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路途 ...
-
冯衡背着书包,坐着绿皮火车途经一个又一个城市,辗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冯衡手上的钱还是这些年学校发的师范专业奖学金,每月49块,冯衡还是贫困生,每月能多拿30块。
再加上冯衡还在业余时间在学校图书馆兼职,大学四年下来,手上存了些钱。
冯衡下了火车,转大巴来到县教育局报道,教育局的人告诉冯衡,他有一年的见习期。
冯衡要去的冷水镇普陀村距离县城还有三四十公里,不通班车。
县教育局给冯衡办了一个账户,除过每月620块的工资以外还有一笔山区补贴每月170块,一笔交通包干费60块,用于补贴周末往返县城或赶集的路费。见习期满后,工资每月会多30~50块。
冯衡报道完后,路人给他指了一个会途经冷水镇的大巴车,冯衡又坐了一个小时,大巴车把他放在路口,剩下的十几公里只能靠步行。
冯衡在这条路上没见到几个人,正值七八月份,路两边的谷子金灿灿的,远处的山坡绿油油的,头顶的天空蓝晃晃的,时不时还能听见鸟叫声。
冯衡想,待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
冯衡一人静悄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忽然间,他好像听见了身后有树叶被踩踏的咔嚓声。
冯衡以为是当地的村民,转过身正要打招呼,却愣在原地。
不是村民,是个乞丐?
说是乞丐,却也不像乞丐。
她穿着一身灰扑扑的衣服,只是掺了点杂草,却没有什么污垢,头发毛毛躁躁的,小脸也脏兮兮的,但她的眼睛很干净,很清澈,鞋子上还破了一个大洞。
冯衡猜测她应该是附近的村民,便询问道:“姑娘,你是这里的人吗?”
她摇了摇头,又点点头。
冯衡看不懂她的表达,以为她不便开口,以为她是没见过自己才跟在自己身后。冯衡笑了笑:“姑娘你好,我是来普陀村支教的老师,我现在要赶去普陀村报道,你快回家吧,免得家里人担心。”
冯衡转身继续往普陀村走,可那个姑娘一直跟在冯衡身后,冯衡慢慢走,她也慢慢走,冯衡不走了,她也停下脚步。
冯衡没办法,只能耐心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呀?”问完才想起来,她应该不会说话,于是换了个问题:“你知道你的家在哪里吗?给我指一下好吗,我送你回家。”
“清清。”她说完自己的名字以后就呆呆地看着冯衡傻笑。
冯衡愣了一秒,他还以为她不会说话呢。
清清看见冯衡愣在这,立马回答他的第二个问题:“清清,没家。”
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语调,能反应出许多事情。
冯衡能够很明显地察觉出清清不是一个正常人。
看她的年纪应该有二十岁了,可说话就跟小孩子一样,看人的表情也有着孩童般的天真。
这下该怎么办,冯衡初来乍到,自己都自顾不暇,身边还跟着一个不知道到底是没家还是忘记了家在哪的姑娘。
冯衡思考该怎么办,清清好奇地看着他:“你叫什么呀?”
“我叫冯衡。”
清清知道他叫什么后瞬间乐开了花:“清清要,跟着冯衡。”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冯衡得快点赶路,他最后再确认了一次:“清清,你真的不知道你家在哪吗?”
“清清没家呀。”清清说完还反过来东瞅瞅西看看冯衡的脑袋,刚刚就说过了呀,这么快就忘了?
