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引子(二) ...

  •   岳秋澜见他不再推辞,面色才略有缓和,又道:“上次阿嫂让三哥带来的辣酱,秋澜极是爱吃,他日若与大嫂有缘相见,定要向嫂嫂讨教做法。”

      岳东篱也笑着点头附和道:“如此甚好,东篱也有口福了。”

      牛三慌忙答道:“小姐若是爱吃,我下次一定多带几罐来,或者干脆过几日就遣她上山来教你。”

      岳秋澜与哥哥相觑片刻,笑容一敛:“不必麻烦。不瞒三哥说,我与家兄恐怕不日便要下山去了。”

      牛三一愣,顿时半天说不出话来。听她如此说,今日竟是他与这对神仙般的兄妹最后一次见面了吗?这未免太突然了些!他还记得自己六年前那次误打误撞闯进这片竹林时,是怎样的目瞪口呆,惊为天人的。牛三结结巴巴地问道:“这…,怎么会这样?为何要走?要去多久?可…可还会回来?”

      岳东篱见他这副反应,忙俯身上前宽慰,笑容淡淡,语音平静:“三哥不必可惜,我们兄妹自是有重要的事才会下山。此处是我们的家,完事之后自然会回来。况且我们与三哥相识六年有余,虽不常见面,东篱却已将三哥引为好友。所以即算将来生出变故,我们兄妹俩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会回来看一看老朋友的。”

      牛三默然僵在那里,半晌无语。是啊,兄妹俩这等人物,就算自己这样从来不曾走出村子的浅陋之人,也能识得一二,又岂是这小小的一座深山,两间草庐留得住的?但思及此,心中却还是不甘:“公子与小姐要现在下山,是不是厌倦了这山里的生活?还是村里的人无心冒犯了两位,扰了二位清修?我们牛家村世代生活在芳逝山下,百年来未曾踏出半步。牛三听村中老人说,山外的世道艰难,人心叵测,不比家里,为何公子却执意要下山?”

      岳东篱闻言,抬头看了看满是雾霭的天空,低声叹道:“山中雾气霭霭,就怕山外也是夷靡一片,难有晴朗吧。三哥,不知你们牛家的先祖搬来这芳逝山有多久了?”

      牛三不知岳东篱为何有此一问,略一沉吟道:“牛三小时候,只知道有牛家村,不知道山外还有世界,父母每日耕地种田,也从来未曾向牛三提起往事。后来才渐渐听说,牛家的先祖二百年前为了躲避景朝始帝暴政,携族中妻儿老小逃难到了此处,见此地青山环抱,人迹罕至,便定居了下来,再也未曾出去。”

      岳东篱点点头,神色未变:牛家迁至此处,已是二百年了,那么他们岳家的先祖来这儿也有近二百年了。

      “牛家村民风淳朴,多年来不问外界事,自是不知百年来世道之变迁,大起大落。当年始帝建立景朝之后,不思民众才经过战乱之苦,正需要休养生息,却连连推行苛法暴政,致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流民四起,如此持续了几年光景,那始帝却在壮年时患急病而亡,其幺子继承大统,史称睿帝。”

      牛三点头:“据说先祖他们就是因为受不了暴政,才躲到山里来的。”

      “所幸即位的睿帝是位仁明之君。他登基之后,推行仁政,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自睿帝元年至五年,更是将前朝所判所有疑案卷宗尽数调出,一一重新审理,大赦天下。次年,又下诏,重新推行了已经废止多年的科举,一时这世间的良才隐士莫不趋附,一改前朝霍乱之气,朝野上下一派清明。睿帝在位四十年,人心相向,空前繁荣。睿帝崩后,又历经熙帝,观帝,成帝三位明君,景朝到达全盛时期。”

      “然而物极必反,其后几朝皆是昏君庸臣,上位沉迷女色,纵容外戚宦官参政,国势日渐衰微。”

      “到了前朝就更加荒唐了,平帝颇有才情,整日吟诗作画,却无心朝政,登基仅十年之后便将皇位禅让给了当时年仅十三岁的独子,即今顺帝,之后就撂下摊子云游去了。”

      “顺帝体弱,虽空有余志然力不可及,身旁又有虎狼环伺,帝位岌岌可危。幸得长公主早慧,自幼习得《尚书》,《警语》中治国之道,从旁辅佐,小小年纪却一力承担朝中大事,不敢稍有松懈,才未让奸臣贼子有可乘之机,苦苦支撑到了今日。”

      岳东篱负手而立,缓缓道出二百年来未知的世事变迁,语音平静,既不悲,也不喜,好像真的是闲散一方的世外仙人,对人世因果缘由皆是了若指掌,却不带一丝感情。

      “三哥,你家先祖避世而居,勤耕俭行,人人皆以赤子之心相待,自可换得永世静好。然而如今正值乱世,政事晦疑难测,战事一触即发。芳逝山之外,怕是再无净土。”

