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古镇时光 ...
-
第三天清晨,林初夏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这些鸟儿比闹钟还准时啊!”她一边嘟囔一边伸了个懒腰,心情却莫名地轻快。
下楼时,她听到厨房里传来外婆和苏沐清的说话声。走近一看,两人正在准备早餐,配合默契得像是一对母女。
“早上好啊,两位美女!”林初夏俏皮地打招呼,“需要我这个美食评论家来品鉴一下吗?”
苏沐清抬头微笑,今天她穿了一件米白色的亚麻衬衫,看起来清爽又优雅:“睡得好吗?我们正在尝试新口味的粥。”
“必须睡得好啊,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林初夏凑过去闻了闻,“哇,好香!清沐阿姨你这厨艺越来越厉害了,要不要考虑开个民宿?我帮你当服务员。”
外婆笑着拍她:“又没大没小!”
苏沐清勾起一抹柔和的笑意。
早餐桌上,外婆突然提议:“今天天气这么好,你们年轻人别老窝在家里。去古镇走走吧,听说那边的荷花都开了。”
林初夏眼睛一亮,期待地看向苏沐清:“清沐阿姨今天还要写作吗?”
苏沐清沉吟片刻,微笑道:“稿子差不多了,休息一天也好。听说古镇有家老茶馆很不错。”
“太好了!”林初夏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稍微收敛了些,“我是说,一定会很有意思。”
外婆看着两人,眼中闪过狡黠的笑意:“那就这么定了。我老了,走不动了,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玩吧。”
饭后,两人简单收拾便出发了。去古镇要坐公交车,车上人不多,她们并排坐在靠窗的位置。
“清沐阿姨经常去古镇吗?”林初夏好奇地问。
苏沐清点点头:“偶尔会去。那里保留了很多老建筑,很有味道。我有时会去那里找写作灵感。”
林初夏注视着窗外飞逝的田园风光,忍不住感慨:“真羡慕清沐阿姨能自由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每天被工作追着跑,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苏沐清温柔地看着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活。年轻时积累经验很重要,等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可以选择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林初夏转过头,认真地问:“那清沐阿姨觉得,我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呢?”
苏沐清微微一愣,随即轻笑:“这个要问你自己。只有你知道什么能让自己真正快乐。”
谈话间,古镇已经到了。下车后,一座古老的石桥映入眼帘,桥下河水清澈,几只小船悠闲地漂着。河岸两侧是白墙黑瓦的民居,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颇有古意。
“哇,这里真美!”林初夏忍不住赞叹,“像是穿越到了古代。清沐阿姨你快看,那边还有人在洗衣服呢,简直像古装剧现场!”
苏沐清微笑着指向桥那头:“那边有片荷塘,现在应该开得正好。”
她们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着,林初夏像只好奇的小猫,东看看西瞧瞧,对什么都感兴趣。苏沐清则耐心地跟在她身边,偶尔讲解一些古镇的历史和建筑特色。
“清沐阿姨懂得真多,”林初夏佩服地说,“好像什么都知道。”
苏沐清谦逊地摇摇头:“只是写作需要,了解一些皮毛而已。”
走到荷塘边,果然如苏沐清所说,荷花正盛开。粉的、白的花朵在碧绿的荷叶间亭亭玉立,微风过处,轻轻摇曳,美不胜收。
“真是太美了!”林初夏惊叹道,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我要多拍几张,回北京后还能看看。清沐阿姨,我给你拍张照吧?这么美的景色,不留个纪念太可惜了。”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苏沐清终于让步。林初夏认真地选好角度,为苏沐清拍了几张照片。镜头中的苏沐清站在荷塘边,微微侧身,阳光勾勒出她优雅的侧脸轮廓,身后的荷花仿佛都成了陪衬。
“拍好了,”林初夏得意地展示成果,“清沐阿姨你看,多好看。”
苏沐清看了看照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料到自己会被拍得这么好看:“谢谢你,拍得很好。”
“是清沐阿姨本来就好看。”林初夏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这话太过直白,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苏沐清轻轻笑了,没有接话,但耳根微微泛红。
看完荷花,苏沐清带着林初夏来到她提到的那家老茶馆。茶馆坐落在一栋古老的二层木楼里,室内摆设都是老式的木头桌椅,墙上挂着山水画和书法作品,古色古香。
“这里真有味道。”林初夏赞叹道,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迎上来,看到苏沐清后露出笑容:“苏老师来了?好久不见。”
“李老,”苏沐清恭敬地问好,“带个朋友来尝尝您的茶。”
李老打量着林初夏,笑眯眯地说:“好,好。年轻人来品茶,难得。今天刚到一批新茶,给你们尝尝。”
两人被引到二楼一个靠窗的位置,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古镇的街景。李老亲自为他们沏茶,手法娴熟优雅。
“李老是茶道的传承人,在这开茶馆几十年了。”苏沐清轻声向林初夏介绍,“他沏的茶,别处喝不到。”
林初夏认真地看着李老的动作,觉得这简直是一种艺术。当茶沏好,她小心地端起茶杯,先闻香,再小口品尝。茶汤入口甘醇,回味悠长。
