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三月初五,江城县下起了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半天。打伞的行人在道上大步快走,少数路人选择在街边的店家躲雨,或者在有房檐的地方躲雨,只有少部分粗布短衫的苦力人会冒雨前行。

      李恒当前就在茶馆喝茶,当然是最便宜的茶沫沫,要是让她白讨碗水,掌柜的也会给,但免不了要赔笑好言好语。李恒想想还是算了,直接跟掌柜的要了碗茶沫,你要问李恒怎么知道有茶沫卖,她会说看电影。

      李恒虽看着窗外,但神光已散,心思回到了几天前。

      李恒28岁生日那天,送给自己一场旅行当做生日礼物,请长假出发去了临安市。临安有个朋友在开民宿,邀请李恒去玩,李恒应邀前来,计划陈阳民宿住下,出了航站楼,在高速路上她介绍说:“市区景点倒是不少,我知道你也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你可以去爬爬山,钟山有个三清宫说是挺灵的,山上还有棵千年松,你想去的话,可以看看。景色不错,还能锻炼身体。等你下山,我们再去……”

      次日一早,李恒便来到钟山,穿着简单轻便的运动装备,腰上挂着一个腰包,放着随身物品。路上人往来不绝,奇葩的是一路上蜈蚣层出不穷,逼得李恒摘下眼镜,提心吊胆的爬到山顶,暗暗决定此生只来一次。李恒眺望城市风景,打卡拍照片,买水休息过后,准备下山。找了另一条路,李恒“尾随”在三人后面,假装做伴,怕极了蜈蚣,给自己壮胆。走了半个小时,听到一女声说:三清宫到了。李恒望着一个被不少竹叶挡着的建筑,隐约还能看到一些破旧的木头,没想到,三清宫这么古老,又往前走了几步看到一扇门,开着大半。李恒想着来都来了,进去看两眼,再走呗,抬腿迈过了门槛。

      三清宫意料之中,正正方方的院落,院中央放着一座三足圆鼎,鼎中燃着各式的香火。对着正殿,蒲团铺在地面上,中间隔着圆鼎。正殿供着神像,不断有游客男女上前拜过。殿外桌子上摆放着一些铭符,玉器佩戴首饰和一些经书。意料之外桌内坐着的,是位女道士。

      李恒暗暗好奇,瞄了几眼,她身着青色道服,头顶束发插簪,发线裹着黑色圆巾,有些泛白,样貌倒像个青年,面色红润,眼神深邃,似乎在透视李恒,嘴角还挂着可疑的弧度,不寒而栗。李恒暗叹,也是让我碰上女生男相的人了,不在多想,转身准备离开。

      “这位香客,请等等,”道长叫住李恒,“既然远来,为何不多留片刻?”

      李恒抿嘴,凝视道长,没有答话。

      道长见李恒防备着,温和地笑道:“贫道道号自宁,李香客与贫道有缘,不防稍坐片刻。”

      李恒谨慎说道:“多谢道长,我还有事,朋友还在山下等我,就先离开了。”脑补了许多女子被骗后,以泪洗面的场景,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好。

      自宁道长见李恒戒备心重,便不再多劝,温和笑道:“也罢,香客与我还会再见的,临行前送您四字’福祸相依’。”说完,行了拱手礼。

      李恒颔首,转身快步走向前门,出了大门,暗自庆幸逃出生天,回首仰视匾额用繁体字写着“三清观”,三清观?不是三清宫吗?一样的吗?李恒环视周围没有千年的松树,满枝的红布条,或者有铁链和锁组成的锁头链。只看到一棵小松树,与李恒一般高,走近看,树干还没李恒的小腿粗。

      李恒心有疑虑,这陈阳不会骗我吧,不应该呀,骗我也没好处,还是说我没找到那个千年松树呢,还是先下山找陈阳问问吧。那道长应该唬人吧,哪有什么福祸。李恒脚步不停快走着,和上山不同,这一路上没见有人上下,她疑虑加深,拿出手机,想打给陈阳,却没想到手机没信号,更是没有网络。李恒有些害怕,明明上山时还有网络信号的,咋去个道观就没了。这道观有什么邪门的吗?还有屏蔽信号的功能?难不成为了道士们专心修行,安了屏蔽器?

      李恒思绪凌乱,但脚下速度不慢。不远处有个小亭,李恒快走了两步,不休息,理理思绪也行啊。道长说临行前的“福祸相依”是什么意思?离亭中还有两步远,便看到一个青布的包袱,布上有个黄色信封,还压着一块石头。这是什么情况?李恒第一直觉反应:这,是给我的?出于礼貌的喊了两句:“有人吗,这是谁的包?”无人应答,有反应的只有那几只被吓飞的小鸟了。

      李恒经历了严酷的思想斗争,包括该不该打开,打开方式,会不会有毒,里面会不会有炸弹,并对包袱进行了测试,和“开包”录像,以下不一一赘诉。

      李恒打开信封,黑字写道:“李香客,本想向你说明原委,奈何你已做出了选择。从踏出前门的那一刻起,你就来到了女尊国度,在这里你会有美满的新生活。包袱里有衣服和些银两,足够你生活一段时间了,还有不要来寻我,在合适的时候,你会见到我的,见面的时候,希望你可以给够“香火钱”,自宁留。”

