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联姻 ...
-
后宫漩涡,深不可测。
倾城受羞辱的事情,第二日随着太阳升起,早被张美人散播到宫中每一个角落。
第二日,倾城早早来到栖凤殿请了安。本想着马上就回自己的宫苑歇着,却不巧出门正好碰上常婕妤。
“妹妹,听说你修补的孔雀裙十分精致呢,姐姐正想这明天去你那里当面致谢呢,对了,妹妹的身材和张美人相仿,那件孔雀裙穿在身上,很合适吧!”
所谓无风都能掀起三尺浪,何况那网倾城在瑶娥宫内受辱确有此事呢,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常玉儿遗传乐她娘的耳聪目明,自然不会不知道。
“常姐姐,多亏你给了妹妹一个检验刺绣手艺的机会,幸亏小时偶,妹妹我老实听话,认真学习女红针线,否则,拿到手里连穿针引线都不会,岂不出丑?不过还好,那件孔雀裙算是补好了,皇上也很满意,妹妹试穿了一下,稍微紧了些,总算挤进去了,要是换成姐姐去刺绣,试穿,怕是另一种景象吧!”倾城淡淡地说。
说这些话,旁人觉不出什么,谁料那常婕妤常玉儿听了却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小时候,常玉儿只会磨工耍心眼,爹爹跟前表现的乖乖女,其实琴棋书画,女红针线,哪样都是偷工减料,一样的师傅,一起学习,结果,她什么都比不过倾城。比不过倒也罢了,还处处嚼舌根子,告诉她娘说倾城仗着嫡女身份处处欺负她。闹得一家鸡犬不宁。
就知道那晚她故意踩坏了张美人的裙子,故意将自己推了出去。
常玉儿,我心不在这皇宫里,若是我倾城有三分心思跟你斗,你也未必斗得过我!“常姐姐,妹妹告退了!”望着那个自小到大自己都比不上的骄傲的背影,常玉儿一阵气结。
宫里头的人都已经知道了紫霞宫常宝林,不得皇上欢心的事实。先前还嫉妒她搬进紫霞宫的林柔妃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这个长得虽是貌若琼瑶,却不懂得取悦君心的常宝林,不足为惧。
或许在后宫中,最安全的人就是失宠的人了。
与她相比,张美人的恩宠到了顶峰。可见,帝皇恩宠不可长久。
因为现有几位妃嫔,兰妃无意承宠,皇后贤淑大度不好意思独占鳌头,那两位有了身孕不便伺候,倾城见了皇上如老虎,如此,就只剩下那个长袖善舞的张美人最会讨皇上欢心。
马上,宫中风向大转,林柔妃将马头探到了张美人那里。
仗着圣宠,张美人抱怨自己居所瑶娥宫过于狭小,地势不好,林柔妃出主意:“这宫中没有什么好宫苑了,先前倒是有一个,可惜,被皇上赏给了常宝林……话说,那常宝林,品位多低,怎么配一个人住那么大院子,没办法啊……”
“姐姐是说紫霞宫?”恳请皇上将倾城所住的紫霞宫调换过来,并为她大修一番,新帝竟然允可了,迅速颁布圣旨,命倾城三日内搬出紫霞宫,因为要修缮,张美人并不能马上搬过去,因此,瑶娥宫一时腾不出来,如此,倾城被迫搬到冷翠宫暂居。
冷翠宫,顾名思义,是个冷宫。
倾城倒也不介意,只要那人不理会自己,即便把自己贬为庶民都无所谓。
也不知道皇上怎么想的,修缮后的紫霞宫,更名为“倾城宫”,并仿忠王府的构造,增建一阁,名曰“望卿”,阁高十丈,高耸入云,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其窗牖墙壁栏槛,都以沉香檀木做成,以金玉珠翠装饰。门口垂着珍珠帘,里面设有宝床宝帐。服玩珍奇,器物瑰丽,皆近古未有。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每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至于其他方面当然也是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比起皇后住的栖凤殿,有过之而无不及之。
倾城明白,那人反复无常对待自己,就是要宫中女人嘲笑自己,其实,这一切,有什么值得介意的?她不爱他,不是么,不过是为了活下去而已。
后宫纷纷传说,因为这件事皇后好几天不搭理皇上。皇后生气倒不是为倾城鸣不平。
谁都知道,皇后素来不喜欢将排场。虽然出身高贵,自当子太子妃至现在的皇后以来,始终保持着本分,一直倡导后宫妃嫔俭朴生活。
如今见新皇刚登基便大修后宫,十分反感,但毕竟天威难犯,不好多说。
一时间,张美人的宫中迎来送往,不断有人奉承巴结。所谓的常宝林倾城搬到冷翠宫后竟再没有搬回来,兴许是皇上忘记了吧。谁管这等闲事?终究是个不受宠爱的女人!然而,皇上的心,究竟是在皇后哪儿的多,每日退了朝,必然顺路到栖凤殿小坐一番。
这日午后,新皇想起大公主曦彤染了秋痢疾,自己忙于政事好几天不来探望,于是推开奏折信步来到栖凤殿探视一番。
此时,公主奶娘抱着刚刚睡着的曦彤在和正外在罗汉床上的皇后小声说话,皇上悄无声息走了进来。
“彤儿可否痊愈?”
