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四章 青客知遇 ...
大同元年,宋胤总角之年,自负天生神力,一身铁胆,因看不惯晋军归降,欺软怕硬,对辽人奴颜婢膝,对百姓刀剑相加,连日子也没挑,抄起个顺手的烧火棍便连挑了二十多个后晋军营。晋军不知是谁,只知一黄口小儿,一身青衣,武艺高强,一夜挑翻二十多座军营,还被他溜了。
月黑风高,少年宋胤自知一时意气,犯下大案,为不连累父母,连夜逃亡河东。
时年三镇叛乱,兵连祸结,灾疫四起,宋胤沿黄河古道一路往北上,途经黄河瀑布,只见九曲浊浪滚滚,残阳照山河,断垣阻古道,黄沙时不时遮住不远处的黄土城郭,流民饥渴疲惫的身影在落日下长长短短、零零落落。这乱世中,亲眼见着百姓疾苦,少年宋胤不由心生怜悯,一股豪雄之气油然而生,暗自立下宏愿,他日必结束这乱世!
“吁——”
只听得一阵马蹄声驰来,宋胤以为是追兵追至,刚闪身入青草丛,却见是一路流寇沿途挥刀掳掠,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宋胤大怒,那股子少年意气又起来了,当即爆喝一声,一拳便将那跑得最前头的贼人打翻在地,那人见宋胤只是个青衣少年人,不怕死地挑衅:“哪里来得毛没长齐的小杂种……”宋胤哪与他废话,双拳就往那吐不出象牙的狗嘴上招呼上去,那人半句话没吐出来,竟口吐鲜血,一口牙落了满地,其余强盗见势不妙,刚要逃跑,就被宋胤一个个摔翻在地,直打得哭爹喊娘,跪地求饶。
这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之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宋胤本就是个游侠性子,又年轻气盛,在家尚有父母管教,如今身在江湖,仿佛游龙入水,不大展拳脚一番是不能善罢甘休的!一开始宋胤只是路见不平,将来路抢劫的贼人胡乱打杀一通,后来倒是学了精,专挑领头的头目下狠手,待剩下小喽啰一哄而散,再将贼人所劫持的财物分与一路上流离失所的流民。
不知不觉,这一路行侠已过二月有余。是时刘之远虽攻下东京、入主皇城,逼得辽主离京,但三镇叛乱尚未平息,这一夜,宋胤刚入河东地界,便见隐隐火光,一伙战场逃兵落草为寇,正烧杀抢掠。火光之中,村民四逃,仓廪烧毁,本应该保护百姓的士兵却手拿兵刃,为祸乡里!宋胤又大怒,一个提纵,单枪匹马,将那二十多个兵贼一一斩落马下。
待火势扑灭,已是东方既白,一乡丞模样的老翁唉声叹气。“前些年只是辽兵沿途劫掠、滥杀无辜,没想到如今……”那二十多个兵贼穿着的是后晋的盔甲,“今年庄稼受损严重,只怕秋后又要饿死很多人了。”
少年宋胤眼见满目被烧毁的草屋和田地,第一次感到心情无比沉重。
“昨夜多谢这位少壮士!敢问少壮士尊姓大名?”乡丞佝偻着身形作揖,“老朽见少壮士一身青衣,莫非少壮士就是近来闻名中原的‘青客帮’中之人?”
宋胤尚不知后晋军营被挑,导致城门洞开,反助刘氏叛军攻占汴梁,建立后汉,辽王耶律光被逼弃京,反而无人追究军营之事,只道自己闯下大祸,哪敢留下姓名,只能含糊答应。
那乡丞只道宋胤不便多言,也不再多问:“少侠带些干粮上路吧,这年景入了冬,只怕还要起灾疫啊。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很快那乡丞的话就应验了,这大灾之年,城里粮食尚算充裕,但乡间已狼藉一片。秋日里,地里田头尽是枯草,乡野间,流民病困,饿殍飘零。古道旁,灾民为一个烧饼相互争抢。老树下,两老人泪流满面,易子而食,人间惨剧不过如此!这次宋胤没有发怒,抬手将那两个孩童夺下,将身上所有的口粮留给了那两个老人,夕阳西下,此时的宋胤才惊觉,饶是自己这一身武艺超群,此刻竟也毫无用武之地。
“善哉——善哉——”
宋胤回首,一老僧穿着破旧的僧袍,从不远处的黄土坡上走来。这老僧满脸虬髯,看着不像罗汉,倒像是天王,只是胡须雪白,原本高大的身躯因年岁枯瘦干瘪,只见他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小施主仁善之心,善哉——善哉——不知小施主这是要前往何处?今夜可有地方落脚?”
