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第 48 章 ...
本来今年是要在黄州推广棉花种植的,但年中遭了洪灾,补种粮食都来不及,棉花什么的自然排不上队了。不过苏过还有些存货。老苏的试验田里也有一些收成,拿来实验各种棉花设备还是足够的。
如今麻和丝的纺织发展已经初具形态,纺车也从手摇改成了脚踏,效率有一些提升。但基本还处于人力和家庭作坊状态,算不上高效。提升效率和解放人力什么的苏过有些思路方向,但现在还在初期,最重要的是将纺车改的适合纺棉线。
毕竟苎麻的纤维可比棉花硬太多了,纺车不改良的话,棉线分分钟被扯断。所以对机器的精细度和各种牵引力设计都要针对性调整。
还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是很给力的,稍微有个思路指引,很快就能不断调整试出最佳方案来。
还有织机也是如此,经过改良,大家终于在年前织出了第一匹棉布。
虽然没什么花纹,颜色也是普通的白色,但这种柔软的质感还是让大家十分惊喜。
趁着未封笔,苏轼和苏过带着棉布去找徐知州,顺利为棉花的推广追加了更多资源。
毕竟目前已经做的改良只是第一步,为了尽快做出成品,前期棉花去籽和弹棉花的机器苏过都还没有改良。
按黄道婆后来总结出的经验,从棉花摘下来,去籽、弹棉花、纺线、织布都有针对性的机器工具。而且现在的纺车多为单锭,效率太低,如果改成三锭就能同时纺三根线了。还有棉布也能在织布时做出各种花纹与配色。林林种种,十分繁杂。苏过也只能尽量为大家提供思路。毕竟系统没有刷新出什么图纸,没办法直接给工匠们参考。
要苏过说,他最想实现的还是解放人力,咱们直接上水力纺车,毕竟黄州水力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直接工业化,多好呀。
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才第一个五年计划呢,慢慢来。
相信用不了几年,棉纺织业会成为黄州另一个支柱产业。
徐知州对苏过描绘的未来十分憧憬。虽然新的任命还没下来,但他已经知道自己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黄州。
趁离开之前,他也想为这里再多做几件事。
目的达成,苏家父子也不久留。苏过给徐知州留下一些家里新做的不辣的腊肠,两人便告辞回家。
接下来就是新年假期了。又一年过去,苏过的系统没能再升一级,毕竟之前花光了满意值兑换土豆种子补种,而最近,攒了小两个月,苏过又将大部分满意值换成了土豆,托人给汴京的狄云送去。
前段时间收到狄云的来信,他已经回家哄好了清河郡主,但狄咏那边还是不肯松口,需要粮种作为突破。
对于好兄弟的梦想,苏过肯定要大力支持啦。花点满意值算什么。
而且随着白糖还有奶茶生意在汴京的发展,他每天积攒满意值的速度已经很快了。慢慢来,满意值该花花,升级什么的不急于一时。
出府衙后,父子两人没急着回家,而是沿街一路逛到西市。
临近春节,采购年货的人多,几乎每天集市都很热闹。
看着路边卖货的摊贩和街上采买的百姓脸上都挂着笑容。节日的氛围才愈发浓厚起来。
希望等他们的五年计划好好执行下来,黄州百姓们的生活能真正变得富足。
挑拣着买了些山货,刷老苏的脸又被送了许多添头。两人兴致甚高的回家。
接下来是长长的假期,王氏忙着准备过年一应事宜,老苏照例和各种朋友聚会游玩,带着秦观与巢谷一起,连徐知州都不时参与。倒一下子让苏过闲了下来。
毕竟巢谷不是那种鸡娃的老师,主张劳逸结合,断没有自己出去玩给学生布置一堆作业的道理。然后老苏又将课业委托给老师,他只负责抽查,如今更是连老师都拐跑了。苏过自然闲了下来。甚至年夜饭都有这几年跟着他手艺愈发出色的钟婶安排。于是苏过彻底进入猫冬模式。
每天在暖炕上看看书,再写写信。主要是跟狄云讲一讲他在黄州搞的五年规划,各种设想。
毕竟他朋友不算多,能说这些的就更少了,大约也就狄云一个吧。
更重要的是,苏过每次想到洪灾时,狄云难过的脸,就觉得他应该会很乐意听到这些。
当然,除了这个,可以顺便问问他的从军进展。毕竟看起来那也是个持久战来着。
随信附上几个食谱,不知道回到汴京的狄云有没有吃好休息好。
远在汴京的狄云,倒也和苏过设想的差不多,正在为去边境拼命努力。
临近春节,狄咏回了汴京和家人团聚。
对于女儿离家出走半年的事,自然是生气又自责。在庆州时,狄咏都设想了好多遍回来后要好好教训女儿。
