨军中闲置的细布和棉花,还让军车帮忙送去过乡镇,这样不仅武泉郡,周边百姓也能受益。舒阳这孩子,虽不善言辞,却把前前后后的好处都算到了,倒比我还细心。”
      “多谢夫人!若不是您点拨,我恐怕还在‘无偿授艺’的死胡同里打转,反倒违了初衷。”寻英起身行礼,心里满是感激,她没想到詹舒阳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还对此事这么熟悉,这么上心。
      “你年轻,做事难免有疏漏,慢慢来。”苏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将账本合上,“我已让管家备好原料,你现在就去挑二十个手巧的丫鬟,明天开始培训。三日内做出第一批批量月事布,咱们在府外的裁缝铺先试卖——我倒要看看,那些倒卖的人,还能不能赚差价。
      寻英干劲十足地领了吩咐,很快挑出二十个缝补手艺好的丫鬟,安禾自然在列。她把月事布的制作步骤写在纸上,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裁剪能省料,如何缝针脚更牢固,如何处理桑皮纸更吸水……丫鬟们学得认真,遇到不懂的就追问,寻英偶尔与她们对视,能“听”到她们的欣喜:“以后做月事布还能拿月钱,真是太好了!”“寻姑娘教得真细致,我这下终于会做了!”
      三日后,第一批批量月事布新鲜出炉。
      苏夫人让人在府外的裁缝铺挂出“詹府月事布”的招牌,明码标价:二十文一个,军营家属凭军属牌可享十五文特惠。
      可开张首日,铺子前却没预想中热闹——路过的妇人多是驻足观望,窃窃私语间满是犹豫,偶尔有人上前询问,语气也带着迟疑。
      寻英站在铺子侧边,无意间与一位挎着菜篮的妇人对视,立刻“听”到她的心思:“詹府怎么卖起女子月事用的东西了?这多不体面啊……而且这么软的布,怕是不顶用,还不如粗布结实。”另一位婆婆的念头也钻了进来:“男子怎么能碰这东西?听说大将军还支持,莫不是冲撞了神灵?”
      封建观念的阻力远比想象中难破,连苏夫人也微微蹙起眉。
      寻英心里一动,想起自己“大吉之人”的身份——这或许是打破偏见的最好办法。她深吸一口气,走到铺子前,拿起一块月事布,声音清亮地开口:“诸位乡亲,我便是先前在战场上出现的‘大吉之人’——寻英。这月事布是我与苏夫人一同改良的,用杭绸做面、桑皮纸做芯,软和不磨身,吸水又干净。先前府里丫鬟、军营军属用了,都说比粗布草木灰舒服百倍。”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不少人抬头看向她,眼神里满是好奇。
      寻英继续说:“大将军与苏夫人都支持这事,便是知道女子月事本就不是‘见不得人的事’,用好东西护着自己,才是对身子负责。若说‘冲撞神灵’,那我这‘大吉之人’亲手做的月事布,难道还镇不住?”
      她一边说,一边与人群中的人对视——听到有人担心“太贵用不起”,便指了指招牌上的特惠条款;听到有人怕“用着不习惯”,就当场演示如何系棉绳、如何更换纸芯……
      渐渐地,有人试着上前询问尺寸,第一位妇人买下两个后,人群终于松动,排起的队伍慢慢变长。
      夕阳西下时,铺子里的月事布已卖出大半。
      寻英看着妇人们拿着月事布离去的背影,又转头看向苏夫人,两人相视一笑。
      寻英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无意间“听”到苏夫人的欣慰:“映西没看错人,这孩子不仅心善,还懂得变通,日后定能成大事。”
      晚风拂过铺子的招牌,月事布的清香混着市井的喧闹,成了武泉郡最暖的风景。
      寻英抬头望向天边的晚霞,忽然觉得,在这个陌生的朝代,自己终于找到了真正“扎根”的意义。
      寻英指尖蹭过案头叠得齐整的月事布,细密的针脚硌着指腹——这是按莫允要求备的,大中小号各十条。她想起前阵子莫允被问“心上人尺寸”时,耳尖红得能滴出血的模样,忍不住勾了勾嘴角,随手把写好的纸条塞进布包:“三公子要的货放营帐外矮柜了,记得查收,心上人用过后又和建议也请一一告知!”
      巧的是,府里杂役正要给军营送军属订的月事布,寻英干脆顺道搭车。
      军车轱辘碾过碎石路,震得她屁股发麻,进了营区更是眼晕——操练场上士兵喊杀声震天,甲胄在太阳底下闪着冷光,帐篷一个挨一个,比医院住院部的病房绕多了。
      “早知道带个导航过来了,古代军营也太不按户型图建了。”寻英一边嘀咕,一边凭着记忆找莫允的营帐,掀帘一看,空的。
      布包往矮柜上一放,寻英又等了一炷香,连莫允的影子都没见着。
      “这公子哥怕不是又跑去哪耍了?”她留了纸条,转身打算溜,结果刚走没几步就懵了,来时跟着杂役记的路全忘了,绕着帐篷转了两圈,眼前的帐篷越来越陌生,连巡逻的士兵都少了。
      正想抓个路过的小兵问路,忽然听见前头飘来一阵莺莺燕燕的声音,软乎乎的笑声裹着脂粉气,跟军营的肃杀劲儿格格不入。
      “奇了怪了,军营里还开KTV?”寻英好奇心上来,脚不自觉地往前挪,刚转过一个营帐角,手腕突然被人攥住,力道大得差点把她骨头捏碎。
      “你怎么在这?”莫允的声音又急又沉,寻英抬头撞进他眼里,脑子里瞬间涌进一堆乱糟糟的念头:“她怎么跑这来了?这可是军妓营!让她知道了还不得误会死?不行不行,赶紧拉走,别让她多问!”
      寻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莫允半拽着往外走,他走得又快又急,跟后面有追兵似的。“三公子你慢点!我就是迷路了,这到底是哪啊?”她挣扎着喊,莫允却只闷声道:“别问了,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我送你回詹府。”
      回到詹府时天已经擦黑,安禾端着热汤迎上来:“姑娘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在军营蹭饭呢。”寻英捧着汤碗,忍不住吐槽:“别提了,送个货还迷路,差点走到一个奇怪的地方,幸好莫允把我拉回来了。”
      寻英讲述完看到的场景和听到的声音,安禾刚喝的汤“噗”地喷出来,捂着嘴笑个不停:“姑娘,你怕不是走到军妓营了吧?那地方是给将士们解闷的,寻常女子去了要坏名声的!”
      “军妓营?”寻英手里的汤勺“哐当”砸进碗里,热汤溅了手背也没顾上擦。她猛地想起莫允的反应,还有他心里那句“怕误会”——难怪他那么紧张!再想想前阵子他想着长公主的脸红模样,寻英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合着我之前还觉得他是纯情少年郎,结果转头就往这种地方钻?真是下头,竟然是小头控制大头的人!”
      寻英没说话,指尖无意识地蹭着碗沿。
      夜色漫进窗户,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不下次见面问问他?可这种事怎么开口?“三公子你上次去军妓营干嘛”?也太尴尬了!万一真是自己想多了,岂不是显得她很八卦?
      “算了算了,反正月事布送了,他的事跟我有啥关系。”寻英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里,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