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翌日,又是阴雨连绵的沉郁天气,也是本科临床实习的最后一天,林清屿却罕见地给自己请了假。
林清屿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
终于收到了沈砚声的微信,却全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还有一条一板一眼的消息。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更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
这么多年了,这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死板而无趣,林清屿嗤之以鼻,消息随着指尖的动作发送。
「前辈~您好贴心呀!」
无意中瞄到消息的裴霖,十分嘴欠地模仿到:“师兄~您好贴心呀!”
“待会儿再讨论。”
沈砚声语气清冷,耳尖爬上一抹薄红,拿着手机坐在了离他最远的工位上。
林清屿看着一直显示着正在输入的聊天界面,撇撇嘴,将手机抛在了一旁,开始钻研起沈砚声发来的文献和资料。
“囡囡,在干嘛呢!”
突如其来的说话声惊得林清屿一激灵。
“妈妈,你吓我一跳!”林清屿的语气里带着习以为常的嗔怪。
“你呀!”女人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敲了好久的门也不应声,在干嘛呢!”
说着忍不住凑近。
“在看脑梗死机制研究相关文献?”
“对啊!我准备读研!”林清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读研?怎么突然想读研了?”女人在她身旁坐了下来,“读研很辛苦的!”
“嗯!”林清屿随意地应了一声,随即推了推母亲的手臂,“妈妈,你挡着我的光了!”
“囡囡,妈妈在很认真的跟你说。”女人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严肃。
“妈妈,我也是很认真地的在跟你说!我准备今年读研进行机制或者说是病因研究。”林清屿的语气里同样带着严肃。
女人皱眉,沉默片刻,语气软了下来:“囡囡,看来你根本就不太了解。机制研究和病因研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病因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识别可以干预的环节,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一门多交叉学科,而且涉及范围广泛。”
林清屿的眼睛随着母亲的话逐渐亮了起来,身体也慢慢坐直,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激动:“妈妈,那我现在清楚了,我要进行病因研究!”
“可是,囡囡啊!”女人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病因研究中最重要的两门学科: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你本科没有深入学习过的,读研会让你很辛苦的。此外,这个领域相较临床医学也算冷门,对你个人发展的益处也不大。”
林清屿似乎完全没有听到母亲在说什么,她的眼睛充满奕奕星光。
女人看着她一头热的模样也不知道应该再说些什么,女儿向来是个执着的人,但她相信人总是会知难而退的。
北川市缠绵多日的阴雨停在了此刻,太阳不知何时悬挂于空,温暖的阳光铺满房间,也撒在她的身上。
“妈妈,那我们今天就回沪都吧!你带我去参加明天的中华医学脑梗死专项年会,好不好?”
说着,也不管女人有没有同意,就开始收拾着自己的东西。
林清屿坐在回沪都的高铁上,看向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仿佛回到了第一次北上学医的那趟列车上。
那年,她刚满 18 岁,表白被他拒绝,除了难过最大的情绪是愤怒和不甘。
他说她还小,并不懂爱情;还说他一生都没有恋爱的打算,他是为了医学而生,为了科研而活。
她从小就是众人眼中的“别人家小孩”,她成绩优异、多才多艺、长相出众、家境优渥。
直到新邻居沈砚声的到来,他成了光芒最盛的那个人,14 岁获得国际脑科学竞赛一等奖,15 岁获得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大赛金奖,16 岁完成高中学业,进入世界一流的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学医。
他是她少女时期的梦想,更是她的目标。
她是因为他学医的,说不清楚是因为少女的情愫,还是因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解剖室里熏得人直流泪的福尔马林,实验室里机械重复的实验步骤,医院里一夜又一夜的值班让她无数想起他,原来天才并不是浪得虚名,也让她无数次怀疑自己当年的选择。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光凭所谓情愫建立起来的目标根本不堪一击,找到自己的方向更为重要;她的梦想也不仅仅只有他。
高铁停靠在沪都虹桥站。
林清屿一出站就看见来接自己的父亲。
“爸爸,怎么亲自来接我了,还以为会是刘叔来呢!”
林清屿自然的将自己的行李都递给了父亲。
男人面色慈爱地调笑道:“大小姐回家,肯定要亲自来接啊!”
六七点的沪都正是堵车的高峰期,林清屿百无聊奈地玩着手机,忍不住嘟囔:“干嘛走这条路啊!爸爸,最容易堵车了。”
“忘记跟你说了,先不回家。今天正好你沈叔叔和沈阿姨回国了,一起吃个饭。”男人像是才想起来。
那他也回国了吗?他在国外这些年有女朋友吗?他……
林清屿看向车窗外的车水马龙发呆。
“囡囡啊!囡囡?下车了。”
车子平稳地停在地下车库,父亲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
她却生了怯意,害怕上去见到他,又害怕上去没有见到他,索性坐在车上不动,声音带着倦怠:“爸爸,晕车了,好难受,你们先去吧!我在车上休息一下。”
林清屿一个人坐在车上,换了一个又一个姿势,感觉怎么都不舒服,心底越来越焦躁。
“叩、叩、叩”
车窗清脆的叩击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一双眼睛首先闯进林清屿的眼中,那双眼睛在浓密的睫毛和优越的眉骨衬托下更显深邃。
只见男人微微弯着腰,侧着头看向车窗内,恰好与她平视。
惊愕的情绪和加速的心跳同时包裹了她。
他一点也没变,似乎学业和科研的压力都没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这是林清屿的第一感觉。
那双修长的大手又叩响了车窗,示意她开门。
似乎是害怕她不懂自己的意思,或许也是怕隔着车窗她听不清自己说话,他将脸又凑近了一些。
恰好这一刻,林清屿打开了车门。
二人猝不及防地靠近,近得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呼吸。
他看见她微微仰头望着自己,看见她轻颤的睫毛,看见她的眸中映出自己的倒影,心跳漏了一拍。
随即往后撤了两步,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晕车下来走走会舒服一点。”
林清屿没有动,还是看着他,唇瓣微动了好几次。
终于。
“沈砚声,好久不见。”
她的眼眶有些发酸。
这几年,她躲着不敢见的人,就这样毫无芥蒂地、再自然不过地出现在她眼前。
看来,他是真的对那场被他拒绝的告白毫不在意。
沈砚声依旧自然地问道:“下来走走?”
