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除却巫山》 第24章
第1章:“装什么洋相?”
第2章:屯大爷.花痴丫头
第3章:孤儿
第4章:说道1:少掌柜.白牡丹
第5章:江湖混混
第6章:神偷
第7章:说道2:飞毛腿
第8章:无影手
第9章:群殴
第10章:说道3:患难夫妻
第11章:分槽子
第12章:开盘子
第13章:说道4:祸不单行
第14章:说道5:蛇缠身
第15章:大白虎.小青龙
第16章:骑大马.揉青龙
第17章:“他妈的,你个没良心的。”
第18章:踢馆子
第19章:“你骂了人家,转头又要帮人家,什么意思?”
第20章:一报还一报
第21章:天上掉馅饼
第22章:“天天打仗,怎么回事?”
第23章:一缕女儿幽香扑面而来
第24章:吃大户
第25章:一系列风波
第26章:“嘭、嘭、嘭”三声枪响
第27章:关于倒插门
第28章:下黑手
第29章:显摆一下
第30章:演砸了
第31章:崩子
第32章: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第33章:张着两只小手,鸟儿一般飞回家去
第34章:土鳖
第35章:雄性反应
第36章:软得一塌糊涂
第37章:找路子
第38章:掉链子
第39章:颠憨
第40章:一通乱摸
第41章:为什么偏让这个畜牲占便宜?
第42章:打狗棍
第43章:晕头转向
第44章:没有主见
第45章:黄毛丫头
第46章:就这么定了
第47章:有钱难买后悔药
第48章:做局
第49章:闹心
第50章:猫一天.狗一日
第51章:找小妖精算账
第52章:挑唆
第53章:传闲话
第54章:笑面虎
第55章:晴天霹雳
第56章:长天立雪
第57章:动杀气
第58章:“你们两口子,净绕混我。”
第59章:徜徉在三座石头城堡之间
第60章:内讧
第61章:不带这么玩的
第62章:终于到了可以为所欲为的这一天
第63章:衣锦还乡
第64章:“从今天开始,你不是大小姐,是雨太太。”
第65章:虎落平阳
第66章:赌局
第67章:穷人乍富
第68章:重打锣鼓
第69章:夜半更深
第70章:“就那么点事,怎么还非得喜欢?”
第71章:载愣
第72章:又要远赴他乡
第73章:讹诈
第74章:“我是女人,粘人天经地义。”
第75章:心中一阵慌乱
第76章:找后台.抓把柄
第77章:真那么漂亮吗?
第78章:道士
第79章:小保姆
第80章:“我又不懂经商,我去干什么?”
第81章:花花世界
第82章:“你把我们娘俩接到这来干什么?”
第83章:长见识
第84章:望洋兴叹
第85章:野鸳鸯
第86章:出乎意料
第87章:各怀心腹事
第88章:“你到底想干什么?别没事找事。”
第89章:骗子
第90章:床上扔了一堆女人的衣服
第91章:闹人
第92章:陷阱
第93章:“你以为狼是那么好变的?”
第94章:甩包袱
第95章:唱双簧
第96章:“千万别跟着商人学坏了。”
按回复时间正序排序
按回复时间倒序排序
按点赞数量排序
有点定力
——读一曲禅音《除却巫山》有感之四
作者:单纯的眼睛
一部书,尤其是一部有点深度的书,看起来都比较中庸,似乎对所有的人和事都不偏不倚,很少有关于哪个人或哪件事好与坏的评论。
问题是,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好之分吗?
其实,无论人和事,只要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其本身并无好坏。
区分好坏,是非常主观的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一曲禅音的《除却巫山》中,涉及的社会层面包括:市井小人、江湖混混、社会精英。三个层面的人有三个层面生活背景,有三个层面的行为方式,也有三个层面的生活态度。
那些所谓市井小人,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除了出苦大力,没什么本事,也没有跨界提升的路径,所以就没什么想法,混日子。所能做的,无非是太阳升起来就想吃喝。日头落了,就想造小人。男人见到女人就想撩骚两句,女人见到像点样的男人就想晃动腰肢拧搭两下。老爷们心里想的,就是吃了饭,怎么和娘们睡觉。女人到了晚上,就想往带把的被窝里钻。
这是人最原始的本能。
问题是,即便再体面的人,也离不开这些事。
那些所谓江湖混混,除了食色这点事,还得打打杀杀、挖坑、埋雷子、上条子,谁也不信谁,谁也靠不上谁,遵照丛林法则,谁的钱厚、拳头硬,谁就是爷。
问题是,即便上流社会的人,也得吃喝,生孩子,也得上挤下压、尔虞我诈,卷。
那些所谓精英,生活在食物链的顶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嘴里说的是,甚至心里想的也是,为民族复兴做点贡献。而最实际的就是,无论动用什么手段,总得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否则,精英个屁。
最要命的是,在跨界提升的过程中,人之所以为人的善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起作用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眼睛一闭,六亲不认,一门心思往上爬。所以,人性就很容易被扭曲,心就很容易变硬,就很容易弄一张假脸贴上,说假话比说真话还认真。
更加要命的是,人一旦提升了,腰包鼓起来了,所有的诱惑也就都来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用点好的,没事,应该的。可弄着弄着就开始祸害人。男人就想弄三妻四妾,女人就不把脱衣服当回事,只想把男人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里。
于是,老百姓就开始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其实,真说不上什么有碍风化。
在某个阶段,人对某些事就是感觉新鲜,有了条件就想尝试一下。这是某个阶段自然而然要发生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可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就没有点应该坚持的东西,就不能在花花世界中有点定力吗?
能。
关键在于社会怎么发展,人们对这些事怎么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胡闹一些年之后,这个阶段发生的一些事一定会像回旋镖一样,伤害人类自身。经历一段时间后,人们也会想明白,觉得这么干下去没什么意思,不是个曲子。
如果提前明白这些呢?可能会更好点。
就像《除却巫山》里设想的那样,相信三尺之上有神灵,保持住人之所以为人的单纯和善良,保持住炙热的爱,倾其一生,和一个人谈一辈子恋爱。
好不好?
怎么不好?
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样的爱,才是人类不断向上的最基本的动力和最重要的能力。
保持千年人伦,保持爱的能力,人类社会才能赓续永年。
否则,衰败是迟早的事。
……(全显)
 
