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树和教育》第12章 萧峰与郭靖(3) ...

  •   其实只要细心就不难发现,在耶律洪基欲请萧峰带领辽军南下时,曾与萧峰有过这样两段对话:

      【  耶律洪基道:“不是我要和南朝开仗,而是南蛮要和我较量。南朝太皇太后这老婆子主政之时,一切总算井井有条,我虽有心南征,却也没十足把握。现下老太婆死了,赵煦这小子乳臭未干,居然派人整饬北防、训练三军,又要募兵养马,筹办粮秣,嘿嘿,这小子不是为了对付我,却又对付谁?”

      萧峰道:“南朝训练士兵,那也不必去理他。这几年来宋辽互不交兵,两国都很太平。赵煦若来侵犯,咱们自是打他个落花流水。他若畏惧陛下声威,不敢轻举妄动,咱们也不必去跟这小子一般见识。”(《天龙八部》第四十九回)】

      从这两段话中不难看出,倘若萧峰也面临别国侵略自己国家的情况时,一样会选择帅兵抗争,以御外敌。岂不正如郭靖所为?在之前就分析过了,郭靖所在一方是被侵略的一方,战争的主动权不在自己一方手里,所以郭靖能做的只有抵御,没有其他的选择。而萧峰则不一样,萧峰面临的是战争主动权在自己一方的情况,所以他有足够的选择来为别的民族考虑。况且萧峰自小在宋朝长大,是宋朝的人民抚育了他成长,虽然那是一种补偿,但他与宋朝确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站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一方,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能为大宋百姓(别的民族)考虑,并不显得比郭靖在无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只能抵抗要高明。倘若将郭靖换到萧峰的位置,我相信郭靖的选择也会如萧峰一般。在《射雕》的末尾,金老就透露出了这个讯息。

      【  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甚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他生性戆直,心中想到甚么就说甚么。(《射雕英雄传》第四十回)】

      可见在郭靖的心中,也如萧峰一般,是以“民”为主的。无论是自己民族,还是其他民族。郭靖在成吉思汗麾下,帅兵破了花刺子摩,致使花刺子摩的十数万百姓惨遭蒙古铁骑践踏。我想应该从见到那一幕的那一刻起,郭靖开始明白了这个道理。《射雕》中第三十九回目是“是非善恶”,探讨的也包括这个问题吧。

      《射雕》是郭靖的成长历程,而在《神雕》一书中才是郭靖真正为国为民的体现。在这里,为国与为民是统一的。郭靖守护襄阳,主旨在于为民,但在这为民的过程中同时也为了国。我曾经以为,郭靖的做法只是为民,为国只是顺带,后来发现,我错了。我曾经这样想的依据是郭靖对忽必烈的一番话:

      【  郭靖道:“不错,淳佑皇帝乃无道昏君,宰相贾似道是个大大的奸臣。”众人又都一怔,万料不到他竟会公然直言指斥宋朝君臣。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当世大大的英雄好汉,却又何苦为昏君奸臣卖命?”
      郭靖站起身来,朗声道:“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

      乍一看来,郭靖只是为了百姓。而我也错误的认为,郭靖的这一番话否定了宋朝的统治者,自然也不会是“为国”。因为我很简单地将“为国”与“为统治者”等同起来了。之后忽必烈又说“贵邦有一位老夫子曾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直看到这句话时我方明白。郭靖否定的也只是“为轻”的“君”而已,而不是“次之”的“社稷”。郭靖“为国为民”的概念中,并无“为君”二字。可见在郭靖心中仍还是有国家民族之别的。然而这体现只是在别的民族来侵略自己的民族的时候。面对这个境况,萧峰的选择也如郭靖一样(上面贴过原文),那么可见在萧峰的心中,一样有国家民族之别。只是当这国家民族之别遇上了更“为重”的“民”时,若二者是统一,那么就如郭靖一般,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没有选择;若二者是对立,那么就如萧峰一般,只能在这二者中选择其中之一,而无论萧峰还是郭靖,从他们的言行看来,选择的定都是最“为重”的“民”(萧峰已经选择过,而郭靖间接地也选择过)。所以,在族与民,国家与百姓之间。萧峰与郭靖的思想是统一的,这体现在二人的选择一致上。虽然不同的立场制衡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却无所谓谁的思想境界更高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