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吾爱初唐 打分:2 [2013-12-27 14:58:14]
秦王派人手刃告密的小妾,这情节颇有武侠之风,且符合李二凤的人物性格。一如后来秦王府杜淹和东宫的韦挺、王珪被同时发配巂州的时候,秦王赠金予属下,既是对属下的体恤又是对父亲的小小示威。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作者是思路很独到!我想到的情节比较平和,比如秦王夫妇会照顾好刘文静的家小。作者mm之前有伏笔哦,在承乾(下)那章开头说“自从出镇之后,李世民间隔月余,便会回京一趟,飞马往返于两地,向父亲禀报行台内相关政事,间与家人团聚。”加之发生刘文静之事,秦王为之据理力争,肯定是多次回长安的。根据承乾、丽质的墓志,再从丽质的生日倒推上去,青雀可能出生于武德三年三月至五月间,此文作者设定承乾是在世民出征西秦之前就怀上的,那么承乾出生于武德二年三月。作者mm推测得没错。要是长孙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在三月间降生的,倒真巧合呢。他们俩可正是一年一抱啊,呵呵青雀也怀上了,狩猎之后的秦王乖乖地回长春宫去镇着吧,十月你老爹还要在那里为你践行呢。
[1楼] 作者回复 [2013-12-30 12:25:40]
谢谢初唐,刘文静是李世民额左仆射,两人都应该在六月中下旬宋金刚兵锋逼近龙门的时候就从长春宫回来了,推测可能这段时间带在长安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才有了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矛盾不断深化的契机。刘文静是李世民的行台左仆射,刘文静在长安了,李世民应该也在长安时间比较多。恩恩,小李快去长春宫,不过以他的个性可能不是乖乖的去,而是跟老爸使性子,带着明显的气愤去的。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3-12-30 12:44:40]
李渊在九月杀了刘文静后自己是跑到蒲州去亲临二线助阵去了,不过面对裴寂的一败再败,山西河东局势陷于一锅粥似的混乱,这时候的李老爹却没有亲自披挂上阵的魄力或者说勇气了。其实这时候李唐的局势很不乐观,经过几个月山西战局调度失利致使局势不断恶化,不仅令刘武周势力做大,也给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反王势力做大做强的时间和机会。整个局势比武德二年年初的时候差了很多——自己的势力地盘被对手搞得一塌糊涂,其他几个实力不弱的对手又趁着这个空虚做大。哎,这时候的李渊不能不说有点太没勇气了,放眼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从薛举,王世充,刘武周,窦建德等等这些反王称帝的称王的哪一个不是自己亲自领兵上阵的,。。。唯独只有李渊在后方调度。国家都离统一还远着呢,就这样安逸起来?总感觉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跟别的开国皇帝比起来,太轻松了点。既然自己贪图轻松,把苦力活交给二十岁的儿子,总要付出些代价的。还有就是建成这个太子的问题。如果是爸爸打下的江山,要传位哪个儿子,儿子之间竞争,那纯粹是皇子争位。严格的遵守立嫡里长本来是正理,当时没有说弟弟苦打江山,最后还要拱手相让给哥哥,若是自己争取争取就是觊觎。。哎呀 说的又多了,都不知道说什么 不说了。。。。。呵呵 。。
[3楼] 网友:二凤 [2013-12-30 23:47:32]
本来也是,李渊的江山李二出力太大,加上他本身就是离皇帝之位第二近的人,不可能没有矛盾的,李大不可能放弃他继承的,李二不可能放弃他出生入死得来的,其实唯一能不血腥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渊,李渊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中直接废了李大,只怕才能保全二个儿子的性命,因为是李渊废的李大,所以李大没了正统的名分,没什么大的威胁,李二倒是可以不杀他博取美名;至于李二,以他在军中的威望,他是不当皇帝必死的节奏,古往今来那种威望的又不当帝王的能活的只怕数不出来三个
[4楼] 作者回复 [2014-01-06 12:43:22]
感觉杨文干事件李建成在那样不利的情况下还能反转,正是李渊对他的信任和倚靠。不到建成真的十恶不赦,李渊是不会放弃他的,因为李世民锋芒太过,已经威胁到皇权了。李渊在理智情况下说什么都不会立他为太子。说难听的,做秦王的时候已经权势煊赫如此,要是做了太子岂不是有架空皇帝的可能性存在?(这里可对比李隆基做太子时将父亲睿宗架上太上皇位置)不能不说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武德后期不仅仅是皇子争位,而是皇权与功臣之摩擦。所以,李渊一定要以太子建成来和李世民进行平衡。自己高坐皇帝宝座,两方平衡掣肘,会省力的多。而且对建成几乎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太子,老李明显放心许多。那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也适用于李渊李世民父子。玄武门事件前夕。从李元吉敢当面对李渊提出杀了李世民这么无情苛刻的举动,已经表明李渊这时候已经克服父子之情,对李世民懂了杀机,而他回答元吉的话,,也只是顾忌没有杀李世民的充分理由,怕人言而已。哎,,,有的时候,确实也觉得李世民挺可怜的。。。 皇权无父子啊。。。。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吾爱初唐 打分:2 [2013-12-27 14:58:14]
