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宫宴前夕,暗流交织 ...
-
姜婉清醒来时,窗外的天色还灰蒙蒙的,檐角滴着昨夜的雨。她没叫人,自己披衣下床,袖口那道裂口还在,像条歪斜的小河。她伸手摸了摸妆匣底,那方素帕还在,叠得整整齐齐。
她取出帕子,指尖在云纹绣线上轻轻一划,抬眼对侍女道:“去告诉库房管事,王妃要选宫宴礼服,怕旧式不合规矩,想查查前年入宫时的旧制。”
侍女迟疑:“殿下没吩咐……”
“这是殿下亲赐的帕子,”她将帕子递过去,“你拿这个去,就说,别让外人说靖王府失仪。”
侍女接过,低头去了。姜婉清没动,坐在镜前,把头发重新束了一遍。这次她用了根银丝缠的细簪,不扎眼,也不惹事。
半个时辰后,管事亲自来引路。她走在前头,脚步轻稳,像是常走这条路。姜婉清跟在后头,目光扫过廊柱间的守卫——两人一班,每三十息换一次岗,站位偏右,左翼是盲区。
库房门开时,一股陈年樟脑味扑面而来。高架林立,箱笼按年份贴着标签,红漆字迹工整。她缓步走入,指尖在衣箱边缘轻轻一掠,记下暗格的位置。
“王妃请自便,小的在外候着。”管事退了出去,门轻轻合上。
她没急着翻找礼服,而是往深处走。角落里一具紫檀木匣落了厚厚一层灰,标签上的字几乎看不清,只依稀辨出“旧年御赐”四字,墨色被刮过,像是有人不愿人认出。
她蹲下身,左右看了看,守卫的脚步声刚转过回廊。她迅速掀开匣盖,里面是一幅卷轴。
展开时,画纸发出轻微的脆响。
画中是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跪在殿前青砖上,双手撑地,肩背绷得极紧。他眼睛睁得极大,瞳孔里映着火光,嘴唇发白,像是刚经历过什么可怕的事。他身后,一名女子倒在地上,衣襟染血,一只手伸向他,却差了半尺。
画角题字:“永昌十年,靖王初归,母妃薨。”
她指尖一顿,正想再看一眼女子面容,身后门轴轻响。
她立刻合上画卷,放回匣中,退后两步,垂首站定。
萧执站在门口,玄色蟒袍未扣严,领口露出一截中衣。他手里拿着折扇,扇骨轻敲掌心,一下,又一下。
“王妃很闲?”他声音不高,却像冰片落进水里。
“臣妾不知此物贵重,冒昧开启,还请殿下恕罪。”她语气平稳,像在解释一件打翻的茶具。
他没说话,走过来,亲自将画卷取走。收起时,指尖在画角停了一瞬,似有微颤。他抬眼盯她,目光沉得像井底的石。
“不该看的,别看。”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你想活命,就当从未见过。”
她没动,也没抬头,只轻声应:“殿下说得是,臣妾记住了。”
他盯着她看了几息,忽然抬手,打了个响指。
玄影从门外进来,垂手立于一旁。
“送王妃回房。”萧执转身,袖摆一甩,“即刻。”
玄影上前一步:“王妃,请。”
姜婉清没反驳,也没多看那画卷一眼,转身往外走。经过萧执身边时,她闻到他袖间有股淡淡的药香,像是安神的远志,又混着点苦梅味。
她低着头,一路无话。
马车停在西苑门口,她自己掀帘下去,脚步稳稳踏上石阶。玄影没跟进来,只站在院外,像道影子。
她回房后,先去窗边看了看。香炉里的灰白烟已经散了,药粉烧尽,不留痕迹。她打开柜子,取出那本旧账册,翻到“采买”那页。
“三日前,购密信纸三张,价三十文。”
她盯着这行字,又翻到昨日记录。
“今晨,西角门守卫轮换,甲字班替乙字班。”
她合上账册,放在桌上。
片刻后,她起身去厨房要了碗米汤,回来倒在火盆里,把账册封面浸湿,再甩干,晾在架上。
明早有人看见,只当是厨房洒水弄湿的,不会多想。
她要让这账册“意外”出现在萧执案头。
夜深,她坐在灯下缝衣。袖子破了,她一针一线补,针脚歪歪扭扭,像初学者。
补到一半,她停住。
窗外,一片叶子飘下来,贴在窗纸上。
她没动。
片刻后,叶子被风吹走。
她继续缝。
针尖扎进手指,一滴血冒出来。
她没吮,也没擦,任它滴在布上,像一朵小花。
她低头看着那血点,忽然想起什么,放下针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瓶,倒出点药粉在指尖。
轻轻抹在左手腕内侧。
皮肤很快泛红。
她盯着那红痕,低声说:“下次,还是用左手。”
话音落,她抬手,将药粉倒进香炉。
灰白的烟缓缓升起,无味,无形。
她坐在窗边,等风来。
姜婉清醒来时,天刚亮。她没叫人,自己梳洗完毕,把那方素帕叠好,塞进袖袋。
她记得萧执昨儿说西角门换了新人。
她得去看看。
她走出院子时,玄影站在回廊尽头,没拦她,也没动。
她路过角门,脚步没停,眼角却扫了一眼砖缝。
纸条还在,没动。
她心里一松。
回房后,她把帕子拿出来,叠得整整齐齐,压在妆匣底下。然后从柜底翻出一本旧账册,翻到“采买”那页。
“三日前,购密信纸三张,价三十文。”
她盯着这行字,又翻到昨日记录。
“今晨,西角门守卫轮换,甲字班替乙字班。”
她合上账册,放在桌上。
片刻后,她起身,去厨房要了碗米汤,回来倒在火盆里,把账册封面浸湿,再甩干,晾在架上。
明早有人看见,只当是厨房洒水弄湿的,不会多想。
