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接驾 ...

  •   穆额齐听胤祺三言两语之间就把刚刚的问题解决了,眼中光彩大盛:“我明白了!如此一来,皇玛嬷享受的是孙儿亲手描绘、独一无二的孝心;而皇阿玛感受到的,是子媳妇体恤他辛劳的‘体贴入微’。两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心意,分量一般重,却各有侧重,反而更显真诚。”

      胤祺赞许地点头:“不错。皇阿玛睿智,必能体察此中细微差别。他会明白,我们并非怠慢,而是将对他和对皇玛嬷的孝心,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于是,夫妻二人立刻分头行动,将这一份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孝心妥帖地融入接驾的准备之中。

      很快到了接驾那日,天还未全亮,透着一股鸭蛋青的颜色。
      胤祺先醒了,他如往常一般轻轻挪开了穆额齐搭在他腰间的手,正要起身,穆额齐却也跟着醒了。

      “什么时辰了?”

      胤祺看穆额齐眼睛都睁不开:“还早,刚过了寅时三刻,你再睡会?”

      穆额齐闭着眼睛坐起身:“不睡了,我这心里惦记着事,也睡不着。”

      胤祺也不再多言,洗漱完去了湖边练了小半个时辰,出了一身汗回来刚好穆额齐正准备让人喊他回来用膳了,二人重新坐在一起用膳。

      胤祺替穆额齐布了一箸菜:“多用些,垫垫肚子。今儿个一站怕是就得大半日。”

      穆额齐点了点头,吃了几口,刚起来的时候眼睛里像进了水一样酸酸涩涩的,闻敏还绞了一条热毛巾给她敷了一盏茶时间呢,现在她虽然眼睛好了不少,但也时不时要打几个哈欠。

      胤祺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你待会回去睡个回笼觉吧,其他的事情交给爷盯着,昨日你已将能想到的都安排妥帖,便该信你自己,也该信底下的人。皇阿玛是来享天伦之乐的,不是来查验内务府的账目的,些许家常小节,即便偶有疏漏,反而是家常趣味,显得真切。”

      穆额齐闻言失笑:“爷别见笑,我倒也不是紧张,就是这颗心啊,它自个儿提着,放不下来。总怕哪个犄角旮旯没扫看干净,或是哪个环节出了细微的岔子。习惯了事事在脑子里过上几遍,真到了眼前,反而觉得像踩着云端,有些不真实。”

      胤祺闻言,神色平和,又给她夹了一筷子她平日爱吃的细点,语气沉稳而肯定:“无妨,今日最要紧的,并非事事完美,而是‘真切’二字。让皇阿玛和皇玛嬷看见咱们府里这般寻常清晨的光景,看见你我这般的相处,看见那梅林、那待酿的青梅,是透着活气的真切,这比十全十美的排场,更合他们此刻的心意。”

      早膳后,天色微明

      夫妻二人并未急着更衣,而是穿着常服,决定趁着宫驾未至,亲自再走一圈。

      他们先去了梅林边新搭的亭子。亭子中两张特制的座具已铺设妥当,旁边小几上的茶具、果碟摆放整齐。

      胤祺摸了摸圈椅的垫子,对福晋低声道:“现在是夏天,摇椅上倒是不需要加一层厚垫子,皇玛嬷躺着应该就很凉爽了,就是皇阿玛坐的躺椅如果没有垫子,坐久了硌人,有了垫子坐久了闷热,库房倒是有一张玉石席子,只是不免显得咱们日子过得太奢靡。”

      穆额齐听完胤祺的话,眼伸手亲自感受了一下紫檀躺椅的硬度和垫子的厚度,沉吟片刻:“爷考虑得极是,是我疏忽了。玉石虽好,却过于清冷坚硬,且确实容易招致‘奢靡’之议,与咱们想营造的‘家常孝心’不符。这垫子,取与不取,都显两难。”

      她话锋一转,思路清晰地说道:“库房里还有前儿贡上来的细密龙须草席和精选藤皮,触手生凉,透气性极佳。让针线上人立刻动手,用它编一个薄薄的、贴合椅面的垫褥,四角用软缎细细包边固定。”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椅子上比划:“如此一来,坐上去既解决了紫檀木的坚硬硌人,这草席的清凉透气又能解了夏日的闷热。而且,龙须草和藤皮看似朴素,实则内敛,正合皇阿玛稳重务实的性子。这比冰冷的玉石更显体贴入微,又比厚棉垫清爽实用。爷,您看这样可好?”

