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理科学渣日常1 ...
我想我是忘不了《一代宗师》里的那句台词了。
“叶先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根本没有看过《一代宗师》,只是在我高一的那一年里,王家卫与《一代宗师》正是最为语文老师所青睐的题材,对应的,“相形见绌”的永远是“充斥着拜金主义腐朽文化”的《小时代》。
可是我就偏偏对这句话心有所感。我想我曾在哪里见过刘偃,究其是在何处却早已忘怀,大约是前世?令人发笑而已。但是真正相见那一刹那,东风落瓣中惊鸿照影、故人归来的感觉却不似作伪,就像血液在心房中激荡。
见到他,像是纵横棋盘上已然预设好了每一步,哪怕走错了一小步,或许就是人海擦身,永远触碰不到对方炽热的灵魂了。
我初三的时候,他恰好高三,很不幸,没有和任何的言情男女主角一样,我们当时压根不在一所学校。我在桌前做着物理《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时,他大概在相隔15分钟的另一所学校里刷着SAT真题,是的,他已经要出国了,我们两个连面都没见过。
然,命运与造化真是一双纤长的手,令人战栗着,想起爱丽丝·门罗的《播弄》,几句话便可以相逢而相爱,一个误会即可离别而寂寥此生,谁也说不清自己的轨道。
之所以感叹命运的瑰奇是因为,我当时为之努力奋发的中学并非刘偃的母校实验中学,而他早已根本在筹划着飞向美帝,一个全新的世界。
恰到好处的年龄差,他毕业,我升学。离学校近到怎么转弯抹角都不肯能让我们遇上的家似乎早已确定了此生并无相逢的可能,然而,谁也逃不开,命运的爱戴。
我的估分出了岔子,流着眼泪挥别一中,上了他的母校实验中学,而他当时已经功成身退,成了母校的骄傲,考出了SAT全省最高分,他的名字在全世界刷着屏,让我让我这个“村里人”第一次听说了常春藤联盟。
对,我坐在台下,一遍一遍地听着老师们以追颂先烈的口气赞扬他的丰功伟绩,心里却已烦躁不堪。当时的我,六月考完中考,七月中就被实验中学召集,参与实验班培训课,说白了,就是传说中学生厌倦、老师苦逼的暑假上课。燥热的七月天里,我对这样一个往届的大神全然无法产生任何的绮思,满心只有一念尚存——我,想,回,家,吹,空,调。_(:з」∠)_
我连崇拜他的力气都没有了。与心仪高中失之交臂的痛苦、夏天的闷热浑浊,让我的心已经经不起一丝的波澜。我开始嘲笑起初三努力得死去活来的自己,再也不想认真努力了,因为我相信命运了,每个人似乎都是规律运行的天体,在自己的轨道上,在冷漠的宇宙中,互不相侵,向着既定的轨道奔向毁灭,策马难及。
周围人细细碎碎的感叹并不能撩动我的心,我默默地撇过头,窗外青灰色的天宇,似乎昭示着下一场大雨。
如果早些知道他该多好?
如果早些知道他又如何。
我还在那个滨海城市的炙热阳光中模糊了视线,他就已经漫步于暖阳之中的纽约。像平行时空,本即无欲相遇。
每天上课的间隙,我就跑去幽寂森然的图书馆小憩。图书馆最末端逼仄的小空间,像是日本文学推理小说中校园欺凌与凶杀最常见的场景布设,一排大概仅有A4纸张宽度的小桌面上,一束斜阳透过灰绿染尘的窗帘照进这个幽闭的境地里来。我真爱这个地方,这种如同与世界隔绝的畅快感,让我觉得自己一瞬间也成了“孤独国主”一流的人物。
和其光,同其尘,如梭的岁月一帧一帧地没入尘寰,似乎格外地有闲情韵味,当然,那是整体画面的舒适感,然而究其深处,一抹一手的灰当真让我无以发散满腔的矫情文气。
我也不总是看书,偶尔也趴下睡觉。博纳科夫的书最让我发困,但我相当喜欢受虐,打着哈欠看《洛丽塔》,看着亨伯特·亨伯特那纠结、狂乱的情事,我整个人几乎都要爆炸了。可能是这样的情绪太过强烈,以至于我在那天的午间浅眠中辗转出了一个离奇的梦来。
我在图书馆里飘,这可能是因为我太信奉“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了。我带着惯性坐回了进来新发现的小空间里。然后,就发现,我有了一位意外来访的“子民”。陌生的、难以看清脸的少年端坐在我的身畔,那样谨细认真地看一本书。他是那样静穆,就好像身处旷大的宇宙中的一片枯叶,凝伫于书上的目光都带着孤寂地气息。他分明是那样陌生,但,见到他,为什么使我感到内心最深处的隐痛?
