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少主情深系灵均,窃窃私语意不宁 ...
-
成都,皇宫,朝晖殿后院
姜维:皇上不要打了,臣明日就要出征,军中还有事情要处理呢。
皇上:不行不行,朕请了你好几次,每次你都没时间,今天可算逮到你了。
姜维:皇上抬举臣了,二爷工夫也不错,宫中还有其他侍卫,都可以跟皇上比试啊。
皇上:都比过了,他们要么不跟我真打,要么就有公务在身,这样我根本不能长进。伯约,你就再跟朕打半个时辰,再指导指导我。
姜维:那,好吧,就半个时辰。
皇宫,皇上与姜维比试完,正要去看望太后,路上经过勤务所,一群宫女和太监在欺负一个宫女。
福源:都住手,你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欺负她一个。
太监和宫女们看到是总管来了,乱哄哄地都吓跑了。
福源:皇上,是奴才管教不严,惊扰了圣驾,求皇上恕罪。
皇上:这些太监宫女也才刚刚进宫,以后你好好看管就是了。这个宫女怎么了,他们为什么欺负她?
福源:这奴才也不清楚,奴才去问问。
福源:你叫什么名字啊,他们为什么欺负你?
这个宫女叫怀柔,被人弄哑了嗓子,说不出话来。福源看她支支吾吾,就急了起来。
福源:你倒是说话呀,哑巴了?
怀柔无辜地看着福源公公,受到惊吓,楚楚可怜。
皇上:她,不会是个哑巴吧?
福源:可是新进宫的宫女怎么会有哑巴呢?这个宫女奴才有点印象,干活儿很利索,很勤快,可是为什么说不了话了,奴才真的不知道,还请皇上恕罪。
皇上:哪那么多罪啊,你先起来。不能说话有不能说话的好处,你,真的说不了话?
怀柔使劲地点头。
皇上:那就一辈子不要说话,不然让朕如何信任你?
怀柔有点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
皇上:你愿意一辈子只为朕办事吗?
怀柔还是点头。
皇上:朕不管你是真哑还是装哑,朕要你一辈子都不能开口。如果你能做到,那就跟朕走,如果不能,那就留在这儿。可是你要是留在朕身边却背叛了朕,那就要想好你的下场。福源,我们去长乐宫。
福源:诺。
二人走了一会儿没见怀柔跟上来,可皇上从长乐宫出来的时候,却看见怀柔顶着太阳,恭恭敬敬地等着皇上。
皇上:福源你看,这样的话,就把她安排在朝晖殿吧。对了,你不会说话,那你会不会写字啊?
怀柔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福源: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皇上:会一点儿?
怀柔点头。
上完早朝,皇上在书房批阅奏折。
皇上:好无聊啊,整天都没什么事做。
福源:皇上的折子都批完了?
皇上:丞相把有关军队和外政的折子都自己批了,就给朕剩了几份无关紧要的,一会儿就批完了。
福源:那皇上再去跟二爷练练武?或者去花园散散心?
皇上:不想去,我还是写写字,想想菱儿吧。
福源:皇上,恕奴才多一句嘴,皇上等了菱主子也快一年半了,太后也提过几次选妃的事,可是您都说再等等。皇上,奴才听说,孙夫人也有意让吴国的琬琰公主与我们蜀国联姻呢。
皇上:什么琬琰公主啊?我听都没听过。还有,哪个孙夫人啊?怎么替朕做主呢?不会是,孙姨娘?
福源:对对对,就是孙夫人。
皇上:难得孙姨娘还这么关心我,可是她不知道,菱儿对我来说多重要,我怎么能因为后宫空虚而娶其他女子呢?所以只能辜负姨娘的好意了。
福源:如果张小姐知道皇上的心意,一定会很开心的。
皇上:哎,不对,你从哪儿听说这件事的?
福源:早朝前奴才在太崇殿外听费大人说的,但是不知道早朝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上奏,可能是东吴那边只是一个提议,并没有决定吧。
皇上:不对,福源,你快去请费大人进宫来。
费祎:皇上,不知皇上找臣有何事?
皇上:东吴与蜀国联姻的事情是否属实?
