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南与北 ...

  •   S大法学院坐落在潮湿温润的南方都市,与北方故乡的干爽截然不同。林见清将自己投入了全新的环境,像一株沉默的植物,试图在陌生的土壤里扎根。

      他几乎成了图书馆的固定景观。每天最早到,最晚走,法典和学术专著堆满了他的桌子。专业课程需要的理性思辨和逻辑缜密,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他压抑情感的需求。他强迫自己沉浸在一个个案例、一条条法理中,用繁重的学业填满所有时间,试图将那个名字、那张笑脸、那些关于未来的承诺,彻底埋葬在记忆深处。

      他依然独来独往,比高中时更甚。拒绝了所有社团邀请,在外面租房,对试图靠近的同学保持礼貌而疏远的距离。他变得比以前更加沉默,气质也愈发清冷锐利,像一把被精心打磨却收入鞘中的剑。只有偶尔在课堂上,当教授讲到“程序正义”、“公民权利”时,他眼中会闪过极细微的光,但很快又湮灭在更深的沉寂里。

      唯一能让他失态的,是偶尔从高中旧友(通常是对方主动联系,他从不发起)的只言片语中,听到关于“江驰”的消息。

      ——“江驰在警校好像混得风生水起,拿了射击比赛冠军。”

      ——“他好像更帅了,硬汉那种帅,照片你要看吗?”

      每当这种时候,林见清总会陷入短暂的失神,笔尖停顿,目光落在不知名的远方,直到旁边同学碰碰他,才恍然惊醒,然后拒绝,用更专注的学习来驱散心底翻涌的酸涩和难以言说的思念。

      他骗得过所有人,甚至差点骗过自己,但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他知道,心里那个角落,从未真正放下。那份决绝的离开,带来的不是解脱,而是更深、更绵长的痛楚和牵挂。

      警校的历练如同淬火,将江驰这块璞玉打磨得越发坚硬沉稳。最初的消沉和不知所措,被高强度训练和纪律生活强行压下,转化为一种更深沉的内驱力。他不再像无头苍蝇般四处碰壁,而是开始冷静地、有条理地分析林见清决绝离开背后的真相。

      通过那次与林父短暂却信息量巨大的会面,江驰拼凑出了事情的大致轮廓。他听到的不是林父对儿子未来的关切,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资源最优配置”论调,以及不经意流露出的、对林见清母亲“感情用事”导致人生“弯路”的轻蔑。江驰的心沉到了谷底,却也豁然开朗——原来,林见清,一直生活在这样扭曲的情感价值观阴影下。父母失败的婚姻和功利的态度,让林见清从根本上误解了“感情”的意义,认为它是脆弱的、可交易的,甚至是人生发展的绊脚石,遇到困难时,最先应该舍弃的就是它。

      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江驰心头:他恨不得立刻飞到S大,抓住林见清的肩膀,告诉他不是这样的!感情是相互扶持,是共同面对,是他江驰会一直一直喜欢他、陪着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两个人都痛苦!

      但就在冲动即将支配行动的瞬间,多年警校培养出的冷静分析和这几年对林见清性格的深刻了解,让他硬生生刹住了车。他太了解林见清了,那个倔强、敏感、习惯把一切埋在心里的人。空口无凭的承诺和激烈的情感表达,很可能只会吓退他,或者被他视为另一种“一时冲动”。他需要的是时间,是事实,是让他自己慢慢领悟,真正的爱是坚韧且值得信赖的。

      于是,江驰做出了一个与他以往性格截然不同的决定——按兵不动,转为地下。他没有正大光明地出现在林见清面前,而是开启了一场漫长而隐秘的“守望”计划。

      一到课少的时候、周末、甚至短暂的假期,只要条件允许,江驰就会买一张前往南方城市的机票或火车票。他熟悉S大法学院的每一个教学楼、图书馆、甚至林见清常去的那几个食堂窗口。他会戴上帽子,混在人群中,远远地看着那个思念了无数遍的身影。

