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 ...
苏过记得老苏在黄州遇到的几任知州人都很好,对于后面工作的开展并不十分担心。
但,人好和真正认同是两码事。所有人只有认可并且喜欢的事情才会投入满满的热情。
一个领导,批准和大力支持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
苏过自然要想办法让新来的杨知州尽快了解到他们所做之事的意义。
计划详情,阶段性数据已经都准备好了。但开胃菜肯定要有,有什么能比他们正在推广的美味土豆更能打动新任知州的胃呢。
薯条炸鸡,高热量食品,新鲜的口感,扑鼻的香味,正适合作为突破。
现在还没有番茄,没办法做出酸甜的番茄酱,但苏过特地准备了椒盐,洒在薯条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大家纷纷拿起薯条,刚出锅不久,口感还比较脆。土豆本身的香气被油炸激发,混着调料,让人吃的一根接一根。
鸡腿和鸡翅也很新鲜,表面裹了一层脆脆的酥皮,咬开里面鸡肉又汁水充沛,好吃不柴。
这年头大家做菜都不舍得放许多油,油炸食品更是少见。
这几盘炸鸡薯条,又是油炸,又是新奇做法,可以说buff叠满。后世可能还有些人会嫌弃是快餐食品,这会儿简直不要太奢侈,大家都十分喜欢。
杨知州尤其喜欢薯条,“这就是那土豆做成的么?”
苏轼拱手回答,“正是,去年黄州洪灾,正是补种此物,才免了百姓饥荒。今年全州境内,也有进行大面积种植。”
杨知州听了很是高兴,“如此看来,高产又美味,倒是神物了。”
苏过也补充,“自然美味,若知州大人喜欢,我可以给府上厨子留上几份食谱,都是土豆的各种做法,样样都好吃。”
杨寀虽然不是一个重口腹之欲的人,但有美味当前,自然不会拒绝。“那就谢过苏小郎了。”
刚来黄州没几天,但与徐知州交接时,他已基本了解这边情况,更是从徐知州口中时常听到苏家父子的事迹。
本身对苏东坡他就慕名在先,如今更是对苏家父子都很有好感。
接风宴后便直接留两人下来,将各项事宜详细了解了一番。
苏轼和苏过自然不会拒绝。
几人商谈到夜深方散。
不过也好,这之后对于各项事宜杨知州都十分配合,并且他也是个有心做出政绩的人,这么大好的局面怎么舍得破坏。
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茶叶棉花,都推广迅速。
今年也十分幸运,天气甚好,黄州一点洪水迹象都没有。
苏轼组织了许多人,清理河道,加固堤坝。又趁着非农忙时节修了许多新沟渠,既方便灌溉,来年若是涨水,也是一种疏导引流。
苏过平日里除了学习与练武外,还继续忙着改良棉花纺织机器。水力机器什么的暂时还没办法搞出来,黄州这边毕竟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实验大型机械。但脚踏三锭纺车已经顺利做出来,黄州许多人家都弄了一台。家里男丁忙着农活,妇女们便在家里纺线织布。
织出来的线和布,只要质量达标的,有专门的商行直接来收。对百姓来说,这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个进项了。
这个专门的商行,自然也是苏过弄出来的。
他倒没功夫自己做这份生意,但王家侄子可是做行商的专家,棉布本就紧俏,和白糖一样的营销套路,简直信手拈来。就连京城都有蔡庄帮忙,可以说是风险低,利润高。
当然,初期的利润不算很大,毕竟苏过定了条件说要最大限度回馈百姓,不能让他们赚辛苦钱。无论是棉线还是棉布,回收的成本价都是不低的。
当然,这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更多人投入到纺织里面来,他们的棉布生意才能做的更大。高利润,有人托底,没啥风险的事,自然会更快传播开来。
重赏之下,甚至有手巧的,通过不同的经纬线织法,直接织出了条纹布与格子布,虽然花纹还比较简单,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黄州这边一片欣欣向荣,远在西北的庆州却情况比较复杂。
之前狄云以土豆为由头,终于争取到了去庆州的机会,春假一过便跟着狄咏出发了。
庆州位于泾河上游,是环庆路的中心,其所在的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最大、最平坦的塬面,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这里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也正因如此,这些年来,庆州一直是西北军重要的后勤基地。屯田政策在这里一直都有实施,为驻军提供了大量粮草。
这里还是边境一个重要的贸易枢纽,茶马互市等重要物资集散地。从关中平原通过泾河河谷运来的补给,也源源不断汇集于此 。
不仅如此,庆州在战略上也属于关键地区。之前神宗让沈括他们研究的衡山地区作战就是在这一带,可以说是北宋跟西夏反复争夺的地盘。
