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案中案·黑金迷局(2) ...

  •   三天后,所有的检验报告都出来了,整齐地摆放在江驰的办公桌上。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报告封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江驰拿起最上面的法医报告,目光凝重。林见清安静地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扶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王猛在坠楼前,后颈部有一处新月形的皮下出血。"江驰念出报告的关键内容,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符合被人从身后用手肘或类似钝器袭击的特征。虽然不足以致命,但足以让一个喝了酒的人失去平衡。"

      林见清微微倾身,接过报告仔细查看附带的照片。照片上,王猛后颈处的淤青清晰可见,形状确实如同新月。

      "这个伤痕的角度..."林见清沉吟道,"袭击者应该比王猛要高,或者至少是同等身高。王猛身高一米七八,那么凶手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间。"

      江驰点头表示同意,又拿起技术科的报告:"天台边缘发现的深蓝色纤维,与在垃圾桶找到的布料碎片成分一致,都属于'劳保世家'这个品牌的工装面料。这种面料耐磨防水,主要在建筑工地、工厂等场所使用。"

      他顿了顿,继续道:"更关键的是,在王猛书房靠近阳台的地毯上,通过特殊光源发现的踩踏痕迹,经比对与天台灰尘成分相符。这说明有人从天台进入过书房。"

      林见清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着锐利的光:"凶手对现场很熟悉,知道如何避开主要监控。而且目标明确——杀人,并且取走电脑主机。这说明电脑里一定有他想要的东西,或者想要销毁的证据。"

      江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一个熟悉现场、目标明确、身手不错的凶手。王猛的社会关系网里,谁符合这些特征?"

      "不仅是社会关系,"林见清轻声补充,"还要考虑职业背景。那种工装面料,暗示凶手可能来自某个特定行业。"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秦淮拿着一叠资料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发现重要线索的兴奋。

      "头儿,林检察官,有重大发现。"他将资料放在桌上,"我们查了王猛公司的监控,发现他最近和一个神秘人物见过几次面。"

      监控画面的像素不高,但能清晰地看出王猛正在和一个人交谈。那人背对摄像头,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身形高大。

      "这是什么时候的监控?"江驰问道。

      "案发前三天,在王猛公司的地下车库。"秦淮回答,"我们追踪了这个人的行踪,发现他每次和王猛见面后,都会去城西的一个建筑工地。"

      林见清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城西...那个'黑卡'电话的基站也在城西。"

      所有的线索似乎正在慢慢汇聚,指向某个特定的方向。

      随着调查的深入,王猛背后的商业版图逐渐浮出水面,比警方最初想象的还要复杂。

      宏达实业与陈国栋的国栋集团曾经在"新城区跨江大桥"项目上激烈竞争,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但警方在深入调查后发现,这场竞争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纠葛。

      "头儿,我们查了宏达实业的财务状况,"秦淮在案情分析会上汇报,"发现王猛最近半年一直在暗中抛售资产,公司的资金流非常紧张。而且,他私下里借了不少高利贷。"

      投影仪上显示出宏达实业的财务报表,红色的数字触目惊心。

      "更令人注意的是,"秦淮切换幻灯片,"王猛死后,'新城区跨江大桥'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变成了一家名为'昌荣集团'的企业。"

      林见清的眉头微微蹙起:"昌荣集团...这个名字很陌生。"

      "是的,"秦淮点头,"昌荣集团是去年才成立的新公司,但背景很深。实际控制人很神秘,日常事务都由一个叫张强的项目经理负责。"

      张强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留着平头,眼神凶狠,左边眉骨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

      "这个张强有前科,"秦淮继续介绍,"十年前因故意伤害罪入狱,三年前才刑满释放。出来后就跟了昌荣集团,负责一些...不太上台面的业务。"

      江驰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查过张强和王猛的关系吗?"