林清屿垂下眼皮,闷闷地答了一句:“不要。”
沈砚声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林清屿抬眼和他对视,没几秒就败下阵来,有些不情愿地下了车。
二人并肩走在黄浦江畔。
入夜的黄浦江畔,人潮拥挤。
很多人在江畔拍照。还有一些人拿着相机在揽客,50 块钱一张保证出片。
一个很年轻的姑娘也拿着相机走到了他们的面前。
“帅哥美女和东方明珠拍几张合照不,打卡留念一下,50 块钱一张。”
沈砚声脚步未停,冲姑娘摆手。
林清屿看向她,又看了看东方明珠,自己从小在沪都长大,好像确实都没有在这里拍过照。
年轻姑娘似乎是捕捉到林清屿的目光,继续劝到:“拍几张吧!帅哥。你女朋友肯定想拍,我再给你们算便宜点,100 块钱三张。”
沈砚声停下脚步,看向她。
“想拍照?”
林清屿脸上带上了笑意,冲他点头。
年轻的姑娘见缝插针地说道:“来,我们来这边,这儿人少。”
“诶诶,好好,帅哥再靠近你女朋友一点。”
再次被误解,沈砚声忍不住解释:“不是女朋友。”
人声嘈杂,几步外的年轻姑娘似乎没听见,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夸赞的话随口而出。
“好好好,哎呀,拍得好看得很,你们俩可真是金童玉女。”
“那再拍几张。”
林清屿心底窃喜,忍不住歪头,靠他靠得更近了些。
江边晚风很大,撩起她的发丝,落在他的脸颊,痒痒的,他下意识侧目。
“咔嚓”
这一幕被相机定格。
她歪头偏向他,他正好看向她。
选照片的环节,年轻姑娘一个劲儿地夸两人般配。
许是发现解释无力,沈砚声也不再解释。
而林清屿被夸得找不到北,一口气买下了所有的照片。
好巧,二人今天都穿了灰色的上衣,林清屿下身穿着黑色的百褶裙,沈砚声穿了一条黑色的宽松长裤,真的好像情侣装。
林清屿一遍遍翻看着那些照片,越来越觉得那个拍照的姑娘说得对,忍不住低笑出声儿,又偷偷瞄了沈砚声一眼。
却不想正好对上男人的目光。
林清屿突然觉得有些尴尬,自己的样子肯定很傻,咽了咽口水,干巴巴地问道:“要把照片发给你吗?”
“可以。”
沈砚声自然地移开目光,掏出手机,打开微信。
“隔空投送吧!”林清屿装作毫不在意地说道:“毕竟我换了微信号,之后也没加微信。”
沈砚声指尖一顿。
她觉得自己不知道那个微信号是她?
唇角勾起似有若无的笑意,语气依旧:“可以。”
林清屿皱起好看的眉眼,语调上扬:“你在笑?”
沈砚声来不及回答,沈母打来了电话。
接过电话后,没几秒,沈砚声按下静音键,看向林清屿。
“问我们在哪儿,问你有没有好些,要不要上去吃饭?”
林清屿点头。
二人在服务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装潢雅致的包间,落座在各自父母身侧。
林清屿突然觉得他们好像是见家长的小情侣,从前吃饭人从来没有这么齐过,不是沈叔叔或者沈阿姨在国外,就是爸爸或妈妈在忙。
林清屿低着头,掩饰着嘴角怎么也收不回的笑意,胃口突然都变好了些。
“好久不见了,清屿都长这么大了!”
连沈叔叔的说话声都没有听到,一旁的母亲轻轻捅了捅她的侧腰。
“对啊,沈叔叔,快有三年没见了,您和阿姨还是这么年轻,见到你们还是感觉好亲切呀!”林清屿眉眼弯弯,甜甜地笑着,随即举起手中的红酒,“刚刚晕车了不舒服,还让您和阿姨久等了,清屿敬你们一杯。”
“好好好!”沈父露出笑意。
“哎哟!我们清屿这张小嘴还是这么甜。”沈母也笑着举起酒杯。
林清屿猛猛喝了一大口。
不知是喝得太快,还是红酒辛烈,只见她忍不住眯了眯眼睛。
沈砚声将面前的温水朝她的方向推了推。
“阿砚哥哥,是怕我呛到吗?”林清屿双手拿着水杯,直愣愣地看着他。
沈砚声没说话。
林清屿喝了一口,故意将尾音拉得很长。
“谢谢阿砚哥哥啦~”
沈砚声夹了一块糖醋排骨放进嘴里。
确实很甜,他想。
沈父开口又问道:“听你妈妈说,你明天想去中华医学脑梗死专项年会?”
林清屿乖乖地点头。
“你妈妈明天忙,去不了。阿砚也去,让阿砚带你一起!”
“好,那就谢谢沈叔叔和阿砚哥哥啦!”
这顿饭,主宾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