      “这…….公子既然这么说了,为何还要执意下山?难道不怕世道艰难,难保身家安全?”牛三听得脊背发凉,越发觉得这芳逝山牛家村才是世上最好的地方,只有傻子才会不要命跑到人间地狱去。

      “在乱世中看看人生百态,才不枉我兄妹俩来世上走一遭啊。日日在这山中下棋念书,无语相对,甚是无聊,澜儿怕是和我一样,早就奈不住寂寞了。”岳东篱一改先前的肃穆,嬉笑着作答。

      岳氏兄妹送别了牛三以后,便回身到石桌旁坐下。岳东篱拿着那盒茶叶细细检查,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半年没有音讯,不知朝中近况如何。”

      岳秋澜也把书卷放到一边,一手托腮,注视着兄长手中的动作,喃喃道:“一年前翼国公遭厉亓陷害,贺老将军在清泉门被问斩。全府上下尽数流放漠北,原以为不幸中之万幸,既然逃脱了死罪,日后还有翻身之机。谁知厉亓这般狠绝,这六十余口人在途中也没逃出他的魔掌,尽数被杀。只有府上三公子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说到这,岳秋澜不禁叹气:“贺将军忠魂不在,清泉不清,阿洌又一病不起。这么多事情接踵而来,景乐想来分身乏术,无暇与我们联系了。这次黑影来,希望别是又有了什么变故。”

      岳东篱突然轻呼一声:“找到了。”

      他小心翼翼地从盒子的边角夹层中取出一张字条,打开一看,岳东篱一向无波的脸上闪过片刻慌乱,叹道:“罢了罢了,皆是定数。”

      岳秋澜接过一看,亦是大惊,只见纸条上字迹缭乱,看来是片刻之间仓促写成,而且并不是景乐的笔迹:帝崩,主上囚于惊门。

      “阿洌…怎么会…,景乐被囚?这……这可如何是好?”岳秋澜倒吸一口凉气,美目圆睁,无力感忽然袭来,指尖一松,字条轻飘飘落到了地上。她下意识地抬起手覆住了双眼,隐忍半晌,终于不由得双唇打颤,泪眼潸然。

      得知沈冽已死的消息,岳东篱心中亦是一阵悲恸:“你我皆明了,景朝气数已尽,全靠乐儿苦苦支撑,能苟延至今已属不易。自翼国公被陷害之后,朝野上下哪个不为厉国丈马首是瞻?厉亓机关算尽,如今连兵权也握于手中,就算还有几个不畏权势的尽忠之臣,在他们的打压之下也难真有建树,景乐自身都难保,哪里还能分神护他们周全?”

      “阿冽这一去,景乐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软禁……为今之计,我只希望乐儿能够韬光养晦,尽量保全自己,伺机逃出樊笼。”

      “千百年来,朝代更替,循环复始。个中道理,我自然明白。只是厉亓那奸佞小人霍乱朝纲多年,百姓已是深受其苦,怨声载道。昭昭天下千万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岂可交与这等贼子手中!”片刻伤感过后,对顺帝的哀悼变成了满腔的愤懑与不甘,岳秋澜忍不住打断了哥哥的话。

      和蔼耿直的翼国公,忠勇过人的贺氏一门,铁骨铮铮的贺家军,他们不但是边关的匙扣,朝廷的勾股,更是景乐最看重的人。两年前的惨案仍旧历历在目,自己这个局外人想起时尚且愤慨,那么换成景乐,当她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作为兄长、挚友、恋人的人一个个离去却又无能为力时,又当是怎样的心境?

      岳东篱叹息着捏了捏妹妹的肩膀,安慰道:“你也不必如此担心,你我明白的,乐儿心中自然也明白。生在末世帝王家,这是她注定要背负的。况且她一定会把一切都筹谋的很好,毕竟她是我们见过的,最聪明最坚强的人了。”

      “还有,那厉亓的气数也快尽了。近两年星云交替,天象诡变,昨日午夜时分,我看到将星均已归位,主位上的帝星还未出现,究竟是谁还不得而知。但帝星冲天之日,便是厉亓覆灭,新朝建立之时。”

      “可有看到此人在何方位?”岳秋澜擦干眼角的泪,问道。

      “这不是我与小妹可以预见到的事,成大事之人,还要景乐亲自去选。”

      “景乐?你要让她亲手将自家天下让与他人?”真真荒唐!

      岳东篱并未作答,只是笑了笑,径自起身道:“卯时已过,你该饿了吧,还不进屋吃饭去?”

      “那我们何时出发?”他不愿回答,岳秋澜也不再追问,起身跟着哥哥向屋中走去。

      “明日一早便下山吧,我们错过的已经够多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引子(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