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思考(上中) ...

  •   弗洛斯出去的时候十分恭敬的为我带上了门。这种恭敬的行色让我觉得呼吸有些受到阻碍。

      弗洛斯给我三个小时来证明自己不是一块一无是处的朽木,他甚至许诺一旦我顺利完成他给予的测试将无条件得到他的效命。对此,我应该很感到高兴的。然而,我不仅半点也高兴不起来,还隐隐感到一种刺痛——一种心的刺痛、灵魂的刺痛。

      这种感觉很深刻,却又显得不清不楚。我几乎分不清它们究竟来源于我自身的愤世嫉俗,抑或是源自承袭于萨伊斯的决然傲气。

      最近,我越来越习惯于把自己代入萨伊斯这个名字里。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自然而然的用萨伊斯的眼光去看,用萨伊斯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以至于我所作的许多事情都与我的本性大相径庭。

      其实,一开始我这么做的用意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接近萨伊斯。但随着日积月累的沉淀,这种思考方法已经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条件反射。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这种代入式的思考方法不仅能起到最佳的伪装保护作用,而且能使我对某些必须亲自面对的事件处理的更顺畅更到位。这其中的一小部分处理手段甚至连特洛都不得不承认是相当有力的。(尽管并不那么完善)

      然而,特洛同时也毫不留情的指出,即便我刻意模仿萨伊斯的处事方式,却终究学不会他的犀利狠辣、随兴挥洒。因为那是发自内心的,自灵魂深处迸发出的博大与无畏。就如同我刚完成手术的那些日子,每天对着镜子极力模仿萨伊斯的言行举止、神情气韵,却始终总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特洛说那是因为我缺少与之相当的战争经历。萨伊斯的气质是狂肆中带着高贵,残暴中涵着儒雅,是一种身经百战磨砺出的锋芒。

      萨伊斯的思维模式其实根本算不上是一种“模式”。几乎每一个与他有深交的人都将他的思维形容成“天马行空”“匪夷所思”或者…………“莫名其妙”。他对事物的见解常常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不得不承认其准确性。对于这样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维模式,妄想模仿的不着痕迹根本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至今未曾败露,完全仰仗这幅容貌以及被刻意训练出来的气质。在葛尔加,没有任何人会对萨伊斯的任何行为表示怀疑;除了萨伊斯的近臣,没有人会在见到这幅容貌后怀疑我不是萨伊斯。具备这两个条件,即便萨伊斯的强权统治在过去数个月中松散了不少,也始终没有人怀疑到我的身上。当然,除了弗洛斯。

      对于弗洛斯这个人,我并不是太了解。只记得特洛说过,他们俩人是彼此最强力的竞争对手——尽管弗洛斯的军功从未曾超越过他。特洛自承,当战场上发生某些特殊状况的时候,他很有可能冲动的作出些出格的事情,而弗洛斯却能自始至终在任何场面下保绝对定冷静清醒的头脑。当说的这一点的时候,我确信看到特洛岩石般冷硬的面孔微微有些扭曲、抽动,甚至还露出一种极其古怪得神色来。

      为了向我证明弗洛斯是如何的冷静,特洛甚至作了一个在他自己看来相当不可饶恕的假设。

      “假设…………我是说假设!假设主席在某次战役中不幸被俘………………当然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我只是说假设!!(我突然有股冲上去卡死他的冲动,不过最后仅仅朝天花板翻了个白眼酒了事了)假设主席被俘,我必定第一时间冲去营救。而弗洛斯则会先倒上一杯红酒坐下来慢慢分析营救行动得可行性,然后是成功率和失败率,接着召集所有将领分组讨论具体营救方案,成功营救后的反扑方案,甚至包括…………(特洛的眼神看起来恶狠狠的,带着‘难以置信’‘不可饶恕’等信息)甚至包括营救失败后替补候选人的推选事宜。”

      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了些,并且明显受个人感情因素影响,但却并非胡乱编造。事实上弗洛斯的这种初期的冷静,我在刚才的对话中已经见识到了。

      这个世上,知道萨伊斯死讯的人寥寥可数。但凭特洛的反应已足以使我认识到萨伊斯在整个军界、在军界每一个将领心目中的分量。他早已不仅是一个实质上的领导者,更是格尔加军界的精神领袖,每一个葛尔加人的心灵依靠。他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们虔诚信仰的残酷打击,是从根本上否定人们的信念、折断人们的心理支柱。即使沉稳干练如特洛,也被如此残酷的打击摧残的体无完肤,甚至于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事实上我认为,若不是执著于完成萨伊思最后的计划,特洛整个人早已经崩溃了。)这也正是我被制造出来的原因。