      他看到林见清抱着厚厚的法学书独来独往,背影在南方湿热的空气里显得更加清瘦单薄;他看到他在图书馆窗边学习到深夜,台灯下的侧脸专注却带着掩不住的疲惫;他看到他对试图靠近的同学礼貌却疏离地微笑,然后将自己重新封闭起来。好几次,看到林见清似乎又瘦了些,下颌线越发清晰,江驰的心脏都揪紧了,几乎要控制不住冲上去,把他拽进餐馆里点上一桌子好菜,逼着他吃完。

      但他每次都忍住了。攥紧的拳头在口袋里松开,只留下深深的指甲印。

      他知道直接的身体出现时机未到,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他打算从林见清母亲那里下手。江驰深知,空泛的“关心”很难打动林见清母亲那样实际的人。他需要的是一个无法拒绝的交换条件。机会很快来了。通过母亲闲聊中得知,林见清母亲与其现任丈夫所生的宝贝儿子——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弟弟,正卯足了劲想申请国外一所顶尖名校,但成绩距离录取线有段差距,光靠砸钱也难以叩开那所注重学术声誉学府的大门。而那所学校,恰好是江驰小姨的母校。小姨的企业海外总部就设在那座城市,多年来与母校联系紧密,作为重要捐资方之一,确实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江驰没有犹豫,他再次动用了家庭关系,但这次,他提出了一个清晰的交易。他通过母亲牵线,与林见清母亲进行了一次简短而直接的电话沟通。

      “阿姨,您好,我是江驰。”他的声音平静,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听说弟弟正在申请X大?那是个很好的学校。”

      林母有些意外,语气带着戒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是,江驰啊,你有心了。不过……竞争很激烈。”

      “是的,学术要求很高。”江驰切入正题,话语直白却不失礼貌,“我小姨是X大的校董会成员,也是重要的捐赠人。如果您需要,我可以请小姨以‘杰出校友家庭推荐’的名义,为弟弟争取一个面试机会和额外的关注。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显然是心动了,但也在揣测江驰的意图。“这……太麻烦你了,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她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不麻烦,只是一件小事。”江驰的声音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希望您能答应我,从今天起,每周至少给林见清发两次信息,内容很简单,就是提醒他按时吃饭,注意休息。他一个人在南方读书,学业压力大,我作为……老同学,有点担心他的身体。仅此而已。”

      这个要求显然让林母愣住了。她或许设想过各种商业合作或利益交换,却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奇怪的请求。对她而言,这几乎是无成本的,但又是她多年来疏于履行的。

      “……就这样?”她语气里充满疑惑。

      “是的,就这样。但需要持续,直到……至少到他大学毕业。”江驰补充道,语气温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我相信,这对您来说并不难。而弟弟的事,我会尽力。”

      利益的天平倾斜得如此明显。一边是宝贝儿子的锦绣前程,一边只是动动手指发几条信息。林母几乎没有过多权衡,很快就给出了答复:“好,我答应你。谢谢你……关心见清。”

      交易达成。江驰挂断电话,脸上并无喜悦,只有一种复杂的沉重。他用一种近乎冰冷的方式,为林见清换取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本该属于他的亲情关怀。他知道这很讽刺,甚至有些可悲,但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不久后,林见清的手机开始规律地收到母亲简短的信息:「吃饭了吗?别饿着。」「周末吃点好的。」

      起初,林见清是怔忡和不解的。这突如其来的、持续的关心,与他母亲一贯的风格大相径庭。但内心深处,那块长期干涸的角落,还是被这细微的水滴浸润了。他通常会回复一个简单的「嗯」或「吃了」。

      他并不知道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他弟弟前途的交易,只以为是母亲年纪渐长,或许心态有所变化。但这确实让他开始更规律地吃饭,哪怕只是为了回应那份陌生的关切。气色也似乎真的红润了一些。

      远方的江驰,通过间接的途径得知林见清有在好好吃饭,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这种迂回而隐秘的守护,成了他沉默爱意的唯一出口。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一片冰冷的现实土壤上,艰难地为他爱的人,培育着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

      他的守望,沉默却坚定。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也等待林见清自己完成内心的成长。而他相信,那一天终会到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