宋胤此番避祸北上,一路行侠仗义,纵侠使气,本是好不快活,直到经此兵燹离乱、眼见人间疾苦却束手无策竟生出几分迷茫踟蹰。
老僧道:“天色已晚,小施主若不嫌弃,不如暂住寒寺,改日再赶路,如何?”
宋胤抬头,果见天色渐暗,孤雁南飞,宋胤确实也没定下去处,便颔首道:“多谢大师。”
天地间,一僧一侠一前一后沿黄坡古道向前,远处山峦起伏,如五座高台,月光洒在一道银勾般的溪流里,逆着流水步行至半山,一座唐代木构建筑亮着柔和的灯光,柔光中,古朴的山门上刻着“南禅寺”三字。[注1]南禅寺不大,寺院也只有老僧一人,宋胤寻了一间偏房打了地铺,就枕着远处的溪流声,睡了……
翌日,待宋胤醒来,已是东方大亮,宋胤弹跳起来,却没想到那老僧竟还未起。
这南禅寺久不修缮,佛像古旧,连寺中古树都结着蛛网,宋胤正欲去山门外的溪边洗脸,却见几个青衣少年人提剑在溪边密林。
“你看清楚了,是他?”一人道。
“不能有错,是耶律光!”另一人道,“月前,刘节度攻占汴京,辽人仓皇北逃,沿路遭百姓揭竿,辽军不敢白日走大路,更不敢入州城,只能于乡野夜行,这才刚入河东。而辽王若要回辽地,必过此处!”
“河东今年米粮极度短缺,辽军走得急,必然也缺粮,少主既然已放出风声,亲自前来河东赈济,就不怕辽狗不上钩!”
镰刀型的溪水另一头,宋胤缓缓抬起坚定的眸子,昨夜的迷茫一扫而空。
宋胤悄悄跟上这几个青衣少年,只见他们走过昨日灾民哄抢烧饼的黄沙道,经过那棵两老汉易子而食的老树,此时,古道老树下,摆着一张破桌,一个青衣人坐在案后,一个灾民坐在案前,一排灾民安静地排着队,仿佛画卷。那青衣人头戴纬帽,年纪很轻,纤长有力的指骨撵着一个灾民的手腕,看上去像在把脉,那青衣人似轻声地说了什么,那灾民忙点头,跟着另一个人走开。不远处,炊烟袅袅,有几人在施粥施药。那青衣人又开始诊断下一位灾民,这个灾民被两人抬着担架放在桌上,青衣人按压了下此人的小腹,缓缓道:“是吃了观音土,不可再食。去喝药吧。”此人声音温温凉凉,很是柔和好听,想必就是那些人口中的少主了。
“这些都是何人?”宋胤奇道,竟有本事在这大灾之年千里迢迢来河东施粥赠粮?却遇着昨日易子而食,被他救下的其中一个老丈和他的孙子。
“大哥哥,你在做什么?”
此时宋胤正伏在荒草从中观察那伙青衣人,被这孩童当众叫破,尴尬地半直起身子。那老丈却当即便要跪下,宋胤忙伸手一扶。“原来少侠竟是青客帮中人!老朽有愧,多谢少侠救命之恩!”
而这一声叫唤,不轻不响,正被那几个青衣人听到,纷纷转过头来。
……“老朽见少壮士一身青衣,莫非少壮士就是近来闻名中原的‘青客帮’中之人?”……
宋胤倒是听过“青客帮”名号,那老乡丞还将他错认成青客帮中人。
“你是何人?”一青衣少年不客气地问道,“为何冒充青客帮?”
宋胤游侠劲一上来,双手抱胸,挑眉笑道:“青客帮?没听说过。老子要救人便救,何须冒充旁人。”
这时,另一个较为年长的少年道:“刚才就见你一路鬼鬼祟祟了,只怕还听到了什么不该听到的东西吧?”言讫便已出剑,欲擒住宋胤。宋胤无兵刃在手,索性就地一滚,反往那“少主”方向去。只见宋胤三步一跃,跳上老树下的那张破桌,伸手便掀了那“少主”的纬帽,宋胤没想着一招得手,还留有后招,只等他还手,倒要和这位“少主”较量较量武功,想他打遍汴京无敌手,连挑二十座军营,这几天只见灾民,不见流寇,正憋着没有对手呢!
没想到那纬帽竟这样轻易就掀开,一张如圭如玉的脸和一泓明如清泉的眸子直看得宋胤一怔:“此人竟然不会武功!”只见那双眼却温和一笑道:“中原于荣,少侠幸会!”
