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教子有方 ...

  •   他因疤痕很早就被排除在储位竞争之外,转而埋头实务,在朝中并不结党。刘泉这种级别的太监,押宝他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皇阿玛与皇玛嬷同时驾临他的园子,这是天大的恩宠和脸面。刘泉借此机会,用一个“恰到好处”的礼物来示好,巩固一下关系也是极有可能的。

      皇阿玛若真想试探,方法多的是,未必需要通过刘泉送一罐药膏这么迂回且容易留下痕迹的方式。但是,帝王心术深似海,他绝不能排除任何一丝可能。

      这道疤,是他的“护身符”。他这几年来安分守己、孝顺太后、专心办事的形象,与这道疤是相辅相成的。

      他绝不能表现出任何“在意”或“想要去除”的迹象。

      胤祺沉默片刻,看向穆额齐,目光中带着赞许:“福晋思虑周全,此事你做得极对。刘泉此人,最是精明。他今日之举,八成是见皇阿玛和皇玛嬷恩典殊甚,来锦上添花,卖个人情。但剩下的那两成……咱们也不得不防。”

      “这玉容散,既然是乌喇嬷嬷所制,又是刘泉的‘心意’,直接退了反倒显得刻意。你方才的处理就很好,这东西,你留着赏人或自己用,都无妨。但它的‘主要功效’,与爷无关。”

      他看着穆额齐的眼睛,意味深长道:“皇阿玛圣明烛照,他看的,从来不是儿子脸上有没有这道疤,而是儿子心里有没有这道疤。”

      “爷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放心收着了。闻慧前几日还说想研究些古方呢,这现成的倒是送上门了。”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说起来,宴席上那两盆十八学士,爷觉得摆在哪里更添彩头?是放在正厅门口,还是水榭那边?”

      胤祺顺着她的话讨论起宴席布置的细节。夫妻二人又闲话片刻,膳毕漱口净手后,胤祺便起身往鱼游斋去了,穆额齐则吩咐云嬷嬷将玉容散交给闻慧仔细查验。

      这后宫里的风波暗涌中,一罐小小的玉容散,不过是其中一朵微小的浪花罢了。

      宜妃换了一身衣裳,故意磨蹭了一会,重新整理好仪容,想等估胤祺两口子差不多该告退了,再进去。省得她插不上嘴,再添一肚子气。

      当她整理好心情,款款走回正殿,却在门口听见皇上的声音,皇上最厌恶的就是后宫女子干政、搬弄是非,她若是此时进去再提老九受的委屈,待遇如何不如老五,无论理由多充分,都是在指责内务府官员办事不力、挑拨皇嗣对立。

      她仔细一听,太后和皇上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老五的乐事,她若再不知趣地重提九阿哥聘马那桩晦气事,不仅会立刻扫兴,让皇上觉得她是在故意给老五的好事添堵,更会显得她偏爱幼子、不顾全大局。

      宜妃在踏入春晖堂的一刹那,脸上的不甘和怒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恰到好处的惊喜,她从从容容福了一礼笑道:“臣妾给皇上请安,给太后娘娘请安。臣妾方才更衣回来,竟不知皇上也在,真是意外之喜。”

      太后也乐得配合:“皇帝你瞧瞧,宜妃这张嘴啊,还是这么甜。”

      康熙心情也很不错:“起来吧,你倒来得巧,老五和他福晋刚走,皇额娘刚刚还在夸老五和他媳妇孝顺呢。”

      太后看在老五夫妻的份上,也不想提宜妃刚刚来告状之事,便也顺着皇帝的话,给了宜妃一个台阶下:“是啊,老五媳妇孝顺,刚刚过来请哀家和皇上去他们园子上摘梅酿酒呢,你来了也听听,倒是件有趣的事。”

      你来了也听听?

      宜妃是何等聪明人,立刻听懂了太后的弦外之音。

      她若是能伴随圣驾和太后凤驾同去,在这宫里肯定是头一份的脸面。

      可是今日她刚刚因老九的事情惹得太后不快,虽然此刻按下不提,但太后心里的不愉快还在。

      况且皇上与太后正在兴头上,谈论的是老五两口子的孝心,她若是主动提出要随行,倒像是要蹭儿子媳妇的光似的。

      她迅速权衡利弊,立刻挤出一个无比自然又欣慰的笑容,语气带着纯粹的赞赏和羡慕,仿佛刚才那个气急败坏告状的人根本不是她。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和恩典!老五媳妇确实是个周到孩子,能想到这样讨皇额娘欢心的法子,臣妾听着都觉得有趣,皇额娘和皇上届时定然能尽兴。老五那孩子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太后老祖宗,连带着他媳妇,也是个极妥帖的,事事都想在前头,臣妾这心里啊,不知有多宽慰。”

      只字不提与他们夫妻刚刚隐隐的不虞。

      太后点头:“是啊,孩子们懂事,就是我们做长辈最大的福气。宜妃,你也功不可没,教子有方。”

      教子有方?

