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从帝都到庐阳的高铁,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里,她就这么一直安静的坐在我的身边,安安稳稳,真真实实,任由车窗外的光景飞驰。异样的安心就像是拥有的感觉,所以即便是什么都不做,不说话,不看手机,不看书,也没有感觉到时光的漫长。其实有时候感觉到时光的漫长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只有漫长的度过里察觉到时光的真实存在和流逝,当然,若只是时光纯粹的存在着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它在我的精神上留下这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毫,甚至是更细小的时间单位的步伐的痕迹,我借此知道我是真实的存在着,知道这世界是真实存在着的。而那时时刻刻的滋期待,煎熬,还有其他的滋味,和一个个或琐碎,无理还有其他定义的动作都是痕迹。
我想我应该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哲学家。
趁着她的睡去,我细细地看着她的脸庞。似乎不管是怎样跳脱或者说是古灵精怪的女子,熟睡的脸庞肯定是带着文静的美。在这车座上,她肯定没有熟睡,尽管我在旁边是那样的让她安心。我在没事做的时候,就喜欢找出各种奇怪的问题,然后又极力地去找个好的解释或答案,这也或许就是我不怕空闲着没事做的一个凭仗吧。
到庐阳后需要转车,我们不想坐着绿皮火车,因为剩下不到一小半的距离坐火车估计要花费比前面更多的时间。仅管我以前总是喜欢坐着深夜的火车回去,漆黑的夜,长明的列车,车窗里迷糊的人,车窗外昏沉的世界,偶尔经过一个灯火繁烁的城市也听不到声音,看不清楼栋,这样的风景怎么也看不厌。其实应该是那样的我还太年轻,还感受不到时光紧要,就这么肆意地挥霍着。
可我知道梦笛是不喜欢这样的,而且她已经睡过一觉了,不过坐长途汽车也要三个小时。我想到这便幸灾乐祸起来,这可是她自找苦吃,而且深知道,一般厌烦了奔波,就会对安定下来有格外的欢喜。想来还未到我的家乡,她就已经对那有一丝喜欢。
在车站居然遇见了郭晓,三年不见,容貌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那样有着偶像剧主角般的俊朗,在我所见识过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比他皮囊更好的人了,是的,是皮囊,他一直就是个带着一副好皮囊的“人渣”般的角色。从初中到高中,他有太多的“莺莺燕燕”的女朋友了。莺莺燕燕不是指那些女孩的为人心性什么的,仅仅是因为那些名字里不是带“莺”就是带“燕”,有一时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有这个喜好。除了一个邓玉,一个杨婵,我还清楚地记得着。
容貌虽没有变化,却少了很多熟悉的感觉,最明显的就是那总是挂着嘴角的孟浪戏谑般的笑意不见了,说话也不似从前那么张扬,还有就是从前与他对视时总觉得他眸子里散发着光彩,实在与现在平淡安然的眼神相差天地。他是最放荡不羁的,与云霄的傲视一切的不在意不一样。很难想象是什么让他失去了那些,而得到这些。我突然有种英雄迟暮,将相归田,难再意气风发的感受,荒诞却真实的感觉。
他是来送女友的,自己却是买了火车的票,两人刚从哈尔滨回来。他颇有意思的看了看我和一旁的梦笛,似乎以为她是我女朋友。便笑着和她打招呼:“海天眼光很好,当然你的也不错喔。”梦笛只是笑着回应却不说话,抓住我的手臂往前挡了挡,给人一种初见家人而羞涩的感觉。我见此番情形,也罢,我也懒得解释,省得麻烦。
匆匆一别,还好我两家离得不远,约定回去后找时间好好一叙。
没过多久汽车就发动了,这次车程对她估计就是漫长了,高速上也没什么可看的风景,而且行车也不如火车那样平稳。不过他倒是对郭晓和他女友的事赶上兴趣,就发着短信问我。
其实我虽然不排斥这样的交流方式,却也算不上乐意,毕竟有些情绪并不是文字能够表达清楚了,还需要恰如其分,自然透漏的语气。而且如果不是傻,我早该想到她是听力出现问题了,不然如何能在一个如此熟悉的人面前把他的话置若未闻?事实上,具有文艺天分的人虽然会理想天真,却也敏感,他们应该是最难改变的人之一。就算和她在一起我会傻上一点,也不会傻得透彻。
......