[回复]
[投诉]
……(全显)
 
[回复]
[投诉]
角色体验
——读一曲禅音《除却巫山》有感之九
作者:单纯的眼睛
懂点心理学,对小说的写作大有裨益。
《除却巫山》的作者一曲禅音似乎懂点心理学。
你看,当她写云第一次见到月儿时,她这样写道:
刚绕过桌子,云便觉得一缕淡雅绵长之女儿幽香扑面而来......云嗅了那女儿香,便热血上涌,脸泛潮红,脑袋“嗡”地一下,有些眩晕。
你可以合理地猜想,写这段时,作者一定知道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嗅觉领先型的人。
男人中,这类人很少,少得出奇。
其后,当傍晚下班,云护送月儿走过工厂边上的黑胡同时,作者这样写道:
彼时,云......看着月儿张开两只小手,以腰为轴,宽臀一扭一扭,若鸟儿一般,心中便充满了怜爱。
写这段时,作者一定知道另一个心理学概念——父亲型的男人。
有了这样的心理分析,其后对云的描写,尤其是云对月儿之百般呵护,便有了心理学基础。
至少,我觉得《除去巫山》一书中,那些人物的性格都那么鲜明,千人千面。
一本书,那么多人物,能写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却巫山》一书里到底写了多少个人物,我没数,少说也有几十个。
云、雨、江、河、梅儿、月儿、星儿、竹儿自不待说,还有这些角色的父母,肖家大院里的市井人物,阿一等一堆江湖混混,和云打过交道的所有人,甚至,声色场中那些女子。
不用说,像肖老太太、那个虎媳妇和她的懒汉丈夫、马家那个二以子老大等,这些性格特征非常鲜明的人,在作者的笔下,或者整天搬着民装脚,叼着大烟袋,嘟噜着脸说三七疙瘩话;或者对着骂大街;或者翘起莲花指,一张嘴就是男不男、女不女的“唉呀妈呀”。至于黄老大的胖媳妇和那个小歌手掐架,那就更不用提了,你甚至可以想象出她们跳着脚耍泼是什么德行。
最难写的就是云这类性格特征不鲜明的人。
但是,你看看,云、雨、江、河,哪个人的性格不突出?
能做到这一点,我想,作者必须进行角色体验,而角色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体验。
当你想让一个角色说话和做事之前,你必须清楚,此时此地,角色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他怎么想,然后才是怎么说,怎么做。你体验准了,那个角色说的话,做的事,才合情合理,作者才能成为角色替身,代替他说话或者做事。读者看书的时候,才能看到角色在面前活灵活现地表演,眼前才有画面感。
当然,想做到这一切,除了心理体验,还需要更多的条件。
诸如,需要作者有更深厚积淀。
起码,你得有相当丰富的阅历,得见过足够多的人,经历过足够多的事。即使你没见过你笔下的人物,凭借你足够的阅历,你也得有能力想象出此时此地,你的人物是什么样,而且,还得想象得合理,不能胡编滥造。你别看读者不是作家,但你糊弄不了,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问题是,有些人,阅历并不浅,或许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或者,干脆就没有想象力,体验不到该体验的感觉,即便看到了,也没感觉。
为什么?文化太浅。书没读几本,你让他说什么?体验什么?
如果书也读了,阅历也有了呢?
还得看老天爷赏不赏给你这碗饭?你是不是吃这碗饭的人?
……(全显)
 
[回复]
[投诉]
云的好运来了,真不容易。
……(全显)
 
[6 回复]
[投诉]
1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8-06 01:07:30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