      康熙目光扫过宜妃:“嗯。皇子们若是个个都能像老五似的安分守己、尽心孝道又与兄弟和睦,朕也能少操点心了。”

      宜妃这两个儿子,只有老五被教得好,还是因为自小养在皇额娘身边的缘故,而留在宜妃身边的九阿哥却一身毛病,简直是她“教子无方”,她再不好好教儿子,他就不是这么迂回着敲打了。

      宜妃心头一凛,脸上笑容微僵。

      万岁爷虽然没有明确点名,但在场的奴才都心知肚明,他刚刚口中说的“不像老五”的皇子,首要指的就是五贝勒一母同胞的九阿哥。

      这是在批评九阿哥不安分、不孝顺、不敬兄长,这每一个评价单独拎出来都是对九阿哥来说都是极严重的考评。

      衣服如坐针毡,立刻离席,恭敬地行礼,语气诚恳:“皇上谬赞了,臣妾万万不敢当。老五能懂得些孝道和睦的道理,全是皇上平日教导、太后老祖宗慈晖庇佑的缘故。至于臣妾,只盼着他们兄弟都能体会皇上的一片苦心,安守本分,为皇父分忧。若他们有哪里做得不当,皆是臣妾督促不周之过,老九年纪小,性子未定,日后臣妾定当严厉管教,让他跟老五好好学习,不让皇上为此烦心。”

      她不能假装听不懂万岁爷的敲打,因为听不懂好赖话平息不了万岁爷对老九的不满。

      但也不能完全承认老九的错,那样只会坐实她的教子无方,所以她说的是老九年纪小,性子未定,将老九的错归结为年轻不懂事。

      年纪小?康熙心中冷哼。

      他在老九这个年纪都已经开始处理朝政了。老九呢?见天只知道招猫逗狗,跟在他八哥屁股后头摇旗呐喊,对自己的亲哥哥倒是冷冷淡淡,平日里也不多来陪皇玛嬷坐坐,如此不敬兄长、不孝长辈,真是不像话。

      太后见皇帝敲打得差不多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他说:“皇帝你听听,宜妃就是个识大体、明事理的。孩子们在咱们跟前,哪个不是一片孝心?老五敦厚,老九机灵,各有各的好。性子未定,多历练几年自然就沉稳了。宜妃,你教导孩子们辛苦了,快起来坐下吧。”

      康熙面色缓和,顺着太后的话说:“皇额娘说的是。”然后目光复杂地看向已经坐下的宜妃:“你既明白,朕也就不多说了。老九是机敏,正因如此,更要把心思用在正道上学问上。”

      鱼游斋

      下午内务府的人又往五爷园子跑了一趟,不为别的,就为了钦天监算出的日子刚好是明天,他们得加紧时间核对接驾事宜,事无巨细,从銮仪安置到膳食采买一一确定后才算松了一口气。

      最后提及太后歇息的安排事宜时,内务府的人顺口问了一句梅林有没有亭台,亭台内是否需要增设坐塌,穆额齐这才想起来之前为皇玛嬷定制的摇椅。

      送走内务府的人后,穆额齐微蹙着眉:“爷,方才内务府核对亭台布置,我才想起咱们之前那把专门为了皇玛嬷特制的摇椅,上头还有您亲手画的‘松鹤延年’图样,工匠照您画稿做的,连雕的花样都是皇玛嬷最爱的缠枝莲,天下独一份儿。可如今皇阿玛也要来,这……总不能厚此薄彼,让皇阿玛坐寻常官帽椅吧?”

      胤祺闻言,沉吟片刻,非但不急,反而露出一丝了然于胸的微笑:“福晋所虑极是。不过,这并非什么疏忽,反倒……正是一个契机。”

      穆额齐:?什么契机?

      他微微一笑,成竹在胸:“皇阿玛什么稀世珍宝没见过?若我们也赶制一把相差无几的,反显刻意,落了下乘,倒像是为了应付差事。皇玛嬷那把,是孙儿特地为她老人家颐养天年所制,是独一份的孝心,皇阿玛只会欣慰,断不会因此不快。”

      “我们要让皇阿玛感受到的,不是与皇玛嬷‘比较’谁更受尊崇,而是作为这个家的‘父亲’,被儿女们全然不同的、同样深厚的孝心所包围。”

      “爷的意思是……另辟蹊径?”

      胤祺点头:“正是。皇阿玛日理万机,肩颈时常酸沉。我记着库房里有一张上好的紫檀木躺椅,靠背的角度极舒适,你再命人用新弹的软絮做个厚垫子,铺上那匹江宁进贡的、触手生凉的云纹锦缎。到时候就安置在皇玛嬷摇椅的斜前方,既能让他与皇玛嬷闲话,又能眺望梅林全景。再备下一张铺设软垫的脚踏,以便皇阿玛随时可起身指点我们摘梅,或舒展筋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