      "查过了,"秦淮切换另一张幻灯片,"据宏达实业的员工反映,张强在竞标期间曾多次带人骚扰、威胁王猛,两人在公开场合也发生过激烈冲突。"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年轻警员探头进来:"秦队,刚接到一个匿名电话,举报张强曾在案发当晚出现在滨江雅苑附近,还扬言要'弄死王猛'。"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张强。

      在对张强的住处进行搜查时,警方果然发现了关键证据。

      张强住在城西的一个老旧小区,房间简陋,与王猛的奢华公寓形成鲜明对比。侦查员在他的衣柜里找到了一套深蓝色的工装,品牌正是"劳保世家"。

      "头儿,你看这个。"秦淮指着工装袖口一处不明显的破损,"技术科比对过了,这里的破损形状和我们在天台发现的布料碎片完全吻合。"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张强的车辆驾驶座脚下,发现了微量的泥土和植物纤维。经比对,与王猛公寓楼下绿化带的土壤成分一致,其中还夹杂着几片特殊的园艺草叶,这种草只在滨江雅苑使用。

      张强被依法传唤到案。

      审讯室内,张强态度极其嚣张,双腿大大咧咧地架在桌子上,对警方的提问要么矢口否认,要么阴阳怪气地反问。

      "我那天晚上在工地值班,有不在场证明。"张强叼着烟,满不在乎地说,"你们警察是不是没事干了,随便抓个人来顶罪?"

      但当警方出示一件件证据时,张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架在桌上的双腿也放了下来。

      "那套工装是我平时干活穿的,破损可能是之前不小心刮到的。"张强的声音开始发抖,"车里的泥土...可能是我去滨江雅苑附近办事时沾上的。"

      当警方出示匿名电话的记录和目击证人的证词时,张强彻底慌了。他双手颤抖,语无伦次地承认自己"只是去教训了一下王猛"。

      "我就是想吓唬吓唬他..."张强低着头,不敢看审讯警员的眼睛,"没想把他推下去...真的..."

      观察室内,江驰和林见清透过单向玻璃注视着审讯过程。

      "太顺利了。"江驰的眉头紧锁,"所有的证据都恰到好处地指向张强,连匿名举报都来得这么及时。"

      林见清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张强身上。张强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每一个不自然的小动作,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他的供词漏洞百出,"林见清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对现场的描述前后矛盾,连王猛当晚穿什么衣服都说错了。而且..."

      他转过身,看向江驰:"城西的那个'黑卡'电话,基站位置与张强当晚的值班地点相距甚远。如果张强真的在工地值班,他不可能在那个时间出现在基站覆盖范围内。"

      江驰的眼神变得深邃:"你的意思是..."

      "张强可能确实去过现场,"林见清分析道,"但他不是真正的凶手。有人利用了他和王猛的矛盾,把他当成了替罪羊。"

      就在这时,审讯室内的张强突然情绪失控,猛地站起来大喊:"我要见律师!我没有杀人!是有人陷害我!"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到观察室,带着绝望的嘶哑。

      江驰和林见清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判断——这个案子,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真正的凶手,还在暗处窥视着这一切。

      而张强,不过是被推出来的替罪羊,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局中的棋子。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疑点浮出水面。张强的不在场证明虽然存在疑点,但并非完全无效;那套工装虽然品牌相同,但磨损程度与现场发现的纤维不太匹配;车内的泥土成分虽然相似,但缺少滨江雅苑特有的几种微量元素...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张强,但所有的证据又都存在着细微的破绽。就像有人故意留下线索,却又在关键处做了手脚。

      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江驰的决定像一柄精准的手术刀,改变了整个案件的调查走向。他下令暂时搁置对张强穷追猛打的审讯,转而组建了一个由经侦支队精锐和网安技术专家构成的临时小组,秘密切入宏达实业的财务核心。

      “忘掉王猛是怎么死的,先搞清楚他为什么必须死。”江驰在小组首次会议上定下基调,“查他的钱,查他公司的每一笔异常流动,查他最近半年接触过的每一个与钱有关的人。”

