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重读《裘力斯·凯撒》感悟天京之变中石达开的角色》  第2章

网友:星儿 打分:0 [2008-06-29 22:37:08]

5月22日撤出陶吴,后在小丹阳、朱门一线屯据,6月13日取溧水。(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6月5日从大胜关进军上新河,6月8日在江浦,6月13日从博望进军溧水。6月18日驻扎在仙鹤门外
可见他从5月下旬就开始在天京附近活动了。那么,如果韦昌辉是在6月中旬离开天京的话,完全有可能在天京城外,远离杨秀清的监视下私会石达开。
韦昌辉带着几个人骑马趁着黑天来到石达开的大营,神不知鬼不觉的见一次面很容易的。难道密谋他还要带着大队人马不行吗? 可见苏双碧说二人在大破江南大营之前不可能见面才是不可能的。
------------------------------------------------------
第一,大人说的这些部队虽然都是“石达开部”没错,可是石达开的部队在安徽境内就分了三路行动,
回师初期,石达开率领的主力中路军据在守小丹阳、陶朱、元山一带,和张国梁部清军对峙,同时对秣陵关形成威胁,6月5日从大胜关进军上新河的,北路偏师,6月8日分占江浦的则只是北路军中又分出去的一支偏师,另一方面,石达开南路军在6月13日分兵攻击溧水,那也是偏师。石达开的主力是什么时候转移去和北路军会合的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情理上说,石达开在决战开始之前应该留在中路以便调度两路(说是在天京附近,南路军和北路军中间可是隔了三天左右路程,通讯往来,一个来回就是五六天,当时决战将近,军情瞬息万变,双方都在频繁调度,石达开只有在两军中间才能顺利协调三路军的行动,同时也及时掌握各处的敌情,他最开始选择小丹阳、陶朱一线扎营应该也是为了方便策应南北两路),所以在没有确定攻溧水的声东击西之计取得效果之前,石达开是不会贸然北上投入决战。张国梁援溧水是6月15日,那么石达开北上的时间应该也就是在6月16日-6月17日这两天,在此之前他应该一直屯兵在小丹阳、陶朱一线。
另一方面,一破江南大营期间,天京附近的所有部队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场战斗,东王甚至亲自指挥城防部队出战,秦日纲部是在6月7日和8日连续击败江北大营援军,援镇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以路程看,杨秀清在6月9日,最晚不超过6月10日肯定已经得到秦日纲兵团完成任务,开始回师的报告。杨秀清早就计划好了,等秦日纲他们一回来,立即投入总攻(所以连进城休整两三天都不许),如果韦昌辉在这个决战迫在眉睫的时候还没有离开天京,他理所当然应该参加这一战:江西军情早一天迟一天问题都不大,而破江南大营这时是太平天国的重中之重,东王为了务求必胜才把石达开调回来,天京附近所有军队都投入了这一战,连杨秀清本人都指挥城防部队出击,岂有仅在咫尺的兵力能用而不用的?
综上所述,韦昌辉在6月10之前已经离开天京,石达开在6月15日之前还在距离天京有相当距离的小丹阳、陶朱一代。而韦昌辉进军江西,则是绝对不需要经过小丹阳、、陶朱这一带的。
事实上,由于湖口上游长江全部在太平军掌握中,韦昌辉援江西,路线应该是从天京西门外的下关登船,顺江直下到湖口(中途不需要停船登岸),再从湖口登陆进入江西地区。而石达开三路大军除了北路军的一支偏师过江驻扎之外,其他军队都没有在天京附近渡江的记录,尤其是石达开的中路军营地,到长江往返需要2天。就算把韦昌辉离开的时间算得再迟点,以秦日纲部回到东阳的6月13日甚至在燕子矶扎营的6月14日为韦昌辉远离天京地区的最后时限,他和见面的理论时间倒是有了,可是,一个在江上,一个在陆地,他们俩谁去见谁呢?是韦昌辉让船队停下来等自己2天,还是石达开把大军丢下2天跑到船上去?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0-23 17:23:38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