费祎:皇上已经知道了,东吴确实有这样的提议,但臣知道皇上您不会同意的。
皇上:您是菱儿的师父,您懂我在顾虑什么。但是我就怕东吴像当年丞相一样,希望把联姻的事情在蜀国流传开,到时候人心所向、水到渠成朕想拒绝就来不及了。
费祎:皇上说的也正是臣担忧的,我们既要委婉拒绝,又要给足东吴面子。
皇上:好,现在务必封锁住消息,千万不能让这件事在成都和所有蜀国辖地扩散,朝中官员和皇宫内部都不许提起这件事。
费祎:臣一定做到。
福源:奴才也马上去通知下面的人。那皇上,要不要找太后商量一下?
皇上:后宫的事还是得太后决定。好,朕现在就去找太后。
长乐宫
太后:皇上来了,哀家正想去看看皇上呢。
皇上:太后,朕有要事要和太后商量。
太后:你们都下去吧,皇上,到底出什么事了?
皇上:有传闻说,东吴有想与蜀国联姻的想法。如果是真的,我们可得小心提防啊。
太后:怎么这么说啊,蜀吴联姻,先帝与孙夫人不就是很好的先例吗?何况,现在的后宫空空荡荡,如果吴国的公主嫁过来,既加固了两国邦交又充裕了后宫,不是两全其美吗?
皇上:朕以为不然,虽说是孙姨娘提出让公主嫁到蜀国,但是孙姨娘的地位也不能决定一个公主的婚姻大事,背后必定有孙权的支持。太后您说的对,现在朕的后宫空无一人,吴国就是看到了这一点,那这位公主嫁过来,就是冲着皇后之位来的,就算不为后位,两国必定会有连年不断的物资供给上的来往。现在蜀吴两国都处于连年征战的状态,都没有富余的物资,我们不贪图人家的,也不想贡献自己的,因此说,如果蜀吴联姻,那我们的代价就太大了。
太后:哀家知道了,你说这么一大通不就是为了不娶吗?哀家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如果吴国正式提出联姻,我们怎么拒绝呢?怎么拒绝都是得罪人。
皇上:这个我也没想好。太后您有什么好主意?
太后:如果我们后宫充裕,那孙权可能就不愿把女儿送来了,因为既然当不成皇后,那还委屈地联姻干嘛呀?没有丝毫利益,孙权不会做这样的事,他的公主又不是嫁不出去。皇上,你觉得呢?
皇上:太后的意思是,让朕先娶妻?然后让东吴断了联姻的念头?可是我是,非灵均不娶的呀。
太后:皇上,哀家知道你的心思,但是自古帝王哪有只娶一个后宫只有一人的道理啊?更何况,那个张小姐一时半会儿也不能进宫啊。
皇上:可是....
太后:皇上,你就当是权宜之计,为了不得罪东吴,先娶一个女子,让东吴死心而已。
皇上走后,太后的侍女苗芪上前。
苗芪:太后,皇上终于要娶妻了,您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太后:哀家是很高兴,没想到,被东吴这么一强迫,皇上还真扭转心意了。这话千万别让皇上听见了。
苗芪:奴婢明白。
太后:哀家交待你留意的适龄闺秀,有没有眉目啊?
苗芪:奴婢探查了十几个适龄的大家闺秀,其中,尚书令李严之女李诗约,绵阳刺史沈泰之女沈碧沉,将军楚晦之女楚天一,还有就是太后您的外甥女陈葳蕤,这四个是最为合适的。
太后:葳蕤这个丫头,姐夫给他宠坏了,太过骄纵任性。李诗约,我听说甚是温婉贤淑,在作画上也颇有天赋,李严很是以她为傲。皇上真应该认识认识这个李小姐。比起那个不甚稳重的张灵均,我更喜欢诗约这样的女孩子作儿媳。
苗芪:奴婢也听说,桓侯的长女张小姐,不通琴棋书画,整日打打杀杀的,一点没有名门闺秀端庄娴静的样子。
太后:行了,轮不到你多嘴。
苗芪:奴婢知错了,奴婢不该多嘴。
太后:好了。我是不喜欢这个张小姐的性格,可是没办法,她是先帝指名要的儿媳,必定有她的长处,还是别小看了她。以后这样的议论,千万别让皇上听到。
苗芪:奴婢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