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议南迁(四) ...


  •   黄宁正愁眉不展,只见王承恩急匆匆跑进来,额上细汗未干。

      “陛下,李邦华李大人已经到了,此刻正在宫门外候着,您看要传进来吗?”

      “速传。”陈昂呷了口茶沉声说到。

      黄宁闻言心下一松,“总算得救了”,同时迅速整理好仪态端坐着。

      “传李邦华进殿——”王承恩高声唱道。

      片刻,一名老者疾步而入,只见他未着朝服,只一件青灰色粗布长袍,满头华发,神情肃穆。虽有倦容却眼神如炬,

      行至跟前,双膝一弯朗声道:

      “臣李邦华叩见陛下,叩见娘娘!”

      陈昂见状,连忙起身将他扶起:“李爱卿快快请起,你我君臣,不必多礼。”随即命王承恩取来一张椅子让李邦华坐下。

      王承恩告退也被陈昂止住:“你也留下吧。”

      殿中烛影摇曳,气氛顿时有些凝重,陈昂似有些无奈,缓声开口:

      “李爱卿,本不该深夜惊扰,然眼下国事至此,不得不唤你前来。”

      “陛下圣恩,折煞老臣了。为陛下分忧乃臣子本分。”李邦华闻言正色道,“陛下所忧,可是京师防务?臣已得闻,平西伯吴三桂不日将过山海关,老臣今夜已修书一封,星夜驰往辽东,催其速行,想必过几日援军就到了,臣相信凭借辽东兵马,必可保京城不失!”言及此处,李邦华顿了顿,接着道:“不过老臣在信中也向他许诺,若解京师之围,便联合诸臣,奏请朝廷,为他加官进爵并总领辽东。”

      黄宁端坐着,心下打量:“这李邦华,果然一身浩然,就是……就是有些书生气的天真,当年他靠一篇檄文说动左良玉,现在他不是想一招鲜吃遍天吧。”

      “非也。”陈昂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朕唤你来并非为了这京城防务,李卿所言固然周全,然而,目前的形势,你我心中自知,一来,闯军势大,人心已散,这京城已无再守的必要。”不等陈昂说完,只见李邦华扑通一跪:

      “陛下万万不可呀,陛下怎可自弃,说此妄自菲薄之语!陛下放心,老臣就是粉身碎骨,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守住这京师!”说罢老泪纵横。

      一旁王承恩听得李邦华如此说,也扑地跪下:“老奴也愿肝脑涂地,不使陛下受辱。”

      陈昂见二人如此,不由苦笑。

      “李卿这是何故,快些起来,你且听朕把话说完。”

      眼看李邦华还是不肯起,黄宁也上来解围:

      “王承恩,还不快把李大人扶起来。”并唤柳儿再沏了一壶茶来。

      待李邦华重新坐下,陈昂接着说到:

      “朕并非妄自菲薄,有些事,不是人能改变的,人力有时尽,局势不可逆,京师难守,这是其一。二来,你适才提到平西伯,这吴三桂,是等不到的,朕现在就是给他一个平西王,他也不会来的。”

      李邦华心下猛地一沉。殿中寂静无声,烛焰清跳。

      陈昂缓缓起身,推开宫窗,背负双手,目光望向窗外黑沉沉的夜色,声音如铁:

      “朕今日唤你,并非为京城防务,而是另有一桩大事——

      南迁!”

      夜风骤起,吹得殿中烛火摇曳,人影交错中,仿佛连空气都凝注了。

      李邦华久久无语,过了半晌才艰难开口:“此事……陛下当真已决?陛下圣明!臣日夜所思,也唯有南迁,可保社稷无虞。”言罢,他抬眼望向崇祯,目光有敬畏也有些沉重

      “只是……眼下南迁怕是不易,国库已然捉襟见肘,怕是无法凑足所需钱粮……”李邦华神色一黯,不过,片刻后又重新变得坚定。

      “不怕!臣在京中还有一处宅院可卖,老臣这就会同内阁,商议此案,只要人人尽心,相信一定能凑出所需钱粮!”

