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白皮子 ...
清晨的风把屋檐下的冰凌吹得叮当作响。柳嫂早起生火,把昨夜烤干的里衣又在火边烘了一遍,又塞给顾长歌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外衫。
“先套着。去钱铺,少说话,多做事。”她一边把旧棉裙的系带打紧,一边念叨,“许账房是讲数的人,他那屋里,跟着数走,就不挨嘴。”
顾长歌点头,把外衫穿好。昨夜的寒从骨里褪了些,胃里空空,却倔强地不叫。柳嫂塞给她半块干馍:“路上嚼。别让人看见你饿。”
祠堂墙上那张“避祟红纸”依旧红得刺眼,底下的“妖”字被人描重,黑亮得像新墨。她把视线从上面移开。村口的冰还薄,踩过去“咔嚓”一声,像踏在一枚脆得发响的旧心思上。
钱铺在集市边,门口挂一只铜铃。风一吹,叮的一声,像落在心尖上的点。后屋的门半掩着,许账房已在里头,袖口一卷,正把一摞簿子按年月分开。他抬眼看她,目光只在她脸上停了一瞬,便落到她手上:“洗手没?”
“洗了。”
“好。”他指了指水盆,“再净一净,纸爱干净。”
她去了后院,凉水刺得指尖一僵,忍着把手洗净,用粗布擦干。水盆里晃出她的影:白得清,眼珠也清。不是艳的那路,是昨夜火光里的那种干净白。她把手背在身后,回屋。
许账房把一张竹面账桌清出一角,把一册外账翻到中间:“你先看这栏,有错,改。”
他没说哪错,只把手指落在一排数字上。顾长歌垂眼看:“盐两担——按三十六斤算,总价却按三十斤。米价换算多了一钱六分,油价‘二’写成了‘六’。”她停了一下,又道,“这一栏笔道前后不同,不像同一人写。”
许账房“嗯”了一声,不表褒贬,只把鹅管笔递过来:“改。”
她坐下,先在角上写了三个字——顾长歌——再把笔尖压进纸里,横轻竖重,慢慢改下去。她写得不快,却稳;每个“斤”字的钩都挂住了纸纹,像把松散的事一笔一笔钉牢。
【智力+1】
冷声从脑海掠过,她的手微不可查地一顿,接着稳住。她开始习惯这道声音的节律:不热,不冷,像账本边角的一条灰线,提醒但不解释。
屋外传来脚步,门缝里两张脸探进来,是两个扎花头巾的村妇。她们的目光先在顾长歌脸上停了两息,随即不由自主地皱了下眉:“这丫头……白得发亮。”另一人低声附和:“指甲都透粉。”
柳嫂在门边站着,把门掩得更严,回头瞪她们:“看什么看。写字呢。”
村妇被她这眼力一压,缩了缩脖子,嘴上还是小声嘀咕:“不吉利……祠口掉下来的……”
许账房仿佛没听见,淡淡道:“写错一笔,赔十笔。”
“是。”顾长歌应,压下心跳,把“六”改回“二”。笔尖在纸上走,像昨夜的火在心里顺了顺。
改完,许账房把簿子抽回去,扫了眼,没挑错,只把另一册推来:“再看。”
她接过,一页页翻。一栏是盐,一栏是米,一栏是油。数字在她眼下变成一条条有形的线,短的,长的,衔接得上或衔接不上。她用笔把不衔接的勾出来,又填回去。
屋里静。帐房外,铜铃被风吹得轻轻响了两下。柳嫂在门边抠着指头上的老茧,忍不住偷偷看她写字——一手清,一手稳。
“谁教你的?”许账房忽然问。
“自己学。”顾长歌道。
“看出来了。”许账房点头,“规矩多半是自己教给自己的。别人教的,多半守不住。”
他在案上点了点手指,像给这句话落了两笔。又把一支旧毛笔递来:“把这个方格抄满。抄满一页,给我看。”
“好。”她接过来,画方、拉线,空白的纸面一列列被画成了能承载数字的棋盘。她手腕有点酸,停了一停,换了个角度继续。
“吃吧。”柳嫂把一小团干馍从袖子里捏到她手心里,压低声,“别让人看见你嚼,就在后院吃两口。”
顾长歌“嗯”了一声,拿着馍去了后院。窄院里晒着布,风一掠,带一点洗净的味道。她背着门,啃了两口,嚼得慢,喉咙滚动。她忽然听见门后微微一响,像谁的鞋尖轻轻点了一下面石。
她回头。门缝里,一截青布衣摆悄悄缩回去。她没追,只把馍咽下,把手中碎屑拍净,回屋继续写。
【过载:手抖(短时)】
那一瞬的紧张让她笔尖微抖。她抬笔,呼一口气,手稳了,才落下去。
将近午时,前堂传来算盘急响。许账房起身把窄门帘掀起半寸,正遇上一个人斜倚在门框上——村长二儿子。他吊着眼,笑不笑的样儿:“许先生,听说你屋里收了个白皮子,看看我这条街是个什么规矩。”
许账房声音不高:“我这屋的光,是给字看的。门口站人,算谁的账?”
