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章时总在跟着林野“反复拉扯”——他删掉“渴了就喝”的直白,划掉“指尖相碰”的刻意,纠结着“太平淡”和“太假”的边界,其实是在和自己的“贪心”较劲:既想把心动写得再明显些,又怕脱离顾砚本真的样子;既盼着情节能多些暧昧,又怕那是自己的痴心妄想,这份“怕越界”的克制,比任何华丽的文字都更像少年人的心事。
特意把“写水”的过程拆成细碎的细节:两指宽的距离、圆圆的指纹、慢慢蒸发的水珠、干了的浅印,都是想让林野的纠结更真实。他写的哪里是半瓶水的情节?是把自习课上的慌张、没敢碰瓶子的遗憾、看着水珠消失的失落,一点一点揉进了文字里——没有“喜欢”的字眼,没有“暧昧”的描写,可“数水珠”“记指纹”“等他拿水”的小动作,早就把心动藏得明明白白。
最后那句“直到水珠都蒸发了”的留白,是林野和自己的和解:他终于懂了,少年人的心动本就不需要刻意的暧昧,像顾砚推过来的半瓶水,像慢慢蒸发的水珠,平淡却真实;像他藏在细节里的喜欢,不用直白说出口,只要把那些瞬间记下来,就够了。而那句写完后的“空落落”,不是遗憾,是情绪被妥帖安放后的踏实——终于把心里的感觉,准确地落在了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