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琨县 ...
-
后半夜,雨势渐小。
宋清沅带着十几个难民往山下走,山路泥泞难行,她几次险些滑倒,被望月扶了一把。
王阿婆原是琨县郊外的农户,家乡遭灾后,跟着家人一路逃难至此。
“姑娘,”王阿婆边走边说,“不是我们想做乱民,实在是没办法。
上个月就听说粮要到了,县太爷还带人敲锣打鼓地说‘皇恩浩荡’,结果等了半个月,连粒米都没见着。
后来有个在县衙当差的老乡偷偷说,粮是到了,可被县太爷和几个乡绅分了,还说‘饿死几个难民算什么,别碍着咱们发财’。”
宋清沅的手指攥得发白。他们的胆子也太大了,什么都敢贪。
她想起兄长曾与她抱怨过,地方吏治败坏,尤其是偏远州县,简直是山高皇帝远,官吏们将朝廷
拨款视为肥肉,层层盘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只是她从未想过,竟会苛待到赈灾粮上。
天快亮时,一行人终于走到了琨县地界。
远远望见城门口站着几个衙役,王阿婆等人顿时紧张起来。
宋清沅停下脚步,从行囊里取出纸笔,借着熹微的晨光写了几行字。
递给王阿婆:“你们拿着这个去县衙,就说嘉慈郡主在此等候。他们不会为难你们。”
王阿婆哪见过京都贵人,吓得连忙跪地叩拜。
“阿婆快起,找个麻利的人跑一趟”宋清沅将王阿婆搀扶起来。
王阿婆将纸条递给了她家侄子王二。
王二接过纸条,见上面字迹清隽,写着“御史中丞宋明远之妹宋清沅,奉兄命查访琨县赈灾事宜”,顿时有了底气,带着众人往城门走去。
望月在宋清沅耳边低语“小姐,此事过大,咱是不是逾矩了?”
宋清沅望着难民的背影,没有说话,转身找了处避风的山岩坐下。
晨雾漫过衣襟,带着刺骨的寒意,可她心中却燃着一团火。
过了良久:“闹的越大越好,最好是重重地罚宋家一回”。
宋家得为自己争取一些自救的时间,不然到时候只能被打个措手不及,没有任何准备。
宋家一心一意为皇家,还被如此猜忌,最后被自己姑母送上断头台,宋清沅每每想起上辈子发生的事情都恨不得呕出一口血来。
望月听不懂小姐的意思,但是小姐见多识广,这么做一定有她的道理。
她想起父母在军中救治伤兵的样子,想起兄长彻夜核对账目时的疲惫。
忽然明白,所谓公正,从来不是坐在朝堂上说说而已,它藏在每一粒救济粮里,藏在每一个百姓的生计里。
自己作为闺阁女子,没有太多权利。但是宋家爱护百姓是刻在骨子里的。
所以,遇见这种事情她不能避而不见,明哲保身,哪怕她只是女子。
她们这些所谓的京城贵人用的吃的穿的哪一样不是来自这些百姓?
这件事必须得管,而且还要借这件事情给宋家避避风头。
近些年宋家名气太大了,宋家虽然没有兵权,但是有百姓传言‘多亏了宋家,皇帝才能稳坐皇位’。
没有一位皇帝愿意听见这种话,所以宋家必须犯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