我和郭晓是初中同学,同班的同学,还做过同桌,加上趣味相投,就成了极好的朋友。那会因为学校离家远,所以我是住在学校宿舍的,我们班有两个寝室,算是住宿生较少的班级了,因为少许好自由的是在学校外面租住的,还有不少数就是家在附近的。他就是那少许“好自由”的学生之一。
他那租处我去过几次,是一处老旧的大房子里,以前是个医院,中医结合的那种,所以在周围十里八村很有名气,从不断缺过人,我也在这看过几次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大门口吊着药水,暖暖地阳光让人在长木椅上眯眼欲睡。
他是和照顾吃住的奶奶还有读小学的弟弟妹妹在一起,两张床靠着两面的墙,呈一个大写的“L”形,我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有种狭促的感觉。这里以前是间病房,东西虽然换变了,却还有股残存的中药味,十几年的气味不是那么容易掩去的。
趣味相投的人是最喜欢斗嘴的,特别趣味在文学上时。我和他同桌那会,早晚读的时候总免不了比上几句,或是诗词对接,或是咬文嚼字的相互辩驳,或是比记忆力的背诵。
初中的教学楼坐北朝南,三层楼高,简单的安排着每一层是一个年级的教室,所以从初一到初三就是从三楼到一楼的距离,楼的西南角有片小竹林,用高墙为了起来,刚好在我们教室的前面,它们长青不变,让在窗口里捧书度日的人不觉时光流逝,等到回首才恍然若觉。不管是怎么艰难困苦的日子,不管是如何漫长的度日,在经久后的回忆里都是时光匆匆的。不管是旧楼建新而老师教书如昔的物非人是,还是同学散落而那棵树,那条路依旧的物是人非,都容易感染这种情绪。
从刚到那里时,我就一直想着翻过高墙,进竹园里走走,直到毕业时都未如愿。尽管在三楼上就可以看得清,里面的荒芜,除了满地年积的枯黄竹叶,和几块因长久不见阳光而斑驳难看的石头,可在外面看何在里面看,终究是有很大的不同吧。那样的墙其实并不难翻过,小的时候的我翻过比它更高的墙。
除了邓玉的事,其它的我知道不多,能做的也就是多年后别人告诉我时的后知后觉地唏嘘。难以想象,如此好关系的朋友,还有着这样的不了解。不过这并不是我所介意的,因为那时的我,也有着不少的秘密,那样的年纪才正是容易发生秘密的。
邓玉有一束及腰的秀发,用丝巾扎着。窈窕的身材,特别是走路时带着小跑,最能凸显出来,她总喜欢小跑着,不是抱着本书就是拿着个本子或水杯什么的,大概是因为每顿回家吃饭就赶了些。只是因为近视的缘故,偏除了上课又不戴眼镜,所以飘忽的眼神,加上飞扬的风姿,总让人觉得有几分高傲。可她偏偏不是骄傲的,不是如沈星辰那样的。
郭晓不知道什么时候写了一篇故事,古风的。
那时我虽不是和他同桌,却只有一条过路之隔,很近的距离,只是前段时间买了除西游记外的三大名著,当时正赶读三国演义,少了些玩闹。可以当作一件笑料的是高中过后我最喜欢的反倒是西游记,几经翻阅不释卷。
邓玉坐在他前桌的前面,我在左侧倒是比他看得贴切,读书久了抬头可见。
等小说传看七八个人的时候我才看,不只是幸好还是可惜我的“这么晚”看到,一遍之间竟能意气风发的之处其中奥秘,一时全班哗然,都知道了他是喜欢邓玉的,只是一阵的风波在两人均无回应的沉默中渐渐平息,就像前不久我和伍彩的流言。即使我那是假,而这是真,却有着一样的结果。
