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痕迹 ...

  •   警笛划破夜空,乌枞带着陈玉、吴潇、林虎等人火速赶往Z城东港码头。现场已经被先期到达的民警封锁。一艘中型散装货轮“振东货7号”停靠在泊位上,船体锈迹斑斑,船尾甲板区域被警戒线围了起来。
      报警人是船上的水手长,叫李强,四十多岁,皮肤黝黑,此刻正惊魂未定地蹲在码头边,由民警陪着。他指着船尾的方向,声音发抖:“就......就在那儿!齐老板他......他自己跳下去了!”
      乌枞没时间细问,带上手套鞋套,迅速登船。船尾甲板湿漉漉的,带着浓重的海腥味。栏杆旁的地面上,散落着一些水渍和杂物。吴潇立刻开始对船尾区域进行拍照和初步痕迹固定。
      “尸体呢?”乌枞问先期到达的民警。
      “还在海里打捞。水流有点急,刚下去不久。”民警回答。
      乌枞走到船尾栏杆边。这是齐达“跳海”的位置。她俯身仔细观察栏杆。金属栏杆上布满锈迹和磨损,但在靠近中间位置,她敏锐地发现了一处异常——一道极其细微、近乎笔直的划痕,长约十几厘米,颜色比周围的锈迹略浅,像是被某种非常坚韧且细小的东西快速摩擦过留下的。
      “林虎,这里!拍照,特写!提取微量物质!”乌枞指着那道划痕。
      林虎立刻上前操作。
      乌枞的目光扫过甲板地面。水渍和杂物掩盖了很多痕迹。她抬起头,看向船体上层。这是一艘三层结构的货轮,驾驶室在顶层(三层),船员生活区在二层,底层是货舱。
      “吴潇,跟我上去看看。”乌枞说着,率先沿着舷梯向上走。
      二层是船员生活区走廊,相对干燥。乌枞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地面和墙壁。在靠近通往三层舷梯的舱门附近,她再次停下了脚步。舱门旁边的金属门框上,又发现了一道类似的、极其细微的划痕,位置比船尾栏杆上的略高一些。
      “这里也有!”吴潇也发现了,立刻拍照取证。
      乌枞快步登上三层驾驶甲板。这里视野开阔,可以清晰地俯瞰整个船尾区域。驾驶室的门开着,里面没人。乌枞走到驾驶甲板边缘的栏杆处,这里也能看到船尾发生的一切。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声音:“乌队!尸体打捞上来了!”
      乌枞立刻下船。码头上,湿漉漉的齐达尸体被平放在担架上。由于在海水中浸泡时间较长(根据报警时间推算至少超过6小时),尸体已经呈现明显的“巨人观”:全身肿胀膨大,皮肤呈污绿色,布满腐败水泡,口唇外翻,眼球突出,四肢粗大,散发着浓烈的腐败恶臭。手指和脚趾的皮肤呈手套状脱落。
      濯枝雨带着林虎和助手也赶到了现场。她戴上口罩和护目镜,蹲下身,开始进行初步的尸表检验。尽管尸体腐败严重,她依旧一丝不苟。
      “体表未见明显致命性外伤。腐败水泡形成,皮肤大面积脱落......”濯枝雨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冷静而专业,“颈部......等等!”她的动作停住了。
      她小心地拨开齐达后颈处肿胀的皮肤和脱落的表皮组织。在颈椎棘突上方的位置,尽管被海水浸泡和腐败改变,濯枝雨还是发现了一道横向的、深嵌入皮下的索沟痕迹。索沟边缘有轻微的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腐败后颜色加深呈暗褐色),符合生前形成。
      “颈部有生前形成的索沟。”濯枝雨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位置在项部,横向,边缘有生活反应。符合勒压所致。”
      她继续检查。肿胀的双手掌心也被海水泡得发白起皱。濯枝雨小心地掰开齐达紧握的左手。在肿胀变形的掌心中央,一条暗红色的细线,如同烙印般,清晰地呈现在那里。
      又是红线。
      乌枞的心猛地一沉。果然。
      “左手掌心发现暗红色线状印记,与林振东、林丰年尸体所见印记特征相似。”濯枝雨清晰地记录道。
      初步结论:死者齐达,体表除颈部索沟及掌心红线外,未见其他明显致命外伤。结合发现地点及尸体征象,死因高度怀疑为溺死(需解剖确认),后颈部索沟表明其生前曾遭受勒压,且掌心红线再现。死亡性质存疑。
      “立刻送法医中心进行详细解剖检验。”乌枞下令。她转向一直等在旁边的水手长李强,“麻烦你详细说一下当时的情况。”
      李强显然还没从惊吓中恢复,脸色苍白,嘴唇哆嗦:“就......就是晚上,大概......大概九点多吧?我......我在二层舱室里休息,听到外面甲板好像有‘咚咚’的敲击声,声音不大,但挺奇怪的。我就......我就出去看看......”
      “敲击声?具体在什么位置?”乌枞追问。
      “好像......好像是从船尾那边传来的?我也说不准,声音不大。”李强回忆着。
      “你出去后看到了什么?”
