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5章 ...
-
“谢谢。你也是,别贪凉。”
祝绪丹看着那条简短回复,盯着每一个字。
她反复看了三遍,确认那不是幻觉。
那个卡通兔子表情,是她用最快速度能找到的、不是很直白的回应。
发出去后,她就紧紧握着手机,盼着回复。
几秒,几十秒,屏幕没有再亮起。
祝绪丹轻轻呼出一口气,说不清是放松还是些许的失落。但这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不是吗?至少,她收到了回应,她不该太贪心。
她把手机捂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抓住屏幕外面的温度。
而王珞丹,在发出那条信息后,确实没有再立刻回复。
她只是看着那个可爱的兔子表情,仿佛能想象到祝绪丹发出它时,可能带着一点点怯生生的表情。这种联想让她的心软了一角。但她随即按灭了屏幕,将手机放在床头柜上,起身去给自己倒水。
适可而止,是她的准则。
然而,闸门一旦开启一条细缝,水流的湍急程度不受堤坝控制。
她们之间的联系,开始逐渐增多。
通常是祝绪丹发起。她会分享一些工作间隙遇到的趣事。
比如,一次赶早班机的途中,她发来一张机场日出的照片。
“姐姐你看!像不像我们那次在长沙录完通宵看到的日出?不过这次只有我一个人看到啦。”后面跟着一个憨笑的表情。
王珞丹当时正在片场候场,看到照片,她恍惚了一下。
:“很漂亮。起这么早,在飞机上补补觉吧。”
过了一会儿,祝绪丹回了一条语音,很明显压低了的声音:
“嗯嗯,知道啦。刚刚眯了一会儿,现在睡不着了。姐姐你呢?在拍戏了吗?穿得暖不暖?”
一连串的问题,把王珞丹听的发懵。
王珞丹听着那条语音,让她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她甚至能透过这声音,看到祝绪丹蜷在座位上,小声对着手机说话的样子。她低头打字,打了又删,最后回:
“快了。还好。”
祝绪丹看着那四个字加一个句号,鼓了鼓嘴,
“那就好!姐姐加油!不打扰你工作啦!” 她总是这样,热情地靠近,又懂事地退开,给彼此恰到好处的空间。
又有一次,祝绪丹在拍摄广告的休息时间,发来一张奇怪道具的照片。
“姐姐你猜这个是干嘛用的?他们说是用来……” 语音里是她憋着笑的声音。
王珞丹看着那奇形怪状的东西,实在想象不出用途,嘴角忍不住弯了一下。
她回:“不知道,不过确实很奇特。”
“是吧是吧!我也觉得!” 祝绪丹接着发来一大串语音,叽叽喳喳地解释了一遍,最后自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王珞丹一条条点开听,听着她忘我的笑声,许是快乐的感染力太强,让她疲惫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
她在对话框里输入:“笑点真低。”
顿了顿,又删掉,重新打:
“嗯,理解了。” 加了一个系统自带的坏笑表情。
祝绪丹看着那个经典的坏笑表情,然后噗嗤一声又笑了出来。
“姐姐,你这个表情好像我妈妈也用过!”
王珞丹看到回复,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发的那个表情,也忍不住失笑。确实有点“老气”。
:“那应该用什么?”
祝绪丹像是得到了什么特许,立刻发来一连串她收藏的、可可爱爱的表情包,并附上讲解:
“这个兔子是‘好的哦’!这个小猫是‘知道啦’!这个狗狗是‘没问题’!等等。” 热情得像个小老师。
王珞丹看着那刷屏的表情包,有点眼花缭乱,却又觉得有趣。她最终选了一个祝绪丹刚推荐的、抱着胡萝卜的兔子,回复了上一个话题:
“好的哦。(兔子表情)”
发出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脸有点热。这种模仿年轻人说话方式的行为,对她来说有点陌生,甚至有点“逾矩”。但祝绪丹那边貌似很兴奋,发来一个“欢呼雀跃”的表情。
“对啦!就是这样!姐姐学得真快!”
王珞丹放下手机,没再回复。心里那点不自在,好像也没有很不自在。
她们就这样,隔着屏幕,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碎片。
祝绪丹会发来她吃到的好吃甜品,颜色缤纷的马卡龙。
“甜度超标!但心情变好啦!姐姐要不要试试?”
王珞丹回:
“少吃点,控糖。” 后面跟了一个“小猫点头”表情。
王珞丹偶尔也会在片场看到有趣的布景,或者一道不错的夕阳,随手拍下,不发任何文字,直接分享过去。
祝绪丹总会第一时间回应:
“哇!这个景好有感觉!姐姐是在这里拍戏吗?”