为了保住庆州,朝廷在外围大量增修堡寨,还修了许多防御的小城池,不仅驻守了禁军,还有许多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组成的番兵。
这里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危险重重。
危机不止来源外部,还有内部。熙宁四年的时候,就因为士兵们被频繁调动去修城还有作战,直接爆发了兵变。虽然很快被镇压,还是给庆州地区带来了极大的阴影。至少神宗和当时还当权的王安石就决定改变策略,将重点发展的环庆路转向了熙河路。
上面的压力转移后,庆州的繁华程度瞬间被降级,但这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这一带的将士们得到了一些休养生息。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的。作为与西夏接壤的地区,这里永远少不了战争和混乱。
这也是狄咏一直反对狄云过来的原因。条件艰苦,势力复杂。
但狄云并没有在怕的。庆州虽然农业条件相对优越,但这个也只是相对,整体粮食产量不够,种植难度大。无论是汉军还是番军,都很头疼这个问题,毕竟无论多少兵马,粮草永远是第一步。
狄云带来的不仅是土豆,还有苏过给他整理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堆肥方法。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增加高产、好种植的土豆,别的作物相信产量也能有很大的提升。
赶在春耕前,狄云抵达庆州,安排将土豆种了下去。
五路伐夏失败后,狄咏被升为环庆路总管,作为总管的孩子,哪怕年纪尚小,想要插手种点作物还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为了便于行事,狄云来这边是直接继续扮成男孩的,狄咏对外也直接说带的儿子过来。毕竟除了京城的官员,极少有人知道狄家到底有几个孩子,是男是女。
安排好了土豆种植以及其它策略,狄云便开始研究庆州情况。毕竟,种地只是敲门砖,来这里,她可不只是想做后勤。
内部混乱,外敌入侵,都没关系,她会步步为营,把这些都变成西北最坚固的防线。
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是需要韬光养晦,先做好后勤,再徐徐图之。
至于怎么做好后勤,对她而言,就不如军事上擅长了。于是狄云将所有情况都写到信里,准备让苏过一起看看出出主意,他和苏轼在这方面可厉害了。
苏过自然不会吝惜给好朋友出主意,甚至还拉上苏轼和老师巢谷一起贡献力量,为狄云出谋划策。
不仅地要种,增加粮食产量,还要团结那边少数民族一起种。之前的兵变,繁重劳作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就是朝廷对番兵以照顾安抚为主,待遇比起汉兵可是高了好几个档次。大家都是一起种田打仗的,待遇不一样,那可不闹心么。
对此,苏过也没想过要让狄云去努力完全拉齐待遇。毕竟千年后都还有少数民族加分呢,优待肯定还是要优待的。只是咱们不能太区别对待,大事上保持一致,小事上多加照顾。
比如,地可以一起种,粮种也可以分享,那其它方面就不要搞小团体了。饮食习惯、作战训练,都划拉到一起呗,这也方便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吃不到一起没关系,苏过好多食谱,比如土豆的二十种做法什么的,分分钟让你不管什么民族,都能找到喜欢的。
在这样的反复交流中,狄云在庆州那边愈发处事得当,让狄咏很是惊喜。
而苏过他们也在出主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普适性的经验,十分具有价值。
临近年底,杨知州直接让苏家父子将这一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整个黄州,从农业到商业都有了质的飞跃。百姓们脸上多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大家过的十分舒心。
苏轼将这些成果总结成了《黄州经验》,他也是当过好几个地方官员的人,自然知道这样一份既有特色,又有普适性的经验是多么难得。
跟随着苏轼和杨知州的述职折子,这本《黄州经验》经过层层传递,也递到了宋神宗的案前。
于是年后不久,苏轼就收到了新的旨意。
升苏子瞻为登州知州,择日赴任。
宝宝们周末愉快~咱们要准备换副本啦~[害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第 49 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坑品优秀,欢迎读者宝宝们收藏评论~有榜随榜更新,无榜周末更新,本周四至周一日更,点个小星星可以及时收到提醒哦~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