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重生]请别再叫我林妹妹!》 第1章
第1章:1.一梦重生,黛玉改变(修)
第2章:2.早慧弟弟,有客来访(微修)
第3章:3.贾珠李纨,赴任扬州(微修)
第4章:4.扬州诸事,母逝守孝
第5章:5.先行回京,又逢贾珠
第6章:6.拜访贾府,避见宝玉
第7章:7.隔壁乔家,有心无心
第8章:8.宝黛婚姻?紫鹃转手
按回复时间正序排序
按回复时间倒序排序
按点赞数量排序
为什么会不喜欢母亲?不理解,而且敏妈妈难道很偏袒贾家吗?有梦如此,或多或少都有带入感,两人肯定有相似度,不可能一味的否定,综上,此黛玉并非原装黛玉,仅仅同名罢了……
……(全显)
 
[12 回复]
[投诉]
仅根据自己看红楼所得的一些理解来,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因为清朝官职一般会有满汉之分,比如高级文职一般会有满汉两人,武职也有八旗绿营,所以本文肯定要摒弃这种特点,但大部分官职还是会以明朝为主,或者明清结合偶有改动,毕竟还是要源于现实贴近生活嘛。
因为不想男子剃头,所以本文在男子的众服饰上皆是采用明制的,不多介绍。
另外,关于林海的官职。大家都知道,黛玉五岁时,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此时林海“年已四十”,续文又说“升湖北粮道”,看字面意思,大多数人就觉得林海官职不高。但我不这样觉得,从两种情况分析。一合理翻译上文,林海是上一科也就是三年前的探花,授正七品编修,在翰林院待三年或不到三年,“升”任至少正七品以上的兰台寺大夫,且钦点正七品巡盐御史去扬州,这就是字面上的官职变动,勉强合理。但这个意思是刚到扬州赴任了月余,那么此三年间都是在京都的,以贾敏和贾家的关系,黛玉不可能没去过贾府,林家贾家不可能对双方没有任何印象,所以这是与后文自相矛盾。二林海不是上一科而是前几科的探花,同样也是三年编修,同样是任满外派到扬州,多年后“升任”“钦点”。这便符合林海一直在扬州做官和黛玉小时候没有去过外祖家的设定。但是同样是正七品编修起,林海在扬州多年不可能一级不升,所以多年以后的“兰台寺大夫”与“巡盐御史”就不可能是明面上那么低。由此可见,林海的官职怎么样都不会低。
①佥都御史:都察院正四品,明朝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与佥都御史,皆是于京主持院务的,然后还有一个外派系统,是去巡察各地的政务,其中就包括盐政。这里我采用的是明显较为合理的第二种情况,林海是前几科的探花,而设定林海为京官是因为我觉得盐政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职位,上位者一般都会派自己的心腹以及比较廉洁正直的,而如果林海一开始就外任,不太能够被上位者看中了解。所以以上设定。不过大情节我还是要走的,所以扬州林家还是要去的。
②比甲:就是像背心一样的服饰,服装中我为什么只解释这个呢,因为这个比较有异议。女装上我会结合明清时期的装束,此处其实用清朝时候的坎肩更合适,但我百度后发现,坎肩在清朝是穿在里面的,晚清才穿在外面。大部分人都认为红楼是在康乾时期,我也觉得这比较合理,所以虽然是架空历史,但我大部分还是会以明朝及清乾隆以前的历史风俗为依据。所以使用再久以前的东西都可以,毕竟有据可循,可使用还没出现的东西不就是bug了吗。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偏偏就是在清康熙乾隆时,不管地区划分还是官职等,都发生了很多改变,真的很让人头大。就比如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然后隶属地区康乾时都在变,可是文中贾雨村任知府称应天府,贾府出身又称江宁府,还有的用金陵城,我真是服了,所以我觉得曹公很喜欢用前朝的名词名称来混淆虚化现实。
另外还有关于王侯公爵一类的使用和改动,写到时会再跟大家解释。
一解释就解释多了,希望大家莫怪,以上。
……(全显)
 
[回复]
[投诉]
先按个爪吧。刻薄小性,用在林妹妹身上似乎不太合适,这是贾府下人嚼舌根说的,其实林妹妹刻薄过哪个人了?
……(全显)
 
[3 回复]
[投诉]
1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0-03 12:10:07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