      “李爱卿忠勇可嘉,朕甚欣慰。”陈昂点头,有些感动,黄宁在旁静静看着,也不禁动容,这李邦华还真是忠心啊。不过也有些惋惜,若崇祯能多听劝,大明好歹也有南宋的下场,还有孙传庭,孙朝宗……想到这里,二人不由同声叹了口气。

      陈昂收敛情绪,将一份册子递出:

      “钱粮问题,无需担心,方才朕已与皇后商议。”

      李邦华接过,细看之下,面色一变,忍不住抬头失声:“抄家……?”

      “李卿以为,此策如何?”

      “臣以为,此计可行,只是……”李邦华沉吟片刻,开口说道,“只是此事需秘密进行,万不可声张,且所选士卒也必需可靠。否则泄露风声,京师必先乱于内。

      “这也是朕为何找你来的目的,而且,你曾任兵部尚书,京营各处,你比较熟悉,抄家之事你来负责。”

      李邦华肃然起身,深深一礼: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忽而只见李邦华又有些迟疑:

      “只是这名单中似乎涉及嘉定侯,臣记得他是娘娘的……”

      “李大人无需顾虑,国事重于家事。”黄宁淡然开口。内心os:他本来就不是我老爹,我理他奶奶个腿儿!

      “娘娘兰心蕙质,大明之幸!”李邦华闻言,肃然起敬,拱手称赞道。

      “李大人过誉,为国分忧罢了,”黄宁轻轻一笑,语声沉静,“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大明都没了,这些家财也是保不住的。”

      陈昂听得一震,回身疑惑地看着黄宁,这不是本朝太祖的名言吗,怎么从她嘴里蹦出来?碰巧吗?还是说……

      见崇祯这么邪乎地盯着自己,黄宁微微一愣,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陛下?您在看什么?”

      “没什么。”陈昂反应过来。古人说话都文绉绉的,也许是同理之言被她巧合碰上了。便不再细问,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商议。

      随即又转向李邦华,语气恢复了镇定:

      “钱粮之事已毕,接下来便是护卫与路线,李爱卿可有良策?”

      李邦华胸有成竹:“陛下勿忧,老臣早有筹算,可至通州,自通州沿水路至天津,再由天津南下,沿海路至山东,继而入淮。”不等李邦华说完,陈昂拍案而起,拍得属实给黄宁吓到了

      ——“从淮上再到南京,中途可命史可法接应!好好!此路线甚好!”

      “陛下圣心明断,至于护卫,可从锦衣卫以及京营中挑选两千精锐随行,一切从简”

      “好,此事议定!就按爱卿说的办!”

      陈昂言罢,抬手一挥,语气坚定:

      “李邦华听旨——朕现加你为京营督师,领太子太保,总筹南迁事务,京中各处,若有所需,任由调度,五日后南迁启程!

      '陛下天恩,老臣万死不辞!'李邦华重重叩首,声音沙哑却慷慨激昂。

      “王承恩,朕命你好生协助,不得有误,见李督师,如朕亲临!”

      “老奴领旨!”

      殿外夜色依旧深沉,陈昂此刻心情大好,长舒一口气。原本压在心口的大石,终于挪开一角。他本打算今夜回去再细思南迁之事,如今已然解决了大半,顿觉轻松不少。

      “李大人,喝口茶吧。”黄宁见诸事议定,李邦华也略显疲惫,便柔声吩咐柳儿递去茶盏。

      “多谢娘娘,”李邦华拱手,眼中带着感激,却摇了摇头,“眼下诸事繁杂,时日无多,这口茶老臣就不喝了,老臣这就去着手南迁事宜。”

      说罢,李邦华再度朝崇祯行礼,便出宫去了。

      “时穷节乃现,好一个肱骨之臣”望着李邦华离开的背影,黄宁不由得感慨到。

      陈昂点点头,眸中闪过一抹光芒,同远方的更鼓声,一起融入夜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