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庭中有奇树 ...

  •   光和七年,黄巾乱起,天下动荡。

      雒阳城外二百里,有一座荒废的宅院,四周寸草不生,连鸟兽虫蚁都不见踪迹,唯有庭院中央孤零零立着一棵奇树。

      那树不高,枝干扭曲如龙,叶片呈暗金色,每到夜晚便发出幽幽光芒。

      绿幺逃难至此,已是筋疲力尽。

      她本是钜鹿郡守之女,黄巾破城,全家罹难,唯她一人被老家仆拼死救出,途中老仆亦伤重不治。

      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她独自漂泊半月,方才找到这处避身之所。

      “虽荒凉,总算有个遮风挡雨之处。”

      绿幺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踏入庭院。

      宅院显然废弃多年,梁柱倾颓,蛛网密布。

      唯有那棵奇树,生机勃勃,与周遭死寂形成诡异对比。

      是夜,绿幺被柔和光芒唤醒。

      推窗望去,那树通体发光,暗金叶片如万千烛火,将庭院映得恍如白昼。

      她好奇走近,摘下一片叶子,顿时馨香扑鼻,连日来的疲惫伤痛竟减轻许多。

      此后数日,绿幺白日里收拾宅院,夜晚便坐在树下,感受那神奇光芒。

      说来也怪,自那日摘叶闻香后,她身上的擦伤淤青渐渐痊愈,连内心创伤也似乎被柔和光芒抚平。

      月圆之夜,树上光芒最盛,几乎照亮半边天空。

      绿幺恐引来贼人,正欲回屋避光,却见那树忽然剧烈摇晃,光芒凝聚成柱,直冲云霄。

      待光柱散去,树下立着一位青衫男子,面容清俊,眼神却茫然如新生儿。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又望向惊呆的绿幺,缓缓走来。

      绿幺吓得后退,却被地上断木绊倒。

      男子蹲下身,好奇地打量她,忽然伸手拔下她一根长发。

      “疼!”绿幺轻呼,却见那男子将发丝缠绕在自己食指上,打了个结,然后满意地点点头。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男子开口,声音如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绿幺怔怔看着他,忽然觉得这由树化形之人并无恶意,便大着胆子问:“你、你可有名字?”

      男子摇头,眼神依旧茫然。

      “那你便叫般若吧。”绿幺想起幼时读过的佛经,“般若者,智慧也。”

      般若似懂非懂,却微笑着点头,似乎很喜欢这个名字。

      当夜,绿幺为般若找来旧衣换上,教他人类举止。

      般若学得极快,不过两个时辰,已能如常人般行走说话,只是动作仍有些木讷。

      “你从何处来?”绿幺问道。

      般若指向庭院那棵树:“那里。睡了很久,很久。”

      正说话间,忽听门外传来洪亮声音:“妖物!老衲感知到你已化形,还不速速伏诛!”

      绿幺推门一看,见一白眉老僧手持禅杖立于院中,目光如电。

      “大师误会了,他不是妖物!”绿幺挡在般若身前,急忙解释。

      老僧冷笑:“女施主被妖物迷惑了!此乃三百年前始皇帝命徐福寻访的不死果,为了化形,三百年间吸尽方圆百里生机灵气。若放任不管,必为祸世间!”

      说罢,老僧禅杖一顿,地面裂开数道缝隙,直逼般若。

      般若愣在原地,不知闪躲。

      绿幺急忙拉他后退,却见那裂缝中伸出枯手般藤蔓,缠向般若双脚。

      “走!”绿幺从袖中抽出一把短剑——这是父亲留给她的唯一遗物。

      斩断藤蔓,绿幺拉着般若向后门逃去。

      老僧大喝一声,紧追不舍。

      二人逃入夜色,一路向西。

      绿幺自幼随父习武,身手敏捷;般若虽初化人形,却不知疲倦。

      一夜奔逃,竟将老僧暂时甩脱。

      破晓时分,二人躲进一处山洞暂歇。

      绿幺气喘吁吁,般若却面不改色,好奇地打量洞外曙光。

      “那和尚为何要杀我?”般若忽然问道。

      绿幺一时语塞。

      她确信般若并非恶类,但老僧所言若属实,这不死果确实吸尽了方圆百里的生机。

      “或许...或许有什么误会。”绿幺最终说道,“待天亮了,我们去找那大师说清楚。”

      然而天亮后,他们看到的却是更加残酷的景象——黄巾溃军过后,沿途村庄尽成焦土,尸横遍野。

      在一处被焚毁的村落中,他们听到微弱的哭声。

      循声找去,见一妇人身中数刀,奄奄一息,却仍用身体护着怀中婴儿。

      绿幺急忙上前,发现妇人已回天乏术,唯婴儿尚有气息,但也十分微弱。

      “救救...我的孩子...”妇人弥留之际,抓住绿幺衣袖哀求。

      绿幺心下凄惶,却无能为力。

      她虽通些医术,但如此重伤,非药石能救。

      就在这时,般若忽然蹲下身,拔下一根自己的头发,轻轻缠绕在婴儿手腕上。

      说也奇怪,那头发竟渐渐融入婴儿皮肤,而原本气息微弱的婴儿,忽然恢复了红润面色,放声哭起来。

      垂死的妇人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光亮,最终缓缓闭上眼睛。

      绿幺震惊地看着般若:“你、你做了什么?”