冯衡真笨。
清清在路上看见什么都好奇,稍不注意就落后冯衡一大截,冯衡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牵着清清的手,拉着她一起走。
普陀村的王村长老早就在村口等着了。
他也知道普陀村太偏僻了,以往压根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可是村里唯一的老师年龄实在太大了,人老了身体撑不住了。
他很早就向县教育局申请过了,可只要稍微有点意愿的老师一听这里的条件就果断拒绝了。
可他是村长,村里的孩子都等着读书呢,没有人比他更能知道这里的孩子对读书的向往,他也没有放弃,一有时间去往县里跑,县里的人被他缠的烦了,总算是答应给老师加补贴,但有没有人愿意来还得听天由命。
能为老师争取到这里,他已经尽力了。
两个月前,他收到县里来的信,居然真的有老师愿意来这里。
还是北京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天知道他那天笑得有多开心,他拿着那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喜极而泣啊,这下好了,普陀村的孩子有希望了。
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村里人,大家也都盼着城里来的老师呢。
王村长给大家解释了一般师范生毕业都是包分配的,不仅有户口还有编制,宿舍,粮油。
老师来他们普陀村是屈才了,王村长想把学校里一间空房收拾出来给老师当宿舍,特地来问问村民的意见。
普陀村虽然在山湾湾里,但这里的村民都很质朴,挨家挨户都说要出一份力。
“娃娃读书是好事情塞,那个空房房空到也是空,给老师住要得。”
“那个屋里啥都没有,是不是还要整个床。”
“这个简单塞,我去后头山上砍两棵树,做个床还不简单。”
“哎呦,老李,你是个木匠,床简单那你再给弄个桌子板凳塞。”
“要得要得。”
“李木匠弄床,那我给老师准备铺盖,垫子,刚好有今年的新棉花,软和的很呐,保准老师睡的舒舒服服。”
“那我家就给老师出一个火盆。”
“那感情好,你出火盆,我出柴火。”
乡里乡亲东拼西凑,什么锅碗瓢盆都给冯衡准备上了。
因为冯衡在普陀村是没有地的,乡亲们一致决定每家每户每天给冯老师送一次饭。
挨家挨户再出点粮食,保证不能亏待城里来的老师。
今天是冯老师来村的日子,大家都说要来迎接冯老师,但被村长给拒绝了,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田,天里的谷子都没人收,留他一个人接老师就行,赶快把谷子收了,免得娃上学家里没人给帮忙。
王村长老远就看见有个大高个背个书包往村口走,心想,这就是北京来的冯老师吧。
“你就是北京来的冯老师?”王村长看他的样子就觉得这肯定是老师,有当老师的气质。
“我是。您是?”
村子连忙上前握住冯衡的手:“我是普陀村的村长,我姓王,喊我村长就行。老师这一路辛苦你了,我是真的没想到还有老师肯来这里。冯老师,你是我们普陀村的恩人呐,我这个村长在这里谢谢你了。”
冯衡从小生活在福利院,那里的人都说的普通话,他从上学到毕业很少听见别人说方言,他以为自己会听不懂,可没想到村长的方言到让人觉得无比亲切。
“我当老师就是那里需要去哪里,普陀村的孩子们需要老师我就来了,村长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好,好。那我带你去学校,我在学校里给你收拾了一个屋,东西都准备好了,我带你去看看?”王村长正说帮冯衡取下背上的书包。
这是他才看见冯衡背后还有一个人,刚刚光顾着跟冯老师说话了,完全没注意后面还跟着一个姑娘。
“冯老师,这是?”王村长指了指冯衡背后的清清。
“村长,我刚好有件事要问您。她是我在刚刚的路上遇见的,她说她叫清清,我问她家在哪里,她说她没家,我怀疑她是忘了。我想着问问您认不认识她,我遇见她的地方离这里不远,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冯衡把清清的事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生怕清清的家里人找不到她着急。
“不应该呀,冯老师,你不知道,你刚刚说的那个地方就是普陀村的一部分,那里啥人户也没有,咋可能出现这么大一个人。”王村长瞅了瞅清清的样子,一眼就看出了清清脑袋有点子问题:“我看莫不是屋里人不想养了,丢到这里吧。”
“那这,要不把她带到派出所吧,找警察问问哪里有没有丢人。”冯衡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清清脑袋虽然不太灵光,但她也听懂的冯衡的意思,清清死死抱住冯衡的手臂:“我不去我不去!我要跟着冯衡,我要跟着冯衡。”
清清连哭带喊,缠着冯衡,几乎马上就成八爪鱼了。
王村长想了个办法:“这样,冯老师你先带她回去,看她这样带去派出所肯定是不行。我明天到县派出所去问问哪里有没有人报案说丢人了,要是有,还对的上那肯定好。要是没有,要是没有,那说不定就真的是屋里人不想养了。”
“这样也好,那麻烦你了村长。”要是派出所那边没有丢人呢,清清该怎么办?冯衡也不知道。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村长带着冯衡走进乡亲们布置的屋子,崭新的被子铺盖,木板床,桌子板凳,小火盆,桌子上还摆着鸡蛋,面粉,土豆,红薯,就连锅碗瓢盆都样样具备。
即使村民不在眼前,但冯衡仍然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滋味。
或许冯衡在写下《师范生志愿分配表》时有些许的不甘心,心里也会有落寞,但这一刻,冯衡庆幸自己做出了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