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春江孤月城 ...

  •   扬州,瑾城。

      光华万千,繁华落尽。绫罗香车引君往,红袖倚笑带醉归。

      千年名城扬州,历来为文人墨客流连之地,而扬州城里更为显赫名声的瑾城,名同江南小镇,却因扬州城千年留名的福泽与庇护,愈加得势,声名大大超过扬州。

      二月初四“鸳鸯渡”,瑾城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鸳鸯渡”前七七四十九天,未婚男女将亲手纸折的鸳鸯上祭“昭诩殿”,由驻殿高僧诵咒加持,到了这一天将纸鸳鸯放入荷花盏,内燃香烛,还愿后归放于鬼域河中,若荷花盏沿河而下而香烛不灭,归放者将得到天赐良缘。名曰“情渡”。

      月光满城,花鼓震震,烟花炮竹密麻成排,沿江而设,长筒状的花炮齐整而列,雀跃地期待着绚丽绽放的那一刻。
      放炮的小子手捂耳朵,斜躬着马步,提着长长的香引子,只轻轻一点,猫着身子便敏捷地躲开,笑着回望时,接二连三成排的炮竹已呼啸飞天,在如漆的夜幕里顽皮地绽放一张张笑脸,末了又拐了个弯在星空里散落了下来。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驻足观望的,手持摇扇闲庭散步的,有手持花盏归放还愿的,有临江虔诚祈祷的,江边柳树下观看斗蛐蛐的公子哥们群情激昂,吆喝着下押赌注,手提花灯的孩童追逐着嬉笑玩闹,小贩也乘着热闹摆着小摊吆喝起了生意。

      月光粼粼,江面泛着蒙蒙水雾,无数花盏凌波涓游,灿若星空,一派春江繁华。宝钏金丝镶嵌的官宦船只,三三两两泛舟江面,与点点渔火掩映成仙。远处临江阁楼上,斑驳晃动的身影,妖娆的舞姿,缭绕的云裳轻纱,歌笑声、酒令声、划拳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河岸不远处就是名闻天下的“鸾韵阁”,风流雅颂,远近闻名。品茗对弈、抚琴自在、琼花佳酿,歌舞升平……人生快事,皆倾于此!

      “鸾韵阁”从外观上看来,颇得道家易术真传。整个布局沿用了上古九宫阵格局,巧妙地将数字罗列的宫格,转换成各种不同器乐的琴案布局,构思精巧,古香格局。

      整个建筑分割成九个宫,每个宫外观看来,就象九个不同乐器放大的建筑版本,每个宫顶部列置了所属相应的器乐,有六弦琴、骨笛、八面琵琶、四弦古琴、十三轩洞箫……。

      宫中的乐器均由指定的乐师演奏,曲子难度极大,并非人人可演绎,这里的乐师被外人描述的神乎其神。“神仙掸指,仙乐飘飘,拨弹流峦,天音流淌”,只要来过鸾韵阁的人,都对这样的评价,表示极大的赞同。如此一来,更增添了好事者对乐师的莫明揣测。

      身居瑾城,此处却跳脱于瑾城繁华之外,更胜似一座孤城。

      孤烟笼月,寒水浸染。

      月光泻入大殿,散落俊逸的脸庞,落下星星点点。深红色的眼眸带着淡淡的期许,若有所思凝神倾注,愈发迷离的眼神带着妖冶醉人的魅惑气息,夜色里的曼佗罗香似乎又重了些许。

      夜色笼罩着幽蓝的深紫,在大殿里蔓延开来。黑色的袍身穿梭其间如鬼魅相行,衣厥在夜风里轻轻翻飞。

      大殿的黑漆雕篆柱子此刻旋转了起来,带着低沉沙哑的轰鸣。

      黑袍人飞身柱顶抽出黄缦布,轻轻一抖,长缦布倾泻而下,黑袍人迅速将缦布端的回勾嵌进梁柱的暗槽内,另一端被嵌进第二根梁柱暗槽内,第二根梁柱内的黄缦布很快被抽出,缦布上的回勾被迅速固定于第三根梁柱上。
      一盏茶工夫过后,十二根梁柱上的黄缦布被全部展开,梁柱上的图纹与黄缦布上的图纹严丝合缝,紧密契合组成一幅巨大的画卷。

      空旷的大殿,黄缦布被风吹的鼓鼓作响,画卷上的图纹傍着昏暗的夜色模糊而诡异。黑袍人轻身一跃,足点缦布,快速跃过几根梁柱,迅速将缦布上贴连的图纹块轻扯入手,迅速放入衣襟的锦囊内,大小想来有十来块。

      没过多久,大殿里的黑漆雕篆柱子向着反方向旋转了起来,暗槽渐渐吐出回勾,缦布被卷进梁柱内,倏地没了影子,大殿很快恢复了平静。

      黑袍人迅速撤出大殿,隐入偏堂,百鸟朝凤紫檀屏风后,黑袍人手托精致的荷花盏,将锦囊放入荷花盏侧的暗槽内,眼睛里流转着红色的异彩,带着淡淡的温柔。花盏中并无纸鸳鸯,只是于盏中书着一行字体——百年孤寂,默魂涅而生。

      雪影凌波,点水而过,水面上留下一道优雅轻盈的弧线,荷花盏被轻置入水,幽游花盏,星光点点,空气里散落着淡淡的曼佗罗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