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东城高且长 ...

  •   初平元年,董卓焚毁雒阳,迁都长安。

      昔日繁华帝都,如今焦土千里,饿殍遍野。

      雒阳西郊乱葬岗上,一个衣衫褴褛的菜鸟方士正踉跄行走。

      他也叫徐福,与那位三百年前为始皇帝求取仙药的方士同名同姓,却无半点仙风道骨,只是个靠给人算命看风水混饭吃的穷酸书生。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啊!”菜鸟徐福抱着空酒壶,醉眼朦胧地走在坟堆间,“都说乱世出英雄,怎就我连饭都吃不饱?”

      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

      一道闪电劈下,不偏不倚击中一处不起眼的土坟。

      坟中竟露出一角木棺,被雷劈开处冒出缕缕青烟。

      菜鸟徐福吓得酒醒大半,好奇凑近观看。

      只见棺中飘出一缕游魂,状若人形,在空中盘旋数周,忽然向他扑来!

      “鬼啊!”菜鸟徐福惊叫一声,竟直接晕死过去,瘫倒在坟头。

      游魂缓缓渗入他的身体。

      片刻后,“徐福”重新睁眼,目光却已完全不同——深邃如古井,透着看尽世事的沧桑。

      “三百年矣…”他活动着手脚,缓缓站起,“蓬莱…”

      这游魂正是三百年前的方士徐福。

      当年他与同门师妹蓬莱潜心研究不死之术,终在东海秘境寻得三颗不死果。

      不料消息走漏,引来各方争夺。

      混乱中,二人各自吞服一果,第三果不知所踪。

      徐福重伤昏迷,被友人置于特制木棺中埋藏,一睡便是三百年。

      徐福环顾四周,见自己坟头焦黄枯草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返绿生芽,心知是不死果效力外泄所致。

      “不妙。”他掐诀念咒,将周围异象掩盖。

      不死果之力足以引起修真界震动,若被有心人察觉,必招杀身之祸。

      徐福翻找身上,只摸出几枚五铢钱和一个身份木牍。

      “徐福,字子虚,河内温县人...”

      他读着木牍上的信息,哑然失笑,“倒是与本尊有缘。”

      再看那晕死的菜鸟方士魂魄,已与自己的残魂融合大半。

      “也罢,从此我便是你,你便是我了。”

      他整理着脑海中混乱的记忆,得知如今已是初平年间,距秦亡已四百余年,世间朝代更迭,早已物是人非。

      “先搞点钱,再换身行头。”徐福掐指一算,朝雒阳城方向走去,“这花花天地,我徐福回来了!”

      此时的雒阳城虽经董卓焚毁,但仍有不少百姓不愿离去,在废墟中艰难求生。

      城内鱼龙混杂,正是浑水摸鱼的好地方。

      徐福凭着三百年修为,很快在城南摆起卦摊。

      他不像菜鸟徐福那般靠忽悠骗人,而是真能窥测天机,断人祸福。

      不过三日,“神算徐福”之名便传遍半个雒阳。

      这日傍晚,徐福正要收摊,忽见一华服老者匆匆而来,面色焦急。

      “先生可是神算徐福?”老者躬身问道。

      徐福抬眼打量,见老者额间黑气缠绕,乃大凶之兆,便道:“阁下家中可是有人重病,药石无灵?”

      老者大惊:“先生真神人也!正是小儿重病月余,眼看就不行了...先生若能相救,老夫愿以百金相赠!”

      徐福心中一动。

      他正需钱财打探消息,寻找蓬莱和第三颗不死果的下落。

      “带路吧。”

      老者姓张,原是朝中官员,董卓乱政后辞官归隐,家中颇有积蓄。

      其子卧病在榻,面如金纸,气息奄奄。

      徐福把脉片刻,心中了然。

      这不是寻常病症,而是中了某种阴毒咒术。

      “令郎可是月前得罪过什么人?”徐福问道。

      张老一怔,压低声音:“先生明鉴。月前有群修士来雒阳寻找什么...不死果,强征民宅为驻地。小儿与之争执,被打伤后便一病不起...”

      徐福心中巨震,面上却不露声色:“原来如此。此非寻常伤病,乃中了蚀心咒。幸好遇到了我,还有救。”

      他取出一张黄纸,咬破指尖画符,口中念念有词。

      符成之时,满室生香,病榻上的年轻人忽然咳嗽起来,吐出一口黑血,面色渐渐红润。

      张老喜极而泣,忙奉上百金酬谢。

      徐福收下金子,状若随意地问道:“方才所说寻找不死果的修士,现在何处?”

      张老压低声音:“听说他们在城西买了一处废宅,整日闭门不出。先生问这作甚?”

      “好奇罢了。”徐福微笑,“对了,阁下可曾听过一个叫蓬莱的女子?或许也是修道之人。”

      张老思索片刻,摇头道:“未曾听闻。”

      徐福略显失望,告辞离去。

      三日后,徐福换上一身体面深衣,租了处小院住下。

      他白天继续摆摊算命,暗中打探消息;夜晚则修炼恢复功力。

      渐渐地,他摸清了那伙修士的底细。

      他们自称“寻真道”,为首的是个叫玄明子的老道,据说已活了一百多岁,一直在寻找长生不死之法。

      “不死果...”徐福沉吟着。

      难道第三颗果实在他们手中?或者...他们知道蓬莱的下落?