      在李恒读信的同时,一位身着华袍的女子,已经走向了道观的后门。

      在现代,李恒是一名普通的90后,是个没房没车、不婚不孕、无欲无求的佛系青年,唯一想的是退休安享晚年。

      李恒坐在石墩上,思绪凌乱,穿越了,有人给我补给,还意图敲诈我,很好。突然身上一颤,有些冷,李恒才发现原来郁郁葱葱的树林,都变成了秃树枝,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了了无生趣的枯木。不知道这时代的医疗条件怎么样,可别感冒生病了。李恒展开衣服,听到声脆响,一块玉佩掉到地上,还带着根红绳,李恒拾起,在手中翻看一下,这玉佩透亮无暇,应该值几个钱。随手扔到包袱里,马上套上衣裤,开着小岔,幸亏不是很难穿,换上布鞋。玉佩撞在一块木牌上,大概和手指一般大小,刻着字体,写的什么不认识,大概有个李字,李恒猜想可能是身份牌吧,像身份证一类的吧。李恒又把带的挎包,眼镜,信封放到包袱里,打包好,下山。

      茶馆里,小二用块方布垫着铜壶把手,提着壶问:“小妹,添些水吗?”
      “添,”李恒回神,又笑笑“辛苦了。”
      “嗨,应该的,”小二添完水,又顺手,擦了桌上的水渍“小妹慢用。”

      李恒上下山不是一条路,也不清楚方向,只是沿着车辙慢慢走着,看能不能顺路搭个车,没多久,身后穿来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陈旧的木椅又受到摧残的声音。

      李恒摆了摆手,等牛车来到跟前,看了看车上拉着成筐的蔬菜,主动开口问来人:“您好,是要去县城吗?”

      “哎,是去县城的,”农人回复,又说“上来送小娘子一道吧。”

      李恒从车后绕到右侧上车,路上怕她问起什么,总是先人一嘴提问,一路下来,李恒对这个县有了大致的了解

      到了县门口,看着几米高的城墙,厚重的城门,江城县。李恒感觉有些虚幻,又有些真实。在城门口站住脚,李恒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一些个高大粗犷的“女子”,女性的第二特征好像都被打磨成了胸肌,好在有些看着文雅些的,特征比较明显;男子胸口依旧很平坦,不过人数少些,旁边一般还都有女子,或抱或牵着孩子。街上人声嘈杂,叫卖,杂耍,说话,哭喊……人们往来不绝,街两边店铺林立,规整有序,酒铺,茶馆,米铺,客栈,当铺……可以去当铺看看。李恒边走边看,对比看了几家客栈,在南城墙找到一家实惠些的住进去。
      李恒花了两天的时间,接收这世界的信息。女尊,女子大多孔武有力,即便是学子文生,也没几个身体纤细的,像李恒165的身高,只能叫做孱弱。这里女子身高大多六七尺,入朝为官,入伍参军;男子的话,一般深居简出,管理后院。和女尊小说描写的差不多。只不过李恒现在的身高,让人以为是十三四岁的小娘子,所以小二叫声小妹。适应了人类外形变化,了解了一下现在的经济条件,铜钱和银锭兑换率1000:1,但根据铜银成色不同,一般会有浮动,也有银票,但只有商人或商会之间会流通。
      道长给了三两碎银和两百铜钱,还好这里的购买力大,在客栈连吃待住一天30文钱,通铺一天吃喝20文,李恒怕晚上睡不着,还是要了单间。其他一文钱俩馒头,米的话,一斗米60文,换算下来5文一斤。
      李恒在客栈住了两天,了解了简单的时代背景,只是李恒不死心拿手机给110,119打电话,都打不出。李恒终于面对现实,出来适应新生活,企图寻找生计。只是天气阴沉,没过多久就下雨了。李恒在茶馆坐了近半个时辰,见雨不停,起身去柜台结账,打算沿房檐走回客栈。
      “掌柜的,结账。”李恒边说边从腰带里翻钱。
      掌柜身形中等,面容宽厚和蔼,身着一身褐色布衣,和善道:“小妹,下次来点壶大叶茶,一起算账,今天就免了。”
      掌柜说的委婉,李恒面色一红,拱手道:“多谢,不知大娘子贵姓?”哦,这里凡是三七成年后,都叫大娘子。
      “称我大姐便好,下名张叶”张叶抬手将李恒扶正身子。
      李恒手又拱了拱,道了谢,便往客栈去。客栈离城墙近些,沿街道往南走,到城墙往东一拐就到。李恒沿着屋檐走,倒也没淋湿,只是这三月份,风一吹,还是透着寒意,回到客栈,跟小二要桶热水,多付5文钱。关好门窗,洗完澡,便睡下了。
      次日一早,李恒被肠鸣叫醒,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蓝色的床帘,木制的桌椅,温和的阳光透过窗纸,映射到房间,李恒抬起右臂,横放在眼睛上,暗道:“不是梦啊。”过了一会儿,李恒似乎更清醒些了,掏出枕头下的手机,看了下时间9:18。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