秦王派人手刃告密的小妾,这情节颇有武侠之风,且符合李二凤的人物性格。一如后来秦王府杜淹和东宫的韦挺、王珪被同时发配巂州的时候,秦王赠金予属下,既是对属下的体恤又是对父亲的小小示威。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作者是思路很独到!我想到的情节比较平和,比如秦王夫妇会照顾好刘文静的家小。
作者mm之前有伏笔哦,在承乾(下)那章开头说“自从出镇之后,李世民间隔月余,便会回京一趟,飞马往返于两地,向父亲禀报行台内相关政事,间与家人团聚。”加之发生刘文静之事,秦王为之据理力争,肯定是多次回长安的。根据承乾、丽质的墓志,再从丽质的生日倒推上去,青雀可能出生于武德三年三月至五月间,此文作者设定承乾是在世民出征西秦之前就怀上的,那么承乾出生于武德二年三月。作者mm推测得没错。要是长孙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在三月间降生的,倒真巧合呢。他们俩可正是一年一抱啊,呵呵
青雀也怀上了,狩猎之后的秦王乖乖地回长春宫去镇着吧,十月你老爹还要在那里为你践行呢。
[1楼] 作者回复 [2013-12-30 12:25:40]
谢谢初唐,刘文静是李世民额左仆射,两人都应该在六月中下旬宋金刚兵锋逼近龙门的时候就从长春宫回来了,推测可能这段时间带在长安的时间会比较多,所以才有了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矛盾不断深化的契机。刘文静是李世民的行台左仆射,刘文静在长安了,李世民应该也在长安时间比较多。
恩恩,小李快去长春宫,不过以他的个性可能不是乖乖的去,而是跟老爸使性子,带着明显的气愤去的。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3-12-30 12:44:40]
李渊在九月杀了刘文静后自己是跑到蒲州去亲临二线助阵去了,不过面对裴寂的一败再败,山西河东局势陷于一锅粥似的混乱,这时候的李老爹却没有亲自披挂上阵的魄力或者说勇气了。
其实这时候李唐的局势很不乐观,经过几个月山西战局调度失利致使局势不断恶化,不仅令刘武周势力做大,也给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反王势力做大做强的时间和机会。整个局势比武德二年年初的时候差了很多——自己的势力地盘被对手搞得一塌糊涂,其他几个实力不弱的对手又趁着这个空虚做大。
哎,这时候的李渊不能不说有点太没勇气了,放眼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从薛举,王世充,刘武周,窦建德等等这些反王称帝的称王的哪一个不是自己亲自领兵上阵的,。。。唯独只有李渊在后方调度。国家都离统一还远着呢,就这样安逸起来?总感觉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跟别的开国皇帝比起来,太轻松了点。既然自己贪图轻松,把苦力活交给二十岁的儿子,总要付出些代价的。
还有就是建成这个太子的问题。如果是爸爸打下的江山,要传位哪个儿子,儿子之间竞争,那纯粹是皇子争位。严格的遵守立嫡里长本来是正理,当时没有说弟弟苦打江山,最后还要拱手相让给哥哥,若是自己争取争取就是觊觎。。
哎呀 说的又多了,都不知道说什么 不说了。。。。。呵呵 。。
[投诉]
[3楼] 网友:二凤 [2013-12-30 23:47:32]
本来也是,李渊的江山李二出力太大,加上他本身就是离皇帝之位第二近的人,不可能没有矛盾的,李大不可能放弃他继承的,李二不可能放弃他出生入死得来的,其实唯一能不血腥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渊,李渊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中直接废了李大,只怕才能保全二个儿子的性命,因为是李渊废的李大,所以李大没了正统的名分,没什么大的威胁,李二倒是可以不杀他博取美名;至于李二,以他在军中的威望,他是不当皇帝必死的节奏,古往今来那种威望的又不当帝王的能活的只怕数不出来三个
[投诉]
[4楼] 作者回复 [2014-01-06 12:43:22]
感觉杨文干事件李建成在那样不利的情况下还能反转,正是李渊对他的信任和倚靠。不到建成真的十恶不赦,李渊是不会放弃他的,因为李世民锋芒太过,已经威胁到皇权了。李渊在理智情况下说什么都不会立他为太子。说难听的,做秦王的时候已经权势煊赫如此,要是做了太子岂不是有架空皇帝的可能性存在?(这里可对比李隆基做太子时将父亲睿宗架上太上皇位置)不能不说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武德后期不仅仅是皇子争位,而是皇权与功臣之摩擦。所以,李渊一定要以太子建成来和李世民进行平衡。自己高坐皇帝宝座,两方平衡掣肘,会省力的多。
而且对建成几乎完全要依靠自己的太子,老李明显放心许多。
那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也适用于李渊李世民父子。
玄武门事件前夕。从李元吉敢当面对李渊提出杀了李世民这么无情苛刻的举动,已经表明李渊这时候已经克服父子之情,对李世民懂了杀机,而他回答元吉的话,,也只是顾忌没有杀李世民的充分理由,怕人言而已。
哎,,,有的时候,确实也觉得李世民挺可怜的。。。 皇权无父子啊。。。。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