村长二儿子“嘿”了一声,脚却没动:“看看,看看就走。”
他把眼往里探,目光从桌上的笔洗滑到顾长歌脸上,停住两息。那目光不像看人,像在挑一匹布,细细看纹路。顾长歌把笔放稳,抬眼看回去,那一眼不锋利,却像一滴冷水落在对方的脖颈上。她淡声道:“你挡光了。”
村长二儿子愣了一瞬,退了半步,笑意更深:“怪有胆子的。”
柳嫂上前一步,半个身子挡住门:“村里规矩,钱铺后屋清净。你要看,去前堂看账。”
村长二儿子把舌头在腮里顶了一下,眼睛斜斜一挑,像蛇吐了个信子,转身去了前堂。脚步不紧不慢,临走还用手背拍了拍门框,留下一道不轻不重的灰。
许账房把门帘落下,转身,只当这事没发生过:“抄完了吗?”
“快了。”顾长歌低头,继续在方格里拉线。她把最后一格的竖线收住,递过去。
许账房看完,点了点头:“可以。横再轻一分。”他说着,从抽屉里摸出一小包粗盐、一小袋荞麦面,放到她桌角,“今日的工钱。”
顾长歌怔:“今日才刚——”
“能用,就付。”他看她,“你会写,会算,会稳手。”
她这才接了过来,那袋子不重,却像把她的脚从风里往地上钉了一点。她把袋子揣进袖子里,低声道:“多谢。”
【智力+1】
午后,光更白,屋里的人影拉得长。柳嫂靠在门边,心里那口气也慢慢落了地。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一块小布头,展开——是一片薄薄的线香灰纸,纸上写了一个字,写得圆而稳:“用”。
“是许先生写给你的。”柳嫂压低声,“昨天他回家翻了箱底,说这字给你。”
顾长歌接过,指腹压过那一笔一划,心里一紧,又松开。她把纸折好,夹进自己的小册子里。心口里的火跳了一下:不是被人认下,而是被一个字认下。
门外又响起脚步。不是村长二儿子,是两个捕快模样的人,走到前堂,低声与掌柜说了几句。许账房没动,只把目光从簿子上抬了抬,又落回去,像记账时划了一根短线。
“顾。”他忽然叫她。
“在。”
“从明日起,你来早些。我先教你账格,再教‘改账不露痕’。”
他看她,目光平,语调也平:“世道看人,不看你白不白。看你有没有用。”
顾长歌“嗯”了一声,指尖捏了捏袖里的那两包工钱,忽然觉得胃里不空了。她想起柳嫂清晨的叮嘱,又想起昨夜许账房的“先活,后问”,把这两句放在心里,重重叠叠,像有骨头的饭,能撑一日。
临近打更,前堂的铜铃又轻轻响了一下。柳嫂去前面套了两根葱回来,朝她眨眼:“晚上煮个面。用你挣的盐。”
“好。”顾长歌笑。笑不大,却真。
她把笔洗推到一边,收拾好簿子,正要起身,门帘又被风挑起半寸,门影里有人停了一瞬,细得像发丝的笑意闪了一下——又退开。她没追,低声对许账房道:“我明早辰时来。”
“去吧。”许账房应声,像把一天的小账收在了一个匣子里。
出门时,风换了个方向,祠堂那张“避祟红纸”被吹得一抖,贴实了。柳嫂把大氅给她一裹,边走边压低声道:“你今天那一句‘挡光了’,好。”
“嗯?”
“说话要平,刀在字里。”柳嫂笑,“你学得快。”
顾长歌“好”了一声,心里把这句也记成一条规矩——
【记录:规矩-2:平声,落刀】
巷口有卖热浆的摊,一缸豆浆冒着白气。柳嫂掏了半文钱,打了一碗,搁在她手里:“喝。热的,合适。”她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人看你白,你就让他看见你能。他就闲不起来去盯你白不白了。”
顾长歌低头喝一口,姜末在舌根打了个滚,暖意顺着喉咙往下走。她抬眼,看见街角有一只褪色的铜铃,风一吹,轻轻响。她忽然想到昨夜的鹿铃声——短,准,带路。
这世界有很多声音:风声、铃声、人的嘴声,还有骨膜里那道冷声。她把碗端稳,跟着柳嫂往祠后巷走去。雪被踩得实了,地面不再打滑。她每走一步,都觉得脚下更实一分。
【生命值 78/100】
【备注:—】
走到柳嫂门前,她停了一下,把袖里的小袋摸出来,递过去:“这是今日的。盐你拿着,面我拿着。”
“拿回去。”柳嫂瞪她,“你还要买笔纸。”
“那借我放你这儿。”她笑,眼尾弯了一下,“放你这儿安全。”
柳嫂“啧”一声,把两包东西又塞回她袖里,“早知道你嘴也利索。进屋,吃面。”
夜色落下来时,祠口的“妖”字在暮色里不那么刺眼了。风还是凉的,火还是要生的,粥还是要熬的。顾长歌坐在灶前,看着水开,面下锅。她想:明早辰时,钱铺后屋,横轻竖重,方格抄满——
先活下来,再谈别的。
屋外的铜铃被风轻轻拨了一下,像应了一声。
(本章完)
第二章《白皮子》简介版:
? 柳嫂送衣与干馍相助,带顾长歌去钱铺;许账房试账,她稳改三处错漏,被认可。
? 门外“白皮子”流言未止,柳嫂挡门;村长二儿子探底,长歌以一句“你挡光了”平声落刀。
? 许账房当场发盐面工钱,约她清晨学账格与“改账不露痕”——“能用,就付”。
? 长歌收下“用”字纸条,立【规矩-2:平声,落刀】,定心:先活下来,再谈别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白皮子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