      然而弗洛斯却似乎是个例外。尽管他在初闻萨伊斯死讯的时候愤怒的(应该算是愤怒吧)险些捏碎一只水晶杯,尽管在之后的谈话中他说话的语调和那种有气无力的样子透露出他对于今后人生的憧憬已随着萨伊斯的灵魂一同远去。但是,他最终并没有舍弃拼搏的动力和信心。这让我充分体悟到了他与特洛之间的不同——不是指他们俩人间的不同,而是两种人、两种思想的不同。

      特洛对萨伊斯的崇拜是全身心的。从最初的敌视到了解、钦佩、叹服、信服、拜服直至崇拜,甚而这种崇拜愈积愈深最终演变为信奉。这种演变过程几乎已成了传统,在葛尔加数千年文明传承中周而复始从未断绝。葛尔加人天生是一个乐于奉献、乐于牺牲的民族,这种奉献与牺牲所孕育出的一群特殊种群,使得葛尔加一度称霸天下。这群人有一个恐怖的名字——死士。

      一旦他们认同了一个人(认同的范围其实很广,可以是才华、人品、作为、抱负,而更多情况下,死士们认同的是血统或野心),就意味着他们的血肉他们的灵魂从此完全属于这个人所有,而与他们自己再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将认同者作为唯一的信仰,他们甚至可以割肉剔骨只为了认同者突然之间很想喝一碗肉汤。他们的牺牲意愿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根本忘了可以出去买一块肉来而不是割自己的肉熬汤。

      特洛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种群的后裔。事实上,现在葛尔加的人民们看起来个个都和这个种群粘点边。然而与历史上所有时期不同的是,在这里不存在对立阵营的拼死截杀,所有死士都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萨伊斯!

      以萨斯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以萨伊斯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如同特洛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您的意愿就是命令。”

      弗洛斯却不同。

      弗洛斯对于萨伊斯的崇拜更多意义上是崇拜他无人能出其右的才华,以及他那种不经意间挥洒出的在君主制国家被认为最高权力象征的王气。

      通常,当特洛为了萨伊斯的一句话万里奔波的时候,弗洛斯却在认真考虑萨伊斯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连特洛也曾无奈承认弗洛斯是所有军界将领中最了解萨伊斯和萨伊斯的想法的人。

      在特洛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的感染下,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弗洛斯是个相当神秘的人。如同它丢给我的这五本《萨伊斯的战争哲学》。

      如果我的记忆力没有衰退的太过厉害,我记得在萨伊斯几乎囊括一切军事巨作的书房内从未出现过这样一套书。
      这套书排版装订相当奇特,第二本和第五本厚的出奇,足有其余三本的1.5倍。在葛尔加,这种装订方式几乎可算得上是不可思议的。

      或许出于长达3000余年的帝国统治史,即便被称为全大陆最好战民族,葛尔加人在某些方面依旧不自觉的沿袭着自帝国时代传承至今的框架模式。譬如对于领导阶层的过度听任,对于政令法规发布的不以为然,以及下意识将一切事物都规划成最便于统一操控、统一管理的形式。

      诸如葛尔加出版的所有分卷类书籍每一卷的长度都平均分配,有些甚至精确到连页数也相差无几。

      从这个角度看,这套书倒确实有点像是萨伊斯的杰作。在葛尔加,只有萨伊斯会随意做出如此不可思议违背传统的举动,也唯有萨伊斯在作出如此举动后不必担心遭人非议。但我却可以断定,这套书的问世萨伊斯并不知晓。

      萨伊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显得极为豁达,但在某些方面却又异常执着。例如,对于世人的评价。

      刚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很受了点打击。在我的意识里,萨伊斯的形象一直是具备大无畏、大智慧,看透一切世俗陋习并蔑视之的。他的才华以及随之而起的无上光辉是与生俱来的,是无需任何打磨修饰便能使人甘于屈膝侍奉的,是生来便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存在。人们渴求着得到萨伊斯的认同,我却从未曾想到萨伊斯也会渴望人民的认同。萨伊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博大高远、淡漠狠辣使得每一个听过他名字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将他定义为“不计身前身后名,千秋功过任人评说”的霸主级人物。殊不知,萨伊斯其实是相当在意自己的名声的。