那样年纪的我没有丝毫顾忌地道出别人的秘密,不意伤害到的人,却能成为走到最后的朋友,郭晓如是,邓玉如是,杨婵亦是,至于原因,当时不懂,后来不懂,现在懂了。所以我才对那些过往有着深深的遗憾,大概正如黄均所说的“守着秘密的人最悲哀。”
或许守着秘密的人并不只有我一个,有些后来被看破说破,如杨婵,伍彩,吴成,有些还不被知道着,如我,也肯定也不只是我。
这些事我不知道具体是发生在哪个时候,连季节也分不清,回忆里总觉得所有初中的事都发生在初三,除了刚进校门的那一时狼狈与兴奋。这大概是生活太多的是平淡,能够混乱记忆的视线。
初三那会,郭晓在外面租住,伍彩在外面住,杨婵在外面住,邓玉在家住。而我还住着学校宿舍,所以才自以为着这时日的太平淡,才会莫名撞见杨婵中午饭点时一个人在教室里突然落泪,才会在全班缄默吴成为何突然逃课时不动声色地奇怪着,才会在晨会时看到台上因打架被批斗的郭晓而诧异万分.......
这些都没有说,也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我就一如当年我说知道的尽快完述这个故事,尽管梦笛的眼神是那样地怀疑和不满。
“那后来呢?”她紧问道。我本来就是不擅长叙述故事的,何况就连我自己知晓的也是毫无次序的,而此刻用文字叙说,更是语无伦次的。
“后来啊......”我唯一能清楚记得初中时期时间界限的只有两件事,刚进初中时,疲惫和希冀同时显露的眼睛里看到那宽大古板的铁大门时的情景,而再回忆起,更是能看到自己那狼狈地的样子。还有一件就是刚升入初三时,邓玉的那束及腰的秀发剪成齐耳短发,虽不乏美感,却丢失了我所熟悉的。
“后来我发现邓玉剪了短发,这算是他们之间风波平息后唯一的异样。”我这时抬头,车窗外是一片田野,庄稼收成后的荒芜在外人眼里总比不上作物满长的好,心里油然而生种怅然若失之感,明明什么都不是自己的,连风景也不是,我固执地认为风景是画家的,诗人的,是汗流浃背的农民偶然伸腰后轻松,他们或在画它,或本身就在这画里,尽管它们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可我偏不是形而上学者。
她应该是想到了什么,沉思了半会才继续道:“他很像一个人,所以我才想是什么样的经历能把人变成这样。”
我突然想到了黄均,可是他远在哈尔滨,不可能和梦笛认识的,或许还有其他人吧,世界这么大。
“再后来其实里中考已经不远了,本以为会平静地度过。可有一天学校突然冒出杨婵出车祸的传闻,那天是星期一,初夏里东风断续,那片园竹已换过了一层叶子。”
“之后就再没见过她了,这件事平息后,世界也好像一下子安静了,时间又恍惚地度过,直到中考后,才知道吴成只参加了语文考试就突然消失了。这还是从班主任那里知道的。”
“其实到初三,大家心态的变化都很巨大,我自己就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学习着,留心在别人身上的时间很少,对当时郭晓毫无改变,似乎更甚的玩世不恭地行为并没什么感觉,反倒是后来回想起来才发觉这种“不变化”的异样。”
不长的故事,即使是我毫无保留的说出,也不能一直讲到汽车到站,讲到我们到家。所以该有的沉默还是会沉默,沉默不是没有声音,汽车飞驰的声音,乘客谈笑的声音,移动电视的声音都在,所以这沉默才不至于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