吓了二人一跳。
皇后忙起身迎接,嗔道:“皇上进来也不通知臣妾一声。”
“朕听到里面悄无声息,猜着公主不在这儿,以为你在小睡,便悄悄过来。彤儿怎么样了?”
旁边的奶妈一看是皇上,想要下跪,怎奈怀里抱着熟睡的公主,不敢动弹,又怕皇上降罪,坐在下首急的什么似的,口中轻声请罪:“回皇上,公主子今日早上便不再腹泻,中午用了些稀粥,如今奴婢便抱来给皇后娘娘一看,免得担心,奴婢怀中抱着公主,不能给皇上下跪,万望皇上恕罪!”
“你做的很好,为人者,恪守职责最重要,你对公主如此细心,值得嘉奖!来人,重赏!”皇上山前抚摸了一下公主的额头。
皇后朝奶娘点点头,奶娘便抱着公主轻轻告退。
“皇上这几日憔悴了许多,万望龙体保重!”皇后心疼地望一眼胡子邋遢的新皇。
“无妨,真的身子硬朗……”帝后二人执手正要闲话家常。
外头太监高声通禀:“殿阁大学士郑彦博求见!”
郑彦博是探花出身,年少有才,是改革派重要任务,是新皇推行“退婢令,退田令”的中流砥柱。
郑彦博进来,倒也不拘礼节,简单道出此番目的:“皇上,微臣听说。归隐乡间的前朝丞相琅琊王氏王中博的孙女与陈郡谢氏之后意欲联姻,若皇上不出面阻挠,这两家联姻成功,势必对明月国的发展巩固造成威胁……”
皇上望了一眼端坐一边的皇后,眉头微蹙:“先皇在世,许天下姓氏通婚自由,朕刚登基,怎可蛮横阻挠?这样岂不让这些名门望族更加反感,适得其反,从而不利于时局稳固?”
郑彦博又道:“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被称为‘第一望族’,自三国到如今七八百年间,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七成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琅琊王氏至今为止,曾经在历朝历代担任宰相者共有一百零四人次,除那些因任相两朝而重复者外,实际有宰相共九十二人。这在当今明月国绝无仅有的。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有人评价琅琊王氏:‘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
“这个,朕倒是早有耳闻。是不是大学士夸大了士族联姻的作用?”皇上犹疑不决。
一旁的柳皇后轻描淡写说了几句:“陈郡谢氏也不简单,同样是名门望族,势力影响不亚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自东晋至梁朝谢氏共有十二代代、一百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当时的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几百余年……”
望了一眼皇后,皇上思忖片刻,“大学士先回去想个软法子,不至于让这两家感到有压力的招数,解决了……”
郑彦博应声告退。
皇上将目光转向皇后:“如此,皇后心中有何想法?”
皇后欠了一下身,谦虚道:“本来女人不该多问朝中那个大事,如今皇上问着,臣妾便也粗浅谈一下不成熟的想法……”
“说罢,你我何必多拘束?”皇上端起杯盏,催促道。
“郑学士所说几位有理,门阀子弟联姻历来利大于弊,若不及早扼杀于襁褓,怕是会姑息养恶,将来一发不可收拾……”柳皇后说道。
“那么,就下一道旨意,明令禁止门阀联姻?”皇上反问。
“这个,臣妾倒觉得大可不必!先派人查明这个琅琊王氏家和那陈郡谢氏家庭人员有哪些,再做打算。”
这两家底细很快查清,王家现有三子一二女,长女便是要许给谢家的那个。二女年方十六,待字闺中,谢家二子无女。次子便是即将做王家女婿的那个,皇上便将结果说了一遍给皇后听。
柳皇后沉思片刻,道:“这两个家族的态度,对朝局稳定至关重要,皇上当慎重考虑!”
“依皇后所见,真该如何处置是好……”皇上略有为难。
“……这个,臣妾翻了不少古书,以往最普遍的解决法子便是联姻,以确保他们心中无二。”皇后便说边瞟了一眼皇上。
“……难道,要朕马上去纳妃……不成,按制,需要三年才可大选秀女,如此一来,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说朕是个好色之徒?”新皇摇头轻笑,心里忽然觉得有些惆怅,难道,皇上身边就只能是那些有政治利益的女子?
皇后见状,忙赔了个笑,道:“那倒不至于马上普选秀女,但专门派媒人去为皇上提亲,又有什么不妥?寻常人家娶妻纳妾都是稀松平常,皇上就不能了么?”
“既如此,一切依皇后所言去办吧!”皇上也没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