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 43 章 ...
与狄云告别后,苏过一连几天都在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继续肝满意值开店赚钱成为北宋首富?他虽然还没有达到father马对钱没兴趣的境界,但都到北宋了,汲汲营营只为赚钱,的确差了点意思。
发扬厨艺成为一代名厨?上辈子的剧本,已经腻了。
或者读书科举征战朝堂,走上人生巅峰?且不说他的小聪明能不能科考顺利,后面这些年北宋除了党争还是党争,老苏都起起伏伏跟坐过山车一样,还落得个凄惨下场。他能仕途顺利独善其身么。
真不知道那些穿越前辈们是如何做到叱咤风云,混的风生水起的。
苏过很纠结,于是一连几天完成功课后都赖在苏轼书房,看书练字,修养身心,梳理思绪。
倒让老苏很是诧异。
“你这是因为狄云走了意志消沉么?”苏轼想了想只能找到这个原因。
苏过看了亲爹一眼,继续将剩下的几个字写完,“乖乖练字就叫消沉么,这明明是上进来着。”
"笔下无力,神游天外,练再多都是无用功。"老苏也不惯着儿子,犀利评价道。
亲爹的眼神果然是雪亮的。苏过于是将狄云的话转达,想让老苏帮忙出出主意。
“我应该还算聪明,总要做些大事,以后才能自信的和狄云再见呀。”苏过道。
听了儿子的烦恼,苏轼倒是哈哈一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过听到这熟悉的诗句倒是一愣。
反被聪明误一生,苏轼对自己的境遇还是看的十分通透。
他这一生,才高八斗,仕途却并不算顺利。前期的各种耽误不提,被贬黄州,老苏自己又何尝做错过什么。
用苏三叔的话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这就是一场对文坛明星的围剿。
上至高官,下至小丑,都来“共襄盛举”,连以为的朋友也会背后插刀。
神宗不喜欢苏轼么?没有,他超爱,但也担心舆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
被关在监牢中时,苏过以为苏轼只是遭遇一些心理上的煎熬,并无大碍。
后来听闻另一个文人诗作,“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才知道老苏经历了些什么。
在黄州这几年,新老朋友无数,每月各种信件往来,许多人慕名来拜访,也有许多曾经的好友,连写去的信都不敢回复,生怕被牵连。
老苏的心路历程在诗作中展露无疑,也曾短暂低沉,纵情山水超脱世外。
但当徐知州安排事情下来,但凡有利于百姓的,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然,也会适当摸鱼,工作休闲两不误。
苏过相信,哪怕是打压他的神宗,有一天回心转意委以重任,老苏也会开开心心赴任,认认真真干活。
老苏经历过这些都能做到,他又何必瞻前顾后,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而裹足不前呢。
现在蝴蝶翅膀已经在挥动了,那给史书撬个大口子,重新写一写,应该也不会特别难吧?
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呢,虽然不像他爹有那么多好友可以一起努力,但他也有二哥,有狄云,以后也会有更多的朋友的。(应该吧?大i人有点担心。)
没关系,大不了,让老苏顶在前面,他还有好多年可以奋斗呢。
打定主意,苏过对亲爹说道,“又愚又鲁还能到公卿,那只能拼爹了。为了这个愿景,爹你要加油啊,我等着当一个富贵衙内!”
刚说完就被苏轼敲了个暴栗,“没出息!”
苏过吐吐舌头,放下装模作样的纸笔,准备出去溜达溜达了,徐徐图之。就算目标是大展宏图,咱们也要循序渐进不是。
见儿子恢复了斗志,苏轼也放下心来。
只是没想到,苏过本来只是随便一想的事情,竟然真的似乎要实现了。
神宗不知是不是被西夏战事打击过大,终于把目光投向国内民生。又想起了老苏和黄州之前搞出来的试点。
突然下旨,任苏轼为黄州判官,负责协助知州徐大受处理全州政务,将之前的试点政策整理落实下来,争取搞成黄州经验,好推广到其它地方。
之前苏轼虽然也有干活,但都是越级在办事来着。
这道旨意下来,老苏就完全名符其实,以后做出的所有政绩都是切切实实的了。
这简直是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苏过还特意看了看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毕竟这才元丰五年。根据史料,元丰七年神宗才想起老苏的好,让他去条件稍微好点的汝州继续当团练副使来着。
结果现在不但给他早早免了罪,如今更是直接给实缺了。
品级是稍微低了些,但有了实缺能没有政绩么?有了政绩能没有升职么?