      般若偏着头:“我不知道...只觉得应该这样做。”

      此后数日,二人在沿途又救下数人。

      无论怎样不可置信,般若的头发也确实能续人命……

      重病重伤者,得他一发,可延寿一月;若取他一碗血,甚至能起死回生。

      每次救人,般若就会虚弱几分。

      绿幺劝他珍惜自身,但每当见到苦难之人,般若总忍不住出手相助。

      “不救,我这里会难受。”般若指着自己心口。

      绿幺叹气,不再劝阻,只尽量寻来补药为般若调养。

      渐渐地,“灵医”之名在流民间传开。

      都说西边来了位神医,能肉白骨活死人,只是要价奇特:有时要患者一缕头发,有时要一支旧钗,有时又只要一句真心感谢。

      绿幺担心若让人知道般若以自身精血救人,会引来贪婪之徒,这才故布疑阵。以物换物。

      然而消息还是传到了那位追杀他们的老僧耳中。

      这日,二人在一处破庙救治伤兵,忽听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妖物!你以邪术惑众,该当何罪!”

      绿幺大惊,忙将般若护在身后:“大师!般若救人无数,怎会是妖物!”

      老僧踏入庙中,目光扫过那些被救治的伤者,冷哼一声:“以妖术续命,逆天而行,终将招致大祸!”

      说罢挥杖打来,绿幺拔剑相迎,却被震得虎口发麻。

      “女施主让开!老衲今日必除此害!”

      就在这时,庙外踉跄跑进一老妇,扑倒在老僧面前:“大师!求您救救我孙儿!他被溃兵所伤,就快不行了!”

      老僧一怔,随老妇看去,见一少年躺在门外牛车上,胸口中箭,气息奄奄。

      “这...”老僧面露难色,“伤势太重,老衲...”

      老妇哭道:“都说您是得道高僧,必有办法!老身愿以全部家产供奉佛祖!”

      老僧长叹一声,忽然转头看向般若:“若你真有慈悲心,便救这孩子一命。”

      绿幺不知为何,心中一跳,刚想阻拦,般若却已走向少年,拔下头发准备救人。

      “等等!”老僧忽然发话,“箭伤及心肺,寻常方法恐难奏效。听闻不死果之心能活死人肉白骨...”

      话音未落,老僧突然出手,五指如钩直插般若胸口!

      般若愣在那里,他的心还在胸腔里跳动,但却觉得浑身冰凉刺骨。

      为什么?是我做错了吗……

      眼看老僧手指即将触及般若心口,绿幺厉喝一声,短剑挥出,硬生生斩断老僧手臂!

      “走!”她拉住惊呆的般若,冲出破庙,跃上老妇的牛车,疾驰而去。

      一路奔出数十里,确认无人追赶,二人才停下歇息。

      般若呆呆看着自己的胸口,那里完好无损,却仿佛仍残留着被刺的寒意。

      “为什么?”他喃喃自语,“我救人,人却要杀我?是我错了吗……”

      绿幺握紧他的手:“你信我,错不在你,错的是这世道,错的是人心。”

      她望着远方烽烟,想起钜鹿城破那日的惨状,想起沿途所见百姓苦难,心中凄然。

      “这乱世之中,人如草芥,命如蜉蝣。你以自身精血救人,可救得了一人十人,救得了天下人吗?”

      般若似懂非懂:“那我该停止救人吗?”

      绿幺摇头:“救与不救,在你本心。只是要明白,人心复杂,恩仇难辨。今日求救者,明日可能就是持刀人。”

      她从怀中取出那片自树上摘下的金叶,放在般若掌心:“你记得吗?初见那日,你拔我一根头发,说有借有还。这或许就是你的本性——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般若凝视手中金叶,忽然道:“我想起来了...三百年前,我初生灵智时,有个声音告诉我:不死非福,长生为咒。济世救人,需取代价,否则必遭反噬。”

      般若抬头,眼中有了明悟,“那些物品中藏着生者的执念与记忆,我能从中汲取力量,弥补损耗。若只付出不索取,我就会逐渐衰弱,最终回归树种形态。”

      二人正说话间,忽听远处传来马蹄声。

      绿幺警惕地握紧短剑,却见来者竟是先前破庙中的老妇和她已痊愈的孙儿。

      老妇下车行礼:“恩人莫怕,老身特来致谢。”

      她指着孙儿,“这孩子说,是公子救了他性命。”

      少年跪地磕头:“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绿幺仍怀警惕:“那老和尚呢?”

      老妇叹道:“明镜大师断臂后昏厥,我们将他安置在庙中。其实...大师并非恶人,只是他师兄当年为求长生,误服毒果身亡,从此他对长生不死之物深恶痛绝。”

      少年接话:“大师醒来后很是懊悔,让我们传话,说他执念太深,险些酿成大错,请二位见谅。”

      绿幺与般若对视一眼,心中感慨。

      老妇又从车上取下一包衣物干粮:“乱世求生不易,这些请收下。还有...”

      她取出一把桃木梳,“这是老身出嫁时的梳子,陪伴六十载,或许对恩公有用。”

      般若接过木梳,闭目片刻,感受到充沛的灵力,他点头微笑:“足够了。”

      告别祖孙,二人继续西行。

      绿幺问般若:“如今我们去何处?”

      般若望向远方:“继续救人,有借有还。待取得足够的信物,或许能真正理解人心,超脱不死之咒。”

      绿幺点头:“好!我们一起救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庭中有奇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