      “我......我走到二层走廊,往船尾甲板那边看......就看到......就看到齐老板一个人,直挺挺地站在船尾栏杆旁边。背对着我。一动不动的。”李强声音发颤,“我......我还纳闷呢,大晚上的,老板站那儿干嘛?我刚想喊他一声......结果。结果他就......他就那么直挺挺地,往前一仰。‘噗通’一声就掉海里去了。就像......就像根木头桩子倒下去一样。一点挣扎都没有。”
      “直挺挺地站着?然后直挺挺地倒下去?没有任何挣扎?”乌枞眼神锐利。
      “对。对。就是那样。太吓人了。”李强猛点头,“我吓傻了,赶紧喊人。等我们跑到船尾,人早就没影了。海面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就赶紧报警了。”
      “当时船尾甲板只有齐达一个人?你确定没看到其他人?”
      “没有。绝对没有。就他一个。我喊人的时候,其他兄弟也跑出来了,大家都说没看到别人。”李强肯定地说。
      “你听到敲击声到你看到齐达跳海,中间隔了多久?”
      “很快。我听到声音就出来了,走到走廊也就十几秒吧?就看到他掉下去了。”
      乌枞点点头,让民警继续给李强做详细笔录。她的大脑飞速运转。
      一个清晰的作案过程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
      凶手事先通过某种手段控制了齐达,使其处于意识不清或无法反抗的状态,紧接着,凶手在齐达脖颈挂上绳索,绳索另一端连接一个重物(比如石头或铁块)。然后,将一根极其坚韧、纤细的钓鱼线(或其他类似细线)一端系在重物上,另一端绕过船尾栏杆(留下第一道摩擦痕),再向上牵引,绕过二层通往三层栏杆(留下第二道摩擦痕),最终引到三层驾驶甲板某个隐蔽位置,由凶手自己控制。接下来,凶手在二层制造敲击声吸引船员,当李强走到二层走廊,视线投向船尾时,凶手在三层切断钓鱼线。钓鱼线被切断,失去牵引的重物瞬间下坠,通过绳索猛烈拉扯齐达的脖颈,巨大的力量将原本就站在栏杆边、意识不清的齐达猛地向后拽倒,使其翻过栏杆坠入海中。由于齐达事先被控制,毫无反抗能力,且坠海瞬间可能已因颈部猛烈牵拉导致颈椎损伤或昏迷,因此呈现“直挺挺落水、无挣扎”的假象。凶手切断钓鱼线后,可以迅速从三层驾驶甲板另一侧逃离,或者混入闻声赶来的船员中。
      整个作案过程利用了船舶的结构特点,制造了“自杀”的目击假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逃离。凶手心思缜密,手段残忍,并且熟悉船体环境,大概率是船上的人。
      乌枞立刻下令:
      整艘“振东货7号”立刻封锁,船上所有船员未经允许不得离船,集中到指定舱室等待询问。由林虎带队寻找重物,重点搜索船尾附近海域底部,以及船上可能被丢弃的重物。陈玉带队负责寻找绳索和钓鱼线,搜索船尾、二层走廊、三层驾驶甲板及周边区域,寻找残留的绳索段、钓鱼线断头或可疑线轴。特别注意垃圾桶、角落、救生艇等可能丢弃物品的地方。吴潇带队搜查船员个人物品,以及检查三层驾驶甲板。白凡带队核实不在场证明。
      安排陶星星重点调查船员与齐达、林振东、乃至二十年前林丰年的关系。
      法医中心的濯枝雨加快速度提取血液、胃内容物、肝组织进行毒化筛查。
      乌枞留在船上,她再次来到三层驾驶甲板,站在凶手可能操作的位置,俯瞰船尾。视野极佳,可以清晰地看到船尾栏杆和二层走廊出口。凶手选择这里,就是为了精准控制目击者看到“跳海”瞬间。
      “乌队。有发现。”吴潇在二层走廊喊道。
      乌枞立刻下去。吴潇指着二层走廊靠近通往底层货舱的舱门内侧地面:“这里。在门缝下面,发现了一小段纤维。”
      林虎小心地用镊子夹起。那是一段非常短的、近乎透明的纤维,极其纤细,但看起来异常坚韧。
      “像是......高强度钓鱼线的断头?”吴潇推测。
      “立刻送检。和栏杆上的摩擦痕进行微量物质比对。”乌枞命令道。这很可能是凶手切断鱼线时高度弹射留下的。
      “乌队。打捞队那边也有发现。”对讲机里传来消息,“在下游岸边,发现了一块绑着麻绳的混凝土块。麻绳另一端是半圆状圈。”
      乌枞精神一振。重物找到了。她立刻驱车赶到下游,打捞队将混凝土块拖了上来。混凝土块大约有二十斤重,上面绑着一圈粗糙的麻绳。
      “林虎。拍照。提取绳索样本,和尸体颈部的索沟形态进行比对。还有,提取混凝土块和绳索上的微量附着物。”乌枞快速下达指令。这块混凝土和麻绳,就是拽齐达下海的关键道具。
      船员被集中到餐厅进行询问。乌枞亲自坐镇,白凡和吴潇负责记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