“夕阳好美!姐姐今天收工早哦。”
她从不追问王珞丹为什么突然分享,只是热烈地回应着风景本身,珍惜着这难得分享欲。
她们的对话,就在这种即像好朋友般的日常分享又有点暧昧之间反复横跳、试探。
祝绪丹是两人之间更擅长制造暧昧氛围的人。
她会在一段工作吐槽后,无意地加一句:
“要是姐姐在就好了,感觉你会有办法。”
或者在道晚安时,发一句:
“今天也有星星哦,和那天一样亮。姐姐晚安。”
这些话总是让王珞丹的心莫名的空了一下。
她看着那些文字,久久不语。想回应,又怕给出错误的信号。她通常的选择是,忽略。
只回复前面关于工作的部分,或者同样简单地回一句“晚安”,仿佛没看到那些暧昧的话。
几次之后,祝绪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回避。有点气馁和委屈。
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那些带着试探性的话越来越少,分享日常依旧,但语气渐渐回归到一种对前辈的尊敬与关心之间。
她开始更多使用“王珞丹姐姐”这个称呼,尤其是在她感觉自己的分享可能过于琐碎或冒昧时。
“王珞丹姐姐,新剧宣传稿出来了,你要是有空的话可以看看哦。”
这个称呼带着一种界限,瞬间将距离拉远。
王珞丹第一时间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她清楚地知道,祝绪丹在后退,退回到一个更安全的位置上。
这是她想要的吗?
是的,她成功了。
但为什么心里会这么不舒服?
她点开祝绪丹分享的影评,是之前王珞丹演的电影。
她能想象祝绪丹是花了多少时间认真看完,
:“看了,谢谢。分析的不错,角度新奇。”
祝绪丹回得很快:
“不客气![可爱表情]”
王珞丹烦躁地退出微信,将手机扔到一边,拿起剧本,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她知道自己刚才的回复很无趣,简直像是在应付一个普通同事。
她再次拿起手机,点开对话框
:“直接叫姐姐,不用加名字。”
“你写的那些,我很惊喜,没想到你会看。”
她想解释自己之前的回避并非不喜欢。
她打了很长一段话,又逐字删除。
最后,她只是翻出一个“抱着胡萝卜的兔子”表情,默默地发了过去。
没有任何文字。
祝绪丹正在参加一个品牌活动,后台嘈杂。感觉到手机震动,她拿出来。
她看着那个傻乎乎的兔子,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捏了一下,酸酸软软的。
她懂了。
王珞丹收到了她的退后,并且,用这种极其隐晦的方式,表达了不舍。
或者说,是挽留。
她能想象到王珞丹在手机那头,皱着眉,删删改改,最后只好发出一个表情的纠结模样。
祝绪丹低下头,忍不住笑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她快速回复,带着一点点狡黠的调侃:
“收到兔子一只!(^▽^) 姐姐,这个表情是表示‘同意’还是‘求饶’呀?”
王珞丹看到这条回复,被那句“求饶”弄得有点哭笑不得。她回:
“表示‘收到’。”
“哦~~收到就好!” 祝绪丹回得飞快,后面跟了一个“小猫wink”的表情。
界限似乎又重新模糊起来,回到了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地带。
之后的日子,她们的联系进入了一种新的阶段。
祝绪丹依旧热情分享,但学会了更仔细地品味王珞丹简短回应背后的情绪。
而王珞丹,似乎也稍稍放松了一点警惕,虽然回复依旧简洁,但频率高了一些,偶尔甚至会主动发起一个话题,比如问一句:
“你推荐的那家小吃店,叫什么名字?”
祝绪丹会兴奋地发来一大串语音介绍,最后说:
“姐姐你最近忙,就先试试外卖,我查过了,能送到你那边!”
王珞丹回:“嗯,有空试试。”
过了两天,她分享了一张外卖糖水的照片,没有露脸,只有桌子和那个精致的碗盅。
祝绪丹看到,高兴得在酒店房间里转了个圈。这是一种无声的“我听了你的话”,比任何赞扬的话语都管用。
她们互相试探,又害怕逾越。
这种小心翼翼又忍不住靠近的矛盾,体现在每一句精心编辑又删减的话语里,每一个看似随意却蕴含深意的表情包里,每一次对着手机屏幕的期待与失落中。
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纯粹珍贵的情意。
故事,也正朝着未知的方向,悄然书写着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