不过是一个梦而已,几乎窒息的闷热中醒来的我,还是那么有自嘲的勇气:对着窗户都能隐隐照出我庸常的脸,我却总是浮想联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成为这样一个满腹矫情、内心细腻到近乎病态的人,明明我不读亦舒、不读张爱玲,很少看闺怨、宫怨诗。
选拔考试考完,我感觉自己啥都不会。但很不幸,我还是被选进了实验班,这真是个令人遗憾的开头,对于一个言情女主角而言。没有一个女主角的高中生活是整天努力读书的,总不能每章的内容都是——“今天学了一次范式,我感觉自己完全不会,作业也不会做,然后那个A他教我用诱导公式做了那道题,我的心脏因为这道题跳的很快,啊,老师给了我一个勾,我决定一定要和A这样既聪明还会三角函数的男生在一起,本章完。”
但我也确实不负众望,我并不适合学理科,一开学,物理、数学就开始红灯频亮。坐在讲台下,我感觉我的老师们讲课的方式像是再演偶像剧。“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都会了吧?好的,翻开书本47页我们来做一道习题。”
我的同桌席玲玲是一个脑袋特别好使的人。至少在我为数学老师而如痴如醉、痛苦懵逼时从来没有在她身上找到一丝血脉相连的认同感。准确的说,我周围一圈人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呆滞的那样浮夸。直到发卷子,我往往不是倒一,我才意识到,他乡才有故知啊。
就这样,我把锅甩给了老师,快乐地放弃了物理与数学两门课,每天在数学课上安静如鸡地偷看小说,数学老师用几何画板弄出了一个幂函数,我冷静地笑笑,觉得这图挺好看的,之后继续看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当物理那个永不停息作死的小木块在和好基友弹簧玩耍时,我已经知道了“丧钟为谁而鸣”。
我不太愿意再努力了,面对永不见长进的分数,我在一开始难以自已的悲哀、毁灭性的打击、戏剧性的纠葛之后,选择了理性而麻木地成长。我学会了随波逐流地虚度光阴,也越来越矫情孤僻。高傲的心在现实的冷窖冰窟里颤抖,我几乎丢失了我自己。
南国的冬日没有霜花做的裙摆,只有一份凄湿的冷透过空气渗入我的肺腑,我的心中隐约有所渴望,这是每个loser的固有姿态,然而面对着永远六七十分的单元卷,我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期待的。
高中的青少年总是喜欢把天天去图书馆的人称为“学霸”,实际上,都在一个班级里,分数多少都在卷面上躺着,心知肚明他人的惨淡。翻看一本书,我偶尔也犯点矫情病,现实地想一想,别人都在和曲一线、薛金星、王后雄私会呢,我这样悄悄与王小波、马克·李维见面会不会不太好,但偏偏脑子和手是分离的,我就是例行地满想想而已。人对自身不擅长的东西往往怯懦,却怯懦就越后退,最后直到退无可退才反映过来:已入死胡同。我也就满说说,人对于说出来,往往头头是道,但真正“知行合一”的人永远是以“百年”来计数他们的出生年月的。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羊肠小道就像是河西走廊,一边是高耸的祁连山,一边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或眺望天下,或误入迷茫。我并非天生的理想主义者,但自制力绝对差到出奇,我以为自己心里有一把“上帝的标尺”,告诉自己:李静川,今天看到50页必须停下来去做《五·三》。然后,这个标尺永远一种无底线、无节操的方式伸缩变换。
“川川,去睡觉了。”我妈的声音透着们震动鼓膜。呵呵,又是一个十一点,我也就看到了125页,一点也不多,我的,《五·三》依旧含羞带怯,透露着少不更事的芳馨,令人嫉妒的崭新。为了做一点点作业以弥补我过去九年作为一位“优等生”的自我认识,我一般会在昏暗的小夜灯下,写下几行如祭祀仪式用语的数学证明,然后留下所有的难题与第二小题,去学校抄我亲爱的作业供应商,伟大的席玲玲同学的正版一手高品质作业。作为一位物理课代表,她热爱着理科的作业的一切,包括它的每一个计算步骤,以至于我往往需要选抄其中几行才能在早读时间顺利抄完。
比较尴尬的是,由于席玲玲的字比较后现代风格,带着点抽象主义的味道,一般的老师很难在不产生头晕、目眩、眼花等多种生理情况的问题下看完,故而老师们一般比较青睐我抄的那个版本,每当数学老师表扬我的作业步骤完整、字迹工整、解答认真、态度良好时,我很认真地觉得:尴尬症可能是绝症。
我本身自控能力差到不行,又热衷于逃避问题,当我在理科学习中感受到一阵阴冷的绝望时,便开始看小说,纸质的、电子书,一流的世界名著,三流的无逻辑升级流网络小说都看遍。我告诉着自己:“李静川,看半个小时,然后把物理写完吧。”
半个小时过去,望一眼身后的门,门纹丝不动,我妈不想打扰我学习——在她心里,我一直很努力。
然后我半是愧疚不安,半是兴奋雀跃,轻轻松松地说服了自己:“反正物理也不会做,再看半个小时,做几道题,剩下的抄席玲玲的就好了。”
之后就是无穷无尽的半个小时,乃至三更夜半,更深漏断,通宵奋战的光景。
本文源自作者高三一个个脑袋混乱不堪的温书假,故而画风诡谲。
能正常食用的宝宝们请留个评吧(づ ̄ 3 ̄)づ
全文文艺与逗比齐行,力争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理科学渣日常1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