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灯会(二) ...

  •   苏虞第二日是头疼醒来的。

      昨夜她与明珠夫人畅饮了不知多少坛酒,她们说了哪些做了哪些,她通通忘掉了,依稀记得最后是被王不让抗回来的。

      苏虞在床榻上半靠着,她抚摸着欲裂的额头,脑中一片混沌,宿醉令她心烦意乱,在外守候多时的王不让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醒酒汤过来。

      她服下汤后,涣散的神识慢慢聚拢,正色道:“明珠夫人也忒能喝了。”她对明珠夫人的酒量甘拜下风,发誓以后再也不和她喝酒了,感觉至少两三个月都不想沾酒。

      苏虞挥手示意王不让退下,又继续躺下,拢好被子,蒙头便睡,她的酒量着实一般,明珠夫人盛情难却,她是硬着头皮陪的。

      或许是身心放松,她这一觉近乎黄昏,看了时辰后的苏虞慌张从床榻起来,去质问守在外边的王不让,瞋目道:“你怎么不叫醒我?”

      王不让见苏虞刚起床就横眉怒目的,不知少寨主是不是有起床气,他迷茫着回话道:“你、你睡觉谁敢叫你啊?而且今日无事,想睡多久睡多久呗!”

      苏虞霎时哑然,她苏醒的瞬间才想起今日的计划是要去刺史府探听情报的,她瞥见窗户外的天色,严肃的对王不让吩咐道:“我出去一趟,如果葛忠问起,你说我去明珠夫人那里了。”

      他们身份敏感,不方便在城内多待,能短一日便一日,苏虞懊悔自己贪图悠闲,居然把苏昭吩咐的另一桩任务差点遗漏。

      王不让先对苏虞变幻莫测的情绪摸不着头脑,此时猜出她应该要给寨子办事情,且葛忠不适合知道,他心领神会,安定地点了点头,对她道:“我晓得了。”

      她换了身鸭墨色的衣裳来到刺史府附近。

      她气定神闲地在摊子上吃着汤圆,双眸视察着周围,是否有地方适合她翻进去。

      不大会儿,刺史府正门停了两辆马车,下来的皆是衣着华丽的女子。

      她沉静地询问在擦桌子的老板:“今日刺史府是有宴请吗?居然请了那么多人!”

      老板在这里卖吃食好几年了,看见苏虞朴素的模样,认为她是从乡下来的,没见过这阵仗,他道:“确实是的,过年嘛,当官的应酬也多,连着五日都请了人来唱歌跳舞,听刺史府的家丁说,他们几乎把城内有名的歌舞坊的艺伎都找遍了。”

      苏虞附和感慨道:“刺史大人真有钱。”

      苏虞没有多谈,她搁了几枚铜钱在桌子上就离开了。

      戌时三刻,夜色苍茫,天空飘起了雪花,渐渐地覆盖在青瓦上,苏虞来到刺史府的尾巷,这里是府里其中一处小门,平时采购用的,几乎没什么人过来,她悄悄一跃,翻进府里,从奴仆的交谈里得知要举行宴会的地方与时辰,苏虞顺着墙角和假山藏匿踪迹,府里有人带着犬巡视,她最担心的是这个,有几次险些被犬给发现,幸好她溜的快,没被逮。

      苏虞小心翼翼地来到宴厅,躲到了房梁上,但地方又小又挤的,蜷缩在一处。

      厅里灯火辉煌,千盏烛光摇曳,加之烧着炭火,屋子里暖如春日,闷的苏虞喘不过气来,不多时,刺史带着宾客而入,他的客人不过一位,苏虞却是认识,乃宁州长史,掌管着宁州兵马。

      两人一阵客套寒暄,片刻后,数名美人纷涌而来,脂粉香气席卷整个屋子,丝竹管弦之声如昆山玉碎,清脆悠扬;而舞姿翩翩,轻展长袖,身转如旋,似回雪飘摇。

      他们谈笑风生,举杯共饮。

      苏虞起初对歌舞看的津津有味,待时间长了,手腿皆是麻木,但不敢伸展开来,一歌结束复又一曲,未见停歇,在燥热温暖的房间里她忽起了困意,她对没完没了的歌舞产生厌倦。

      见他们没有谈及政务,苏虞起了懈怠,她萎靡不振,倦意十足,不知道打了多久瞌睡,她突然听见刺史与长史断断续续的交谈。

      长史年过半百,双眸透露出精明,他的神色忧愁,和刚来的时候和颜悦色不同,忧心忡忡地对刺史说道:“宁州的官银早已空空,你说你有解决的办法,到底是什么?”

      此时宴会散去,大厅里唯他二人,他们低声说着话,差点让房梁上的苏虞听不清楚。

      刺史见他急赤白脸,他从容不迫地谈笑自若道:“宁州匪患多年,我们跟他们积怨甚久,那些官银被他们夺了去,你说,可靠否?”