      然而不久之后我便意识到萨伊斯的所谓对名声的追求是极端扭曲的。事实上在我看来,他所理解的名声有很大一部分是指世人在听到“萨伊斯”三个字后表现出的畏惧程度。或者这样说,得到葛尔加人民无条件信奉与依赖的萨伊斯早已不在乎世人对其才能的认可,甚而早已不屑于与世间任何一个国家首脑作比较。他所得到的虔诚信奉、无上权威是史无前例的,他拥有的数十亿臣民事实上就是数十亿虔诚信徒。单就这一方面来说,世上已无人有资格被抬上与他同等的高度一较长短。不幸的是,恰恰由于这一点,使得他的审美观、价值观越来越偏离正轨,越来越扭曲疯狂、不可理喻……

      离弗洛斯限定的最后时限7:00只剩余不足3个小时。理智提醒我,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我怀古忧今了。然而,一股莫名的焦躁与亢奋牢牢盘踞在我体内,使得书中的文字印在我眼中,却始终无法抵达大脑。当这种状态持续到第三分钟,我不得不合上厚厚的书册,站起来沿着墙根来回踱步。希望借着双腿单调的重复运动以及鞋底摩擦地毯的沉闷音调来平稳过于骚乱的心绪。

      这是我唯一一个被允许保留下来的属于达尔曼的小习惯。之所以它未曾同我的其他一系列习惯(甚至包括我的睡姿)一起被毫不留情的抹煞掉,事实上是由于特洛尝试过了一切从温和到极端甚而惨绝人寰的方法后,依然无法使之改善分毫。(他甚至曾一度暴怒的把我压上手术台,打算好好修理一下我的反射神经。即便最终在那个不知所谓的老医师干预下,没有令他得尝所愿。)

      我很想抽支烟,可惜萨伊斯从不会自己带着烟的。无奈的收起隐隐有些犯痒的双手,曲起搂在胸前,继续缓慢而颇有节奏的步伐。

      当我重新坐回书桌旁的时候,我看了看表——4:50。

      “2个小时10分钟。”我缓缓吐出一口气,感觉气息已相当平稳。

      我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舒适的靠在流线型椅背上,然后翻开半小时前被我合上的那本书。

      《萨伊斯的战争哲学》第五册,共分三个章节:

      第一章、上将三年的战争哲学

      第二章、大将一年的战争哲学

      第三章、无核时期的战争哲学

      看到这里,我不禁一愣。从弗洛斯口中听到第五册第三章的章名“无核时期的战争哲学”

      时,我便自然而然的把这套书的分节方式定义为以萨伊斯在战争各方面、各层次、各深度所作出决策、指令为引,深入探讨属于萨伊斯的战争哲学。然而,从第五册三章节的标题及排序方式来看,这套书竟是如同编年史一般完全按照时间来编排的!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最多令我感到有些意外,却决不至于到愣神的地步。事实上,真正使我深感不可思议的是,按照第五册目录所显示的时间跨度,萨伊斯的辉煌时期基本是从这一册开始的。最多再加上从初露锋芒时的上校升上中将的三年时间,第四册书已足够包容下了。那么,从第一册到第三册这三本究竟写了些什么呢?尤其第二册书同第五册一样,足有其余几本的2倍厚度。而按照第五册给出的时间段推断,第二册记录的应该是萨伊斯幼年——至少也是少年时的事迹。而关于那一段经历,从未曾在任何文献、记录甚至报刊杂志上刊载过,就连我这个“萨伊斯本人”也无从得知。

      我又看了看表——7:52。实在抵不过好奇心的驱使,我决定用8分钟粗略看一下前四本的目录和简介。然后,我还剩余2个小时。

      不出所料,第四册也分为三章:

      第一章、准备时期的战争哲学

      第二章、整合时期的战争哲学

      第三章、上校-中将三年的战争哲学

      第三册同样分为三章

      第一章、命运从这里转折

      第二章、残酷

      第三章、参军—上校十年的战争哲学

      “残酷”…………“命运的转折”……………………不知为什么,当这两个在众多“*****的战争哲学”中显得不伦不类的标题名猛然跃进我眼中的时候,我竟无来由的感到背脊一阵抽紧,隐隐透出一层薄汗。这种感受来得如此突然如此怪异,以至于我感到自己根本不愿意再去看上第二眼,就匆匆把书合上了。

      我近乎慌乱的站了起来,围着书桌急急地踱着步。我实在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勉强要形容的话,只能说——在我看到那两个标题的瞬间,突然有一个声音在我的脑中尖叫:“不要看!!!不能看!!!!!!!!”那叫声太真实了。更可怕的是,它不但真实还相当熟悉…………熟悉的令人毛骨悚然!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思考(上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