      胤祺眉头舒展,语气轻松:“此法甚妙!还是你心思灵巧。龙须草质朴清凉,既合皇阿玛性情,又解了实际问题。就这么办,常顺,立刻让针线上的人着手,务必在宫驾到来前铺设妥当。”

      二人逛完往回走的时候天空的云霞蒸腾,太阳还是溏心蛋黄的颜色,阳光照在人身上感觉没什么热度,到了云苑才觉出背后出了一层细汗。

      换完一身衣服,时辰也差不多了,闻慧赶在主子出门之前还是给她包了几块点心,等会去到垂花门候驾肯定还得花上点时间,刚好塞在这个空隙里垫垫肚子。

      太后在一片恭迎太后圣安声中被皇帝扶下了轿撵,真是心有灵犀啊,她今天也穿着一身常服,老五媳妇也没有穿那日来请安的吉服,反倒是穿着一身藕荷色刺绣衬衣外罩天青色琵琶襟坎肩,头饰也比上次更日常,叫人看着又舒服又自在。

      太后拉着穆额齐的手,慈爱地打量:“好孩子,这身衣裳好看,又清爽又利落,看着就叫人心里舒坦。”

      穆额齐笑得真诚:“谢皇玛嬷夸赞。今日您与皇阿玛慈驾亲临,是咱们府上天大的家宴喜事。孙媳私心想着,这般家常打扮,不仅动作便宜,也觉着与皇玛嬷、皇阿玛更亲近些,这才斗胆了。”

      康熙往老五那边看了一眼,笑容更加和煦:“老五,你们夫妇今日这身倒是家常,朕与你皇玛嬷倒像是来走亲戚的。”

      胤祺听皇阿玛这样说,就知道他们二人今天已经开了个极好的头,他看了一眼被皇玛嬷握住双手的穆额齐,那边在阿林嬷嬷的翻译之下氛围正好。

      “皇阿玛圣明。儿臣们今日只盼着能做一回在祖父母、父母跟前承欢的寻常孙辈。能得皇阿玛与皇玛嬷这般成全,纡尊降贵来做这一回‘亲戚’,儿臣与福晋……心中感念万分,荣幸之至。”

      康熙听着胤祺这番情真意切的话,看着他与福晋一个被太后拉着,一个在自己面前恭敬陈情,两人衣着家常,眼里却满是孺慕,心头那根常年因朝政、因父子君臣之别而紧绷的弦,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下。

      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也莫过于此了吧?

      他内心涌起一股不知是酸涩还是羡慕的感慨。

      他与皇父顺治的相处不多,记忆力关于父慈子孝的画面几乎是没有的。

      他以为自己做阿玛之后会比皇父做得更好。
      但成为皇帝后,他与孩子们的关系,也依旧是先君臣,后父子。

      他是皇帝,是“君父”。

      在“君”面前,“父”的身份往往是需要退让一射之地的。规矩、权力、制衡像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父子之间的真实和信任。

      儿子们在他面前需要谨言慎行,时刻牢记礼制,因为他不是单纯的“阿玛”,而是掌管他们生死荣辱的“皇阿玛”,他们在他面前不敢流露真实的恐惧、欲望、委屈,甚至不敢展现毫无保留的喜悦。

      他也同样需要维持君主的威严与公正,因为他听到的每句话,都可能经过他们幕僚的仔细斟酌;看到的每个表情,都可能他们为了迎合圣意施展演技。

      权力让他压抑作为普通父亲的感情,成为了一个清醒无情的“孤家寡人”,唯此方可维持朝局平衡和帝王权威。

      但在此时此刻,在已经被他排除在皇位权力斗争之外的老五这儿,他不必再警惕平衡。

      康熙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几分,带着一种罕见的、毫不设防的温和,他拍了拍胤祺的肩膀,动作里带着一种卸下重担后的松弛,他目光扫过这精心打理却不失生趣的庭院,最终落回到老五的脸上。

      “罢了,今日在你这儿,朕就只当个‘甩手掌柜’的阿玛,享享儿孙的福。”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种难得的、近乎平凡的感慨:“你皇玛嬷常说,寻常人家的烟火气,最是养人。朕瞧着你们这儿……就很好。”

      “走吧,别让你皇玛嬷等急了。朕今日,可等着尝你们亲手摘的梅子呢。”

      胤祺心中暖流涌动,侧身让开道路,姿态恭敬却不失亲近地引路:“皇阿玛肯‘甩手’让儿臣们尽孝,便是儿臣们最大的福气了。您与皇玛嬷这边请,园子里的路都平整,咱们慢慢走。”

      一行人便在这晨光熹微中,沿着青石板小径缓步向梅林走去。

      沿途景致经过用低矮竹篱隔开的一畦畦菜地,里头种着些时令菜蔬,露水未干,青翠欲滴。角落里甚至有几只羽毛油亮的母鸡在悠闲踱步。

      太后眼睛一亮,指着菜畦:“这倒是新鲜,哀家在宫里见到的都是摆好的盆景,这自己种的菜,倒是难得一见。”

      看着就水灵,有生气。

      康熙含笑点头:“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老五你这园子,颇有几分‘归田园居’的意趣,不俗。” 他这话,既是夸景,更是赞许儿子不尚奢靡、懂得生活的心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