      长史怔了怔,他们与土匪交涉,为的是钱财,图的是利益,现在官银全无,哪一日被朝廷追问,他们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必须找个替罪羊来解决,他细细品味着这话,假如官银被劫,凶手是土匪,跟他们有何干系?陛下只会追责他们监管不力,和贪污官银的罪比起来,轻的太多。

      刺史又道:“可我缺少一个理由,不知贤兄可有见解?”

      长史琢磨了一会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精明,想到了一个人,他勾起嘴角,道:“你看瑞王怎样?”

      刺史不搭腔,只睨了他一样,示意他说下去。

      长史见他没反驳没拒绝,便把主意说了出来:“瑞王发现土匪劫了官银,奋力阻挠,但死在土匪倒下,瑞王没了,官银也没了,你我上报朝廷,但剿匪与否,便是另一番说法。”

      宁州大大小小的匪寨有几十座,能使人耳熟能详的寨名也颇多,在朝廷眼里,这群土匪喜怒反复无常,那三百万两白银的亏空算在他们身上不算多。

      刺史得意的看着他,对他的主意表示赞赏,假如朝廷剿匪,又会有一拨军响下来。

      这事本不火烧眉毛的,宁州远在天边,崇山峻岭占据大半,常有天灾人险,夏日水患,冬日雪灾,还有土匪作祟,哪怕官匪勾结互相运作,相安无事了这么久,他们给朝廷上报的,依旧有这一项,不是不交,而是土匪总爱劫去,所以收的赋税是所有州城垫底的存在之一,还交不齐。

      两年前,陛下为静阳公主大修避暑宫殿,耗费无数银钱,催了好几次宁州刺史,刺史一推再推,到最后实在推不掉了,他忘着空荡荡的官银箱子,整日愁的昼夜难免,乌纱与人头皆不保。

      苏虞错愕,良久才把他们的话给消化掉,当官的比他们做土匪的心还黑,平时把他们当摇钱树,碰上事情了,要把他们拎出来给他们背锅。

      她在心里暗自将刺史和长史给骂了一顿,还觉得不解气。

      苏虞小时候经常看见苏昭干干净净,神采奕奕地出去,再带着一身的血腥与伤回来,不知何日开始,这样的日子没发生了,她不必战战兢兢地望着外边,不清楚苏昭能不能回来。

      因为他们发现宁州的官员从上至下,俱喜欢钱财,清官在这里根本活不下去,哪怕一开始是抗拒的,可时间久了,人也忘记来的时候的初心,在纸醉金迷里不能自拔。

      花钱消灾的办法让黑鬼寨度过了平安顺遂的十年,但贪婪如同喂不饱的饕餮,苏虞见识过的险恶里,宁州官员两面三刀的嘴脸最为厉害。

      一旦滋生了主意,刺史与长史想尽办法去完善。

      苏虞努力的镇定着,他们想怎么把瑞王拉进来的讨论她听的迷迷糊糊,她的脑子乱糟糟的,想把消息立即带回黑鬼寨去。

      平旦之时,东方未晓,苏虞带着一身的雪尘,拖着一双麻木的腿终于回到客栈,王不让搀扶着她坐在椅子上,见她狼狈,心疼的询问道:“我的姑奶奶,你跑哪里受罪去了?”

      他有眼力见,趁着苏虞刚坐下就开始给她捏腿。

      苏虞捶着腰,享受着他的伺候,眼神幽怨着这梁上君子的行径真是苦了她,她缓了片刻,没有回答王不让的话,唤他拿来笔墨,接着行云流水地写了封信。

      她吩咐道:“待早上你派人把信送回寨子里。”

      忽而又道:“不,你挑几个可靠又能打的人出来,你与他们都留在宁州听我差遣,其余的人,全部回黑鬼寨,还有葛忠,也让他跟他们回去,借口什么的,你去搪塞吧。”她要做的事留太多人反而不好。

      王不让按着苏虞的话去吩咐了。

      王不让离去后,苏虞琢磨着怎么报复宁州的刺史与长史。

      黑鬼寨得做好抵御外敌的准备,她留下来,是想如何不费兵卒的解决掉他们,让他们狠狠地栽跟头,从此再也站不起来。

      苏虞忆起瑞王来,听明珠夫人的话,他似乎有些窝囊,不知他马上要成为刺史等人手里一枚棋子会是什么样的情绪?

      找瑞王并非她最好的办法,他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他死不了,刺史也会想办法弄死其他身份贵重之人来嫁祸到他们头上,黑鬼寨作为宁州最大的土匪窝,到那时是首当其冲被针对的对象。

      刺史等人最怕的便是被揭穿官银亏空,苏虞突然灵光乍现,既在官场行走,或多或少都会竖敌,刺史是否有一个跟他一样位高权重却看不顺眼他,想收拾他的那么一个人呢?

      鸡鸣声起起伏伏,天色将白,苏虞脑中模糊的构出一个计划。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