现在是黄州的判官,来日就是汴京的长官了。
苏过感觉前途一下子光明起来,美滋滋,准备给亲爹做点好兆头的食物。
这种庆祝时刻,当然要做定胜糕啦。
将梗米粉与糯米粉混合,放入白糖与食用红色素。
趁着发酵,开始准备馅儿料。
一般是用豆沙馅儿来着,但临时起意,豆子还没泡,换成糖板油丁好了。
用糖腌制好猪板油丁,裹进米粉里,捏成银锭形状。
本来做定胜糕是需要用模具来着,那样造型更标准,糕面上还会有“定胜”二字。
但这种特殊工具苏过就没有了。
不过定胜糕本就源于“锭胜”,做成银锭形状就行,这点手艺苏过还是有的。
等糕点蒸好出锅,苏过盛在盘子里准备去端给老爹。
却见苏轼那里又多了两个客人。
倒不是什么生人,其中一个正是好久不见的秦观,旁边的,是老苏的另一个学生,苏辙二女婿王适。
说来也巧,这两人都是今年回老家考乡试。
结果刚进门就听到苏轼问两人乡试成绩。
一个都没中。
端着定胜糕的苏过一下子就有点尴尬了。只能强作镇定送上点心,也不说寓意,只让两人好好补充下远途奔波的体力。
结果苏轼偏偏好奇发问,“这糕点看着挺喜庆的,叫什么名字?”
苏过弱弱回答,“定胜糕。”
不过转念一想,干嘛尴尬呢,多好的寓意呀,劝秦观二人赶快多吃一点,“定胜糕,多吃一些,下一次肯定就过了。”
“承过哥儿吉言。”秦观吃掉两个,向苏过道谢。毕竟他也不是第一次乡试落榜了,心理承受能力总归有些提升的,还不至于这么敏感。
王适更是被老苏认证过的跟苏三叔一样稳重,自然也不会为一时得失过分纠结。
两人接受了苏过的好意,多吃一点定胜糕,下次再战。
苏轼现在升了职,平日里愈发忙碌,徐知州本来就是很喜欢放权的一个人,又看好老苏,现在名正言顺了,更是直接委以重任,将许多事情都交给苏轼安排。
两个学生来的正好,考场失利不要紧,实习经历磨练磨练,以后写策论才能言之有物。
王适待不了几天就要带着二堂姐去筠州继续照顾苏三叔。
倒是秦观,反正也没事儿,就多待一待呗,干干活儿,有事弟子服其劳,没毛病。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秦观每日跟着老苏东奔西走,不但连公务要帮着处理,就连种地都有他的份儿。
没办法,之前黄州发了洪灾,事后大家各种拼命挽救庄稼,又进行了补种,如今到秋收的季节,虽然不如去年那般丰收,但抠抠搜搜还是能把今年好好过下去的。
幸好黄州靠着长江,湖泊也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里抓抓鱼,捞点虾,也能填补些口粮,整体算不上太差。
只能说福祸相依,洪灾和物产都是大自然的赏赐,人力只能尽量适应与影响。
听说老苏已经在研究如何兴修水利,搭建河堤,将这边洪涝的灾害降到最低了。
不过粮食虽然减产,农活儿还是一点没少的。
洪灾后地力流失严重,如今不仅要忙着秋收,秋收后还要好好堆肥,养一养土地。
事情可多呢。
秦观跟着苏轼经常下乡宣传与检查,时不时就帮农户们收收粮食耕耕地,很是辛苦,还没多久,秦观就从白面书生变成北宋古天乐了。
苏过见天儿的准备各种饭菜小食给两人补一补,还是没拦住老苏又在变瘦。
不过有天苏过捏了捏,苏轼的胳膊什么的还是很结实的,看来下地干活也算锻炼,没有太差。
放下心来的苏过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中秋节。
也许是刚经历了一场天灾,更加珍惜每一个可以庆祝的日子。苏过为了中秋节可以说是准备充分。
特地找人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烤炉,又托木匠做了几个月饼模具。
这次中秋,苏过准备撩起袖子做上许多月饼。
甜的就做广式,咸的就做苏式,再来个好看又好吃的冰皮月饼。
也不怕做多,除了自家吃、送好友外,中秋节连府衙都是放假的,晚上还会有夜市,苏过准备拉着亲爹去摆摊送月饼。
毕竟这种高油高糖的点心,就算方子公布出去大家估计也不会做。就直接成品送给大家吧。
难得节日,让我们来搞点花样吧。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坑品优秀,欢迎读者宝宝们收藏评论~有榜随榜更新,无榜周末更新,本周四至周一日更,点个小星星可以及时收到提醒哦~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