      这天夜里,徐福潜入城西废宅。

      宅内果然有阵法守护,但对他这三百年的老鬼来说,不过儿戏。

      正堂中,玄明子正在打坐。

      徐福隐去身形,悄悄靠近,却听老道喃喃自语:

      “...蓬莱岛遗册明明记载,第三颗不死果应在雒阳附近化形。为何搜寻半年,毫无所获?”

      徐福心中一动。蓬莱岛!那是师妹蓬莱的门派称号。难道...

      他正欲现身询问,忽听门外弟子来报:“师尊!城南有个神算徐福,这几日一直在打听不死果和蓬莱的消息!”

      玄明子猛地睁眼:“徐福?可是那个为始皇帝求仙的徐福?”

      “弟子不知。但听说此人算命极准,仿佛真能未卜先知。”

      玄明子眼中闪过贪婪之色:“明日请他来。若真是那个徐福...他体内定有不死果之力!”

      次日清晨,果然有寻真道弟子来请“神算”。

      徐福心知宴无好宴,但想着,这或许是个打探消息的机会。

      玄明子亲自迎出,笑容可掬:“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徐福还礼:“道长客气。”

      二人分宾主坐定,玄明子直奔主题:“听闻先生在打听不死果和蓬莱的消息?”

      徐福微笑:“好奇而已。道长可知晓?”

      玄明子捋须道:“不瞒先生,贫道修行百余载,一直在寻访长生之道。据古籍记载,三百年前有方士徐福、蓬莱,曾得三颗不死果。徐福失踪,蓬莱则创立蓬莱岛一脉,传承至今。”

      徐福心中激动,面上却平静如常:“蓬莱岛现在何处?”

      “东海之外,缥缈难寻。”玄明子眼中闪过狡黠,“不过贫道有缘得见蓬莱岛当代传人,正在贫道处做客。”

      徐福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可否引见?”

      “自然。”玄明子击掌三下,“请蓬莱仙子。”

      后堂转出一位白裳女子,年约二十,眉目如画,额间一点朱砂,与当年的蓬莱有七分相似。

      徐福怔怔看着她,恍惚间仿佛见到师妹重生。

      女子躬身行礼:“蓬莱岛第七代弟子璇玑,见过先生。”

      徐福叹息一声,面露失望。

      玄明子笑道:“蓬莱仙子早已仙逝。不过璇玑仙子得其真传,或可知晓先生想打听的事。”

      璇玑打量徐福,片刻后心中一惊,竟然真是不死果之力!而且极其精纯!

      玄明子一见,哪还有不明白的,眼中贪婪更盛,悄悄做了个手势,四周弟子悄然围上。

      徐福叹道:“道长这是何意?”

      玄明子冷笑:“先生若真是徐福,体内必有不死果。不如与贫道合作,共谋长生大道?”

      “若我不愿呢?”

      玄明子猛然起身,祭出一面铜镜,“照妖镜,现真形!”

      镜光照射下,徐福周身泛起淡淡金芒,体内果然有不死果之力流转。

      玄明子大喜:“众弟子,结阵!”

      徐福却哈哈大笑:“区区小阵,也敢班门弄斧?”

      他袖袍一挥,阵势顿破,众弟子东倒西歪。

      玄明子大惊,急忙念咒,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

      “你...你究竟是何人?”玄明子颤声问。

      “不就是你要找的徐福么?”徐福负手而立,三百年前的威压尽显。

      璇玑忽然跪拜在地:“晚辈璇玑,拜见师祖!蓬莱祖师有遗训,若遇徐福师祖,当以祖师礼相待!”

      徐福怔住:“蓬莱她...真的已经不在了?”

      璇玑抬头,眼中含泪:“祖师仙逝前曾留一言:东海之约,三百年期,若君归来,蓬莱花开。”

      徐福如遭雷击。

      东海之约...那是当年他与蓬莱的约定:若失散,三百年后在东海重逢。

      “她等了我多久?”徐福声音沙哑。

      “祖师一直等到寿终正寝。”璇玑垂泪道,“临终前她说,若师祖归来,必是因不死果效力苏醒。她留有一物,要晚辈转交师祖。”

      璇玑从怀中取出一枚玉简,双手奉上。

      玉简中是蓬莱三百年来的思念与等待,还有最重要的信息——第三颗不死果的下落。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徐福喃喃道,“师妹,你等我三百年,我必完成你未竟之愿。”

      徐福望向远方,目光深邃。

      根据蓬莱留下的信息,第三颗不死果并非简单遗失,而是有了自己的灵性,化形为人,正在这乱世中经历红尘历练。

      “般若...”徐福念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心中却有奇异的感应。

      仿佛三百年前种下的因,终于要在三百年后结果。

      而徐福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阅读玉简时,远在百里外的般若忽然心有所感,望向雒阳方向。

      “绿幺,”他对身边的女子说,“我感觉到...又一个不死果醒了。”

      绿幺握紧他的手:“是敌是友?”

      般若摇头:“不知…”

      天空中,乌云再次汇聚,雷声隆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东城高且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