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二十四章 回府 ...
-
出了嫁的姑奶奶,始终是没有在家做女儿时候那么自由和舒坦的,虽说是归宁,却也不好长时间呆在娘家。
婆家好一些懂礼一些的,自然好说话,不过以东临侯府现在的情形来看,凡是遇到顾氏的时候,老太太毕竟是个规矩严谨的,自然不会愿意让顾氏有一丝一毫的舒坦和懈怠。
估计在老太太心里,巴不得顾氏一辈子给她做牛做马,之后还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崔氏和崔氏的一双儿女才算是个好媳妇呢?
所以顾氏和元瑾用过早饭之后,很快就收拾妥当回东临侯府去了,反正今日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在娘家时间长久了,回去还有的机锋要打呢?
与其舒坦几个时辰的时间,回去之后却受罪,还不如提早回侯府算了,堵住老太太的嘴,大家都好受些吧。
原本永乐公府的老太太和卢氏都要把元瑾留下来住几日的,顾氏也这么说,希望元瑾能够在娘家松散几日,过几日再回东临侯府去,不过元瑾自己拒绝了。
母亲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候,自己在母亲身边,总要放心一些。再说了,舅母过几日进宫的时候会带上自己,这段日子回府中去,府中若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也好趁着进宫的机会给舅母说啊。
这样舅母和外祖母才会找着头绪援手母亲,若是自己此时此刻留在舅舅家,自己倒是舒坦了,可是母亲那边独木难支,还不知道后院那些不要脸面的贱女人会怎么做呢?
吴氏和卢氏听了元瑾的话,都很为顾氏高兴,有这么一个知冷知热的女儿,一心一意为做母亲考量的女儿,顾氏不算是太命苦了。
元瑾把表哥送给自己的砚台交给母亲,请母亲亲自处置,反正元瑾知道,最终这个砚台肯定是会落到自己手中的。”
只是现在自己不方便亲自拿着罢了,回侯府之后,第一件事情是要给老太太请安。到时候若是让人看到自己拿着一端砚台,自己和表哥倒是光明磊落的,偏偏那些心理肮脏的人就会从中生事出来了。
自己又实在是喜欢表哥的这一端砚,不看到就算了,这会让都落入自己手中了,实在是舍不得放弃。既然如此,就先给母亲拿着,让老太太和老太太的那些心肝宝贝都知道这是公府送给母亲的,再由母亲交给自己,不就是完美了吗?
虽然元瑾觉得这样有些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嫌疑,可是架不住自己家府中的那一朵老花,就喜欢如此行事啊。好像这样才能体现出她是一个多么规矩的老太太一样。
哎呀不对,元瑾突然反应过来,似乎自从自己回到侯府之后,比起上一世要变得粗俗许多了啊,若是放在以前,自己是绝不会想到这些市井之话的。
元瑾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日后一定要注意,女孩子还是矜持一些内敛一些,别总是这么粗俗了,想想还没什么,若是在什么场合一不小心说出来了,那可是贻笑大方的。
顾氏和元瑾就坐在一辆车上,比起在侯府中那端方大度的元瑾,现在的元儿明显要活跃许多了,没看到脸色都变换过好多次了吗?
“元儿,有什么高兴的事儿,能让你坐都坐不稳了,说出来母亲也高兴高兴啊。”顾氏调侃道。
元瑾歪了歪头,也跟着笑道:“母亲今日不是也很高兴吗,我啊,只要能够到外祖母家来,就是很高兴的,而且今日还能收到大表哥的礼物,这可是我肖想了好久的好砚了,当然高兴了。”
顾氏手指店中元瑾的额头:“你啊,怎么就这么惦记着你表哥的好东西了,府中缺了你什么吗?”
“府中不是有母亲在吗,我怎么会有缺漏的,可是府中的和表哥给的怎么能一样呢?府中的东西我拿了,那是天经地义的,可是表哥的东西,可是表哥对我这个妹妹的一番心意呢?”元瑾直截了当的说道。
听了元瑾的解释,顾氏皱着眉头说道:“你啊,在我面前这么说就算了,日后可一定要注意,在外人面前可不能这么开口啊,不然会闹笑话的。”
元瑾笑答:“那是当然了,除了在母亲面前,女儿什么时候都是端庄得体的吗?”语气里充满撒娇。
顾氏看元瑾不怎么在意的样子,严肃的说道:“元儿,不是母亲对你严厉了些,实在是你现在的习惯太过于松散了,你要知道,习惯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你在我面前这么真诚,倒是个好事情。”
“可是你能保证,你在我面前的这副样子,不会露到别人眼前吗?你要知道,习惯一旦养成了,要改过来可就不容易了,为了你好,日后你在母亲面前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些才行,若是再这么口无遮拦的,母亲可就要罚你了。”
元瑾听了顾氏的话,陷入思索之中,确实就像母亲说的那样,习惯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自己以前不就是受了习惯所累吗。
还记得当初在王府的时候,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心安理得,这些不就是受习惯所累吗?若是自己能够一直小心翼翼的守着自己的本心,一直坚持自己本身的好习惯,又怎么会落得那样的结果呢?