但真的回来后,见到女儿倔强的眼神,又舍不得重罚了。毕竟他和清河郡主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狄云还是他们从大哥狄谘那边从小抱养的,这么多年,和亲生女儿无异。
女儿天生神力聪明过人,狄咏虽然感叹过为什么不是男儿身,但也是在武艺方面悉心教导,大约正是如此,女儿才会对从军如此有执念。他又怎么舍得苛责呢。
只是军营真的不是适合女性待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群糙汉,喊打喊杀。西夏那边更是时不时犯我边境。这种情况,你若过去,我和你娘如何放心得下。”
不得不说,虽然狄云不是狄咏和清河郡主的亲生女儿,但三人的颜值都是一顶一的高,倒真的像一家人。
美人总是让人心软的。狄咏舍不得对狄云说重话,现在狄咏轻皱眉头,对狄云坦陈自己的担忧,狄云又哪里好再反驳,说自己不管怎样都要去庆州呢。
什么糙汉郡人,真打起来还不一定打得过她。
不过狄云也记得之前跟苏过商量好的对策,这事不能莽,得迂回着来,于是对她爹说道,“女儿也不是要去前线添乱,只是想为将士们做些事情罢了。这段时间我在黄州,发现他们那边在种的一种叫土豆的粮食,十分适合庆州种植还产量奇高。我朋友过段时间会送种子过来,我去庆州正好可以安排种植,增加屯田,到时候将士们的粮食就有保障啦。”
狄云对父母说道,又承诺,“我只在后方学习,整顿后勤,又不去前线,不会有危险的。”
狄咏虽然很想说他可以安排其他人负责种植一事。但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这粮种又是她找朋友要来的。
算了算了,既然想去,那就去体验一下吧。于是答应了狄云。
当然,这时的狄咏也没想到,狄云这一去会给庆州、边境、乃至整个宋朝带来怎样的改变。
此时的他们都还只是在慢慢摸索和成长的少年/少女而已。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的飞快。苏过感觉自己还没躺多久,春节假期就结束,老苏恢复上衙开始了忙碌模式。
而他,也顺带着被安排了许多事情。
没办法,五年规划苏过可搀和了不少,尤其是棉花产业的整个设想细节都是他在处理。如今各项政策考察完毕,马上就到春种时间,一切安排都要落实,怎么能落下这个熟练工呢。
别管有没有编制,是不是小孩儿,做事就完了,毕竟提出建议的时候,咱们也没有以年龄来轻视。
这边要干活儿,那边还要继续跟着老师学习,苏过一下子忙的脚不沾地起来,十分鄙视前段时间吐槽太闲的自己,让你不好好珍惜!
忙忙碌碌过了春耕,徐知州收到调令,不日就要前往湖南任职。而黄州,又即将迎来一位新知州。
这在苏轼他们的意料之中,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十分不舍。
这三年来,几乎每逢节日,老苏和徐知州都会携酒共饮,合作诗词。不止两人关系好,苏家和徐知州家也时常往来,两家人关系十分亲密。
在苏轼还是犯官的时候徐知州就敢于用人,让老苏做出许多政绩。而他自己也是一位勤俭爱民的好官。于公于私,对这位知州大人,苏家都很感激。
苏过在心里感慨,幸好之前早早让辩才法师给徐知州治好了隐疾,之后也有好好调理。这回应该不至于上任途中就去世吧。
刚好端午,新任知州杨寀便抵达了黄州。众人一起为徐知州送别,也为杨知州接风。
许多朋友都来道别。宴会上老苏还为安国寺的凉亭取名“遗爱”用以纪念徐知州。本来徐知州想请巢谷写一篇小记的,毕竟这一年处下来,徐知州很是认可巢谷的才华。结果他老师太谦虚了,十分推辞,老苏只得亲手提笔又写下一作。
不过凉亭什么的都还不是大事。徐知州即将离任,他和老苏担心的也是他们刚弄出来的五年规划在杨寀这边能不能好好继续搞下去。毕竟,这是真的有益于百姓的实事。
就在大家正斟酌如何提及此事时,苏过领着人端着好几盘香喷喷的东西上来了。
一看,里面放着土豆和鸡肉。这两样东西如何做的这么香气逼人的?
未及细问,苏过便开始介绍,“来,大家尝一尝,刚刚出锅的炸鸡和薯条。”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坑品优秀,欢迎读者宝宝们收藏评论~有榜随榜更新,无榜周末更新,本周四至周一日更,点个小星星可以及时收到提醒哦~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