她要让这账册“意外”出现在萧执案头。
夜深,她坐在灯下缝衣。袖子破了,她一针一线补,针脚歪歪扭扭,像初学者。
补到一半,她停住。
窗外,一片叶子飘下来,贴在窗纸上。
她没动。
片刻后,叶子被风吹走。
她继续缝。
针尖扎进手指,一滴血冒出来。
她没吮,也没擦,任它滴在布上,像一朵小花。
她低头看着那血点,忽然想起什么,放下针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瓶,倒出点药粉在指尖。
轻轻抹在左手腕内侧。
皮肤很快泛红。
她盯着那红痕,低声说:“下次,还是用左手。”
话音落,她抬手,将药粉倒进香炉。
灰白的烟缓缓升起,无味,无形。
她坐在窗边,等风来。
姜婉清醒来时,窗外的天色还灰蒙蒙的,檐角滴着昨夜的雨。她没叫人,自己披衣下床,袖口那道裂口还在,像条歪斜的小河。她伸手摸了摸妆匣底,那方素帕还在,叠得整整齐齐。
她取出帕子,指尖在云纹绣线上轻轻一划,抬眼对侍女道:“去告诉库房管事,王妃要选宫宴礼服,怕旧式不合规矩,想查查前年入宫时的旧制。”
侍女迟疑:“殿下没吩咐……”
“这是殿下亲赐的帕子,”她将帕子递过去,“你拿这个去,就说,别让外人说靖王府失仪。”
侍女接过,低头去了。姜婉清没动,坐在镜前,把头发重新束了一遍。这次她用了根银丝缠的细簪,不扎眼,也不惹事。
半个时辰后,管事亲自来引路。她走在前头,脚步轻稳,像是常走这条路。姜婉清跟在后头,目光扫过廊柱间的守卫——两人一班,每三十息换一次岗,站位偏右,左翼是盲区。
库房门开时,一股陈年樟脑味扑面而来。高架林立,箱笼按年份贴着标签,红漆字迹工整。她缓步走入,指尖在衣箱边缘轻轻一掠,记下暗格的位置。
“王妃请自便,小的在外候着。”管事退了出去,门轻轻合上。
她没急着翻找礼服,而是往深处走。角落里一具紫檀木匣落了厚厚一层灰,标签上的字几乎看不清,只依稀辨出“旧年御赐”四字,墨色被刮过,像是有人不愿人认出。
她蹲下身,左右看了看,守卫的脚步声刚转过回廊。她迅速掀开匣盖,里面是一幅卷轴。
展开时,画纸发出轻微的脆响。
画中是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跪在殿前青砖上,双手撑地,肩背绷得极紧。他眼睛睁得极大,瞳孔里映着火光,嘴唇发白,像是刚经历过什么可怕的事。他身后,一名女子倒在地上,衣襟染血,一只手伸向他,却差了半尺。
画角题字:“永昌十年,靖王初归,母妃薨。”
她指尖一顿,正想再看一眼女子面容,身后门轴轻响。
她立刻合上画卷,放回匣中,退后两步,垂首站定。
萧执站在门口,玄色蟒袍未扣严,领口露出一截中衣。他手里拿着折扇,扇骨轻敲掌心,一下,又一下。
“王妃很闲?”他声音不高,却像冰片落进水里。
“臣妾不知此物贵重,冒昧开启,还请殿下恕罪。”她语气平稳,像在解释一件打翻的茶具。
他没说话,走过来,亲自将画卷取走。收起时,指尖在画角停了一瞬,似有微颤。他抬眼盯她,目光沉得像井底的石。
“不该看的,别看。”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你想活命,就当从未见过。”
她没动,也没抬头,只轻声应:“殿下说得是,臣妾记住了。”
他盯着她看了几息,忽然抬手,打了个响指。
玄影从门外进来,垂手立于一旁。
“送王妃回房。”萧执转身,袖摆一甩,“即刻。”
玄影上前一步:“王妃,请。”
姜婉清没反驳,也没多看那画卷一眼,转身往外走。经过萧执身边时,她闻到他袖间有股淡淡的药香,像是安神的远志,又混着点苦梅味。
她低着头,一路无话。
马车停在西苑门口,她自己掀帘下去,脚步稳稳踏上石阶。玄影没跟进来,只站在院外,像道影子。
她回房后,先去窗边看了看。香炉里的灰白烟已经散了,药粉烧尽,不留痕迹。她打开柜子,取出那本旧账册,翻到“采买”那页。
“三日前,购密信纸三张,价三十文。”
她盯着这行字,又翻到昨日记录。
“今晨,西角门守卫轮换,甲字班替乙字班。”
她合上账册,放在桌上。
片刻后,她起身去厨房要了碗米汤,回来倒在火盆里,把账册封面浸湿,再甩干,晾在架上。
明早有人看见,只当是厨房洒水弄湿的,不会多想。
她要让这账册“意外”出现在萧执案头。
夜深,她坐在灯下缝衣。袖子破了,她一针一线补,针脚歪歪扭扭,像初学者。
补到一半,她停住。
窗外,一片叶子飘下来,贴在窗纸上。
她没动。
片刻后,叶子被风吹走。
她继续缝。
针尖扎进手指,一滴血冒出来。
她没吮,也没擦,任它滴在布上,像一朵小花。
她低头看着那血点,忽然想起什么,放下针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瓶,倒出点药粉在指尖。
轻轻抹在左手腕内侧。
皮肤很快泛红。
她盯着那红痕,低声说:“下次,还是用左手。”
话音落,她抬手,将药粉倒进香炉。
灰白的烟缓缓升起,无味,无形。
她坐在窗边,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