想到这些,在一看到顾氏那担忧不已的神色,元瑾干脆果断点的说道:“嗯,母亲,元儿知道了。”语气坚定有力,像是再给顾氏保证什么一样。
顾氏看元瑾不是敷衍自己的样子,而是真心诚意的认知到自己的错误了,遂高兴的点头不语。哎,那个做母亲的不愿意自己孩子高高兴兴的呢,实在是出于长远打算罢了。
很快的,马车就又回到了东临侯府的门前,元瑾心里很不满意的想,也不知道路为什么要这么近,若是远一些的话,自己还能在路上多耽误会儿呢?即使自己在路上坐马车,也比进府中看到那几人的脸面强啊。
心里这么想,面上却没有带出来,轻轻一跳下马车之后,元瑾立刻变成了以往那个大小姐,脸上端庄大度的面色又显现出来了,既不是很高兴,也不见难过的思绪,正是嬷嬷满意的神色。
母女二人先后走进后院去,老太太的院子里静悄悄的,让元瑾一瞬间想起了清明时候去祭奠过的先祖的墓地。死气沉沉的。
门口的丫头看到顾氏和元瑾过来了,急忙给顾氏请安,高声说道:“太太和大小姐来给老太太请安了。”那音调,可不像是请安的,倒像是通知别人什么事情的。
果然,进了屋子,崔氏正在老太太屋子里端坐着,刚才说什么不知道,这会儿却很安静。面上一片笑意,不用说元瑾也能知道,看来和老太太私下商量的事情有着落了呢?
看到顾氏进屋了,崔氏急忙给顾氏请安,顾氏不管她,倒是先走到老太太跟前请安去了。老太太原本是有些话要训诫顾氏的。张了张口却又没说出来,眼神落在一旁的崔氏身上。
看着顾氏好半天都没反应,最终还是温声喊起,没有在这时候为难顾氏,顾氏也像是刚看到崔氏一样,笑道:“难为崔姨娘这个时候在老太太跟前尽孝,赶紧起来吧。”
元瑾心里鄙视不已,老太太,亏你还是大家出生呢,行事却这么小家子气,在这种事情上为难自己的儿媳妇,您觉着有意思吗?也不知道以前在娘家的时候,是怎么教养的。
亦或许是守了多年的寡,把自己的性子给守左了吧,元瑾也不记得以前听谁说过了,说是嫁女儿别尽顾着那种守寡的母亲,遇到那种婆婆很难招人待见的。
现在看来,这话说得一点不错,老太太不就是真实写照吗?这性子左得,除了对得住她那个寡妇的身份,别的还真搭不上来。
催姨娘听了顾氏的话,连道不敢,都是做婢妾的该做的,顾氏也不和她多言,既然已经注定了双方是死敌的人,那么表面功夫做到位了就行,不必上赶着给人做筏子。
顾氏知道,在老太太面前,自己没必要装和善,毕竟无论自己怎么做,她都是不满意的,都觉得亏待了她的好侄女,多说多错,少说少错,既然如此,自己当个陪客就好了,让她们姑侄说去吧。
倒是元瑾,笑着对催姨娘说道:“原本说要去看妹妹的,却又不敢打扰妹妹养身子,不知道妹妹现在可好些了吗?”
催姨娘面带笑意的说道:“婢妾代二小姐多谢大小姐关心了,二小姐现在已经好多了,昨日还闹着要去进学了呢?”
不等元瑾说话,老太太就笑道:“知道她是个好学的,不过我们侯府可不靠着她去考状元,还是先把身子养好要紧些。”
催姨娘点头称是,元瑾悄悄的想到:不是心瑾好学,而是这个已经换了性子的魂魄,受不得那份冷清和安静吧,不然又怎么会去后院子里又跑又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