      调查在绝对保密中进行,避免打草惊蛇。表面上,对张强的审讯仍在继续,迷惑着潜在的监视者。

      深入宏达实业的财务体系,调查员们仿佛掀开了一块华丽的地毯,下面不是坚实的地基,而是布满虫蛀和污秽的深渊。

      宏达实业对外展示的财报光鲜亮丽,股票市值稳定,是本地民营企业的标杆。然而,内部真实的审计报告和资金流水却描绘出另一幅图景:巨大的资金窟窿、高企的负债率、以及依靠不断“借新还旧”来维持的脆弱现金流。

      “头儿,宏达的负债远比公开数据显示的惊人。”经侦支队的骨干老陈指着屏幕上复杂的资金图谱,“除了银行的明面贷款,还有大量来自地下钱庄和私人借贷的高息债务,利息高得离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林见清拿起一份资产处置清单,眉头紧蹙:“他在最近三个月内,秘密低价抛售了旗下最赚钱的两家子公司和一块极具开发价值的地皮,接盘方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交易价格远低于市场估值。这不像正常的资产优化,更像是在…断臂求生,甚至是不计成本的套现。”

      “他在恐惧,”江驰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经营不善的恐惧,而是被某种东西逼到绝境的恐惧。他在拼命凑钱,不是为了救公司,更像是在…保命。”

      关键的突破来自对王猛及其核心亲信数十个公私账户的海量流水分析。网安技术人员设置的特殊算法,捕捉到了一系列精心伪装过的资金流向。

      “找到了!”年轻的技术员小吴兴奋地指着屏幕上几条被高亮标注的跨境流水,“这几笔总额超过三亿的资金,经过境内多个空壳公司层层流转,最终都汇入了同一家注册在维京群岛的公司——‘星海贸易有限公司’(Star Ocean Trading Ltd.)。”

      “星海贸易…”江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锐利如鹰隼。他快步走到白板前,在陈国栋案线索区,那个写有秘密“名单”的区域,重重地画了一个圈,然后将“星海贸易”写了进去,并用线连上。

      “看来,我们找到‘章鱼’的另一条触手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这条触手,不仅缠死了陈国栋,现在也把王猛拖入了深渊。”

      锁定“星海贸易”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揪出将王猛与这条致命触手连接起来的人。

      所有与王猛近期有过密切接触的金融界人士都被纳入排查范围。很快,一个名字在不同的线索渠道中反复出现——钱宝瑞。

      “钱宝瑞,四十五岁,自称‘独立商业顾问’。”秦淮将整理好的资料投射到大屏幕上,“在圈内名气很大,但极为低调,没有固定办公地点,行事风格就像他的外号——‘影子’。”

      资料显示,钱宝瑞是打通境内资金与境外资本的知名掮客,尤其擅长为那些在正规渠道融不到资的“问题企业”牵线搭桥。他精通法律漏洞,设计的交易结构复杂如迷宫,经手的资金量巨大,但本人却始终游离在监管视线之外,反侦察意识极强。

      “我们调取了过去半年王猛的通话记录和行程,”另一名侦查员补充道,“发现他与钱宝瑞有过七次会面,地点都在私密性极高的私人会所或高尔夫球场。而每次会面后不久,王猛的公司账户或个人账户就会有一笔资金流出,最终指向‘星海贸易’。”

      林见清一直安静地听着,此时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目光扫过“王猛”、“钱宝瑞”、“星海贸易”这三个关键节点。

      “脉络很清晰了,”林见清的声音冷静地分析道,“王猛因债务危机走投无路,通过钱宝瑞这条‘捷径’,搭上了‘星海贸易’这条看似能救命的资金线。这笔钱可能条件极其苛刻,或者利滚利的速度远超他想象,又或者…他在合作中发现了对方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投向江驰,语气沉重:“但他可能没想到,这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在引狼入室。当他无法满足这头‘狼’的要求,或者试图挣脱时,灭顶之灾就降临了。”

      江驰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扫过专案组的每一位成员。

      “那么,现在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揪出这个‘影子’钱宝瑞。他是连接受害者与‘章鱼’组织最直接的桥梁,也是我们揭开‘星海贸易’和那份名单背后秘密的关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