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请问今天可以和我结婚吗?》  第92章

网友:吾天光耀 打分:2 [2021-05-28 11:08:43]

不是权力的权,而是权衡的权。“子墨子曰:于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权。权,非为是也,非非为非也,权,正也。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讲义的人,写出了权衡的权字,解释道:“子墨子说,在所做的事体中,衡量它的轻重叫做‘权’。”
“权,并不是对的,也不就是错的。”“权,是正当的,是辩证的,是矛盾的。”“砍断手指以保存手腕,那是在利中选取大的,在害中选取小的。”“在害中选取小的,并不是取害,这是取利。”“遇上强盗,砍断手指以免杀身之祸,这是利;遇上强盗,这是害。这种利与害,是辩证且相对的。”
我感觉区别就是,求是把这种衡量当做了理所应当。不辩证。
权是辩证的看待。
比如,有人砍我,最后救了我。
我很感谢他救了我。
求是斯德哥尔摩?认为对方既然救了我那就不追究了。
权是虽然很感谢对方救了我,但是砍我还是不对的。
“110,喂警察叔叔吗?”
也可以理解,毕竟墨子是个理科生。
他平生最爱下定义,
墨子希望将世间的一切本源都定义,正如他定义的圆、力、运动、光的传播与镜面反射定理、体积与厚度等等,这些都是原本不存在的概念。
同时,墨家还对仁也下定义。
或者说诸子百家都互相借用概念,然后修改成自己的概念。
仁在墨子这里就是爱。
推导过程以下。
因为“仁”是个好词,墨家已经担着“无君无父猪狗不如之禽兽”的骂名,所以不可能再自己说自己“不仁”。墨子耍了一个小花招,把天下都认为很好的词汇“仁”,变换了意思,变为了纯粹的爱。从始至终,墨子一直在说“仁就是爱,而且是爱自己的那种爱,所以每个人都有仁,只是仁的程度不同”。
墨子把仁换成了爱己之爱,也就把儒家评判仁不仁的意义给毁了。因为儒家的仁,更像是一个标准,拿着这个标准量一量,然后评价说这个人仁、这个人不仁……墨子这么一改,意思全变了。墨家语境下,你不能说这个人仁还是不仁,你只能说这个人和别人比是不是更仁或更不仁。仁从一个魔幻的、模糊的标准,在墨家语境中变成了一个只有比较才有意义的东西。一旦仁变为了一种如同高矮一样的东西,就落入了墨子的物甚长甚短,莫长于是,莫短于是,是之是也非是也者,莫甚于是”的逻辑陷阱。给你一根单独的木棍,你说它是高还是矮?很明显没有对比高矮也就没有了意义。也就是说,墨家定义的“仁”,就是爱,存在的意义,也仅仅是为了逻辑辩证“兼爱”的可能性。兼爱,有两个先决条件。爱,存在。天下的人不是无穷无尽的,而是有数量的。只要这两个条件满足,在逻辑上,兼爱是存在可能的。于是墨子给出了验证过程。“仁、爱己、爱体”。“无南者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有穷、无穷未可智,则可尽、不可尽不可尽未可智。人之盈之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尽,不可尽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尽爱也,誖。人若不盈先穷,则人有穷也,尽有穷无难。盈无穷,则无穷尽也,尽有穷无难”。大家都认为好的仁,墨子没有直接反对仁,而是将仁的概念换为“爱自己、爱个体”,不再是一个结论,而是类似于几何学的初始假设,是为了证明后续观点。天下的人呢,又不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说人是有穷尽呢?你墨翟数过天下有多少人吗?墨子说,我没数过,因为我随便指向南方,你说南方这片土地有没有穷尽?假设土地空间是有限的,那么人没有填满有限的空间,可证人是有限的、可以数过来的。假设人填满了有限的空间,既然空间有限、即便人填满了也可以数过来。假设空间无限,那么人填不满,就证明人不是无限的,还是能数过来,因为无限的人可以填满无限的空间。
假设填满了,就证明空间无限是不成立的,无限的空间不可能填满,被填满的也必然不是无限,所以有限空间内的人还是有限的。由一可知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由二可证人是有限的。所以对有限的人尽爱,也就是兼爱,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是自洽的。
真—逻辑大师

2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3 06:46:53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