“真好喝,”她由衷赞叹,“和我平时喝的茶完全不一样。”
李老高兴地笑了:“小姑娘懂茶。苏老师,你这位朋友很有品味。”
苏沐清微笑着点头:“她确实很特别。”
这话让林初夏心里甜丝丝的,比刚才的茶还要甘甜。
茶过三巡,李老有事下楼了。两人坐在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来往的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清沐阿姨经常来这里吗?”林初夏问。
苏沐清点点头:“写作遇到瓶颈时,会来这里坐坐。看着窗外的行人,听着楼下的谈笑声,往往能获得新的灵感。”
林初夏想象着苏沐清独自坐在这里写作的样子,忽然觉得那画面既美丽又孤独。“下次清沐阿姨再来,可以叫上我。”她脱口而出,“我保证安静,不打扰你。”
苏沐清注视着她,眼神温柔:“那会很棒。”
在茶馆坐了一个多小时,她们决定再去古镇里逛逛。走在青石板路上,林初夏被一家手工饰品店吸引,拉着苏沐清进去看看。
店里摆满了各种手工制作的饰品,大多以自然元素为主题。林初夏一眼就看中了一个蜻蜓造型的发夹,正要拿起,却发现苏沐清在另一个柜台前驻足。
“清沐阿姨在看什么?”她好奇地凑过去。
苏沐清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书签,书签是银质的,上面精细地雕刻着荷叶与荷花的图案,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很漂亮,”林初夏赞叹道,“和今天的荷花很配。”
苏沐清点点头,轻轻放下书签:“是啊,很配。”
林初夏注意到她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心里忽然涌起一个冲动。趁苏沐清不注意,她悄悄买下了那个书签,小心地放进包里。
逛完饰品店,两人继续在古镇中漫步。路过一家传统糕点铺时,苏沐清停下脚步:“这家的桂花糕很有名,要尝尝吗?”
“当然要!”林初夏兴奋地说,“我最喜欢甜食了。”
她们买了一份桂花糕,找了个河边的长椅坐下分享。糕点软糯香甜,带着浓郁的桂花香气,林初夏吃得津津有味。
“好好吃!”她满足地感叹,“比北京的那些网红糕点好吃多了。清沐阿姨你怎么什么都知道?简直就是活攻略啊!”
苏沐清看着她孩子气的吃相,忍不住笑了:“喜欢就多吃点,我再买一份。”
“不用不用,”林初夏连忙摆手,“一份就够了。美食要分享才更好吃嘛。”
阳光透过柳树的缝隙洒下来,在她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河面上偶尔有小船划过,船夫的歌声随风飘来。林初夏觉得这一刻无比惬意,希望时间能慢些流逝。
“假期结束后,就要回北京了吧?”苏沐清忽然问。
林初夏点点头,心情突然有些低落:“嗯,只剩下两天了。真舍不得这里。”
苏沐清沉默片刻,轻声道:“北京节奏快,回去后要照顾好自己。别总吃外卖,注意休息。”
这种关心的语气让林初夏心里暖暖的:“我会的。清沐阿姨...你也会继续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吗?”
“大概再住半个月左右。”苏沐清望着河面,“然后也要回北京了,出版社有些工作要处理。”
林初夏的心跳突然加速:“清沐阿姨回北京后...我们还能见面吗?”
苏沐清转过头,目光柔和:“如果你愿意的话,当然可以。”
“我当然愿意!”林初夏脱口而出,随即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的意思是,和清沐阿姨聊天很愉快。”
苏沐清轻轻笑了,没有戳破她的尴尬:“我也很愉快。”
回程的公交车上,林初夏有些疲惫,不知不觉靠在车窗上睡着了。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靠在了苏沐清的肩膀上。
“对不起!”她慌忙坐直身子,脸颊发烫,“我是不是睡很久了?”
苏沐清微笑着摇头:“没多久。看你睡得香,就没叫醒你。”
林初夏偷偷看了眼苏沐清的肩膀,担心自己把它压麻了。但苏沐清似乎并不在意,反而关切地问:“累了吧?回去好好休息。”
到家时,外婆已经准备好了晚餐。饭后,林初夏帮外婆洗碗,苏沐清则先回房休息了。
“玩得开心吗?”外婆笑眯眯地问。
“特别开心,”林初夏兴奋地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古镇很美,荷花也好看,我们还去了一家老茶馆...”
外婆听着,眼中闪着慈祥的光:“沐清是个好孩子,就是太孤独了。你能陪她出去走走,真好。”
林初夏心中一动:“清沐阿姨...一直这么孤独吗?”
外婆叹了口气:“写作的人嘛,总是独来独往的,她又不爱交际。”顿了顿,外婆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初夏一眼,“不过她好像挺喜欢你的。”
这话让林初夏心里甜丝丝的,却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可能因为我是您外孙女吧。”
外婆笑笑,没再说什么。
晚上,林初夏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她拿出手机,翻看为苏沐清拍的照片。照片中的苏沐清优雅从容,仿佛与周围的古色古香融为一体。
她忽然想起那个书签,从包里拿出来仔细端详。银质的荷叶荷花在灯光下闪着微光,精致非凡。她小心地将书签收好,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送给苏沐清。
窗外月光如水,林初夏抱着枕头,嘴角带着笑意进入梦乡。在梦中,她又一次回到了那个荷塘边,而苏沐清就站在她身旁,微笑着望向远方。
假期的第三天就这样过去了,林初夏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与苏沐清相处的每一刻。这种期待纯粹而简单,就像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人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