于氏虽比不上北边的王谢和南地的顾陆,却也是中原不大不小的氏族,极善经商,连宋胤也是略有耳闻的。
宋胤单手撑着桌面跳下木桌,抱拳笑道:“东京宋胤。”
那较年长的持剑少年见宋胤在于荣身近,只能隐忍不便再动手,于荣镇定自若:“宋兄弟刚才一招‘滚地锦’,是行伍中常用的攻势,但却难得使得机变。据闻唐庄宗天佑二十年,骁勇将军宋弘义曾率五百骁骑增援唐军,用得就是这招破敌立功,宋兄弟与骁勇将军可有渊源?”
宋胤自小在军中长大,武学路数极杂,没想到于荣竟能叫破他身份,宋胤挑眉,倒是不由地有些佩服起这个中原于荣的博学多闻了:“正是家中长辈。”
“原来如此。”于荣笑,他此来河东一路,听闻不少关于某位青衣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光荣事迹,又因此人从不留下姓名,旁人便讹传成青客帮中人,恰巧他此番亲自从中原运粮入河东赈济,人确实在河东,倒是做实了讹传。于荣已猜到此人便是宋胤了。宋胤尚不知,他一路任侠恣意,挑翻的那些贼盗匪窝,得罪的这些兵匪流寇,之所以没有人报复反扑,是将账都算在了青客帮于荣头上,当然,于荣也兜得住。经此一路,青客帮平息流寇、赈济灾民,倒是声震河东,留下义名。
“少主——”
这时,一个青衣侠士驰马而来,翻身下马,像要禀报什么,却见于荣身侧的宋胤一愣。
宋胤笑道:“于兄既还有事要忙,胤便不打扰了。我就住在五台山脚下的南禅寺,于兄有事,自可派人来找我。”他说到“派人”两字的时候,还特地向刚才出剑质询的两少年扬了扬眉,双手抱着头,坦坦荡荡地转身而去……
另一厢,二十余个青衣侠客追击一行行色匆匆的黑衣骑兵,双方在竹林打斗,各有死伤,只听那黑衣人里一人打马回首道:“素闻威远将军威名,今日一见,真是耶律光三生有幸。只是于将军镇守邺城,本可借此机割据河中,做一方霸主,何必花兵力入河东替刘之远牵制本王?花得河中钱粮,死得河中好汉,到头来刘氏小儿反复无常,只怕于将军不得善果。”
“于威此行但求无愧于心。更何况,驱除鞑虏,本就是所有汉人的分内之事。”青衣侠士里,一个长相周正的男子出列,此人就是正是于荣义父于威。
竹林风景变幻,两人已交上手。于威出身行伍,勇武过人,所习少林拳法《金刚功》大开大合,已臻少林外家功夫巅峰,身后现金刚天王法相,威武庄严。而辽王功法鬼魅,此时不避不挡,以爪对拳,算是徒手接下这一拳。两股威猛的内力相撞,强劲的气劲向外扩散,从竹林顶部望下去,外围的竹子随着气劲所过之处向外倒伏,最靠近气劲中心的竹子却直直站立,已是从内而外绝了生机。
于威口吐鲜血,单膝跪地,耶律光道:“于将军,你今日死在此地,真真是可惜了。不过你死于本王之手,应也无憾了!”说着便连人带掌一掌拍出,直击于威胸口,这时竹林中又有七道身影恰是赶到,青光长剑霎时织成密不透风的剑网,辽王身形上掠,数道青光长剑剑指辽王鼻尖,辽王腾空后翻,悬停半空,七柄青光长剑形成一个剑阵将耶律光包围其中。
青玄相接,青衣侠士与辽王帐下高手又是一场恶战,双方战至月明时分,一个身形直直摔入溪流竹林边的南禅寺山门。
偏殿内,宋胤正翘脚躺在地铺上,听到动静,一骨碌跳起来,猫着腰去到大殿,只见灯火下,一群青衣侠士和辽人激战,那些青衣人与早上宋胤所见的几个少侠装扮相似,想必就是青客帮了,宋胤再一细看,却见于荣和今早遇见的两少年也在其中,因着于荣不会武功,三人已被几名辽国高手逼至一处角落。
宋胤对于荣运粮赈济之举颇有好感,何况自己救济灾民上帮不上忙,但论打架,怎么能少了他,痛打辽狗的事,他也早就想暗中相助了。他顺手抄了天王像手上的宝塔鞭,闪身便加入战局,因是他也身着青衣,一时双方谁都没发现宋胤的加入。
宋胤沿墙一边打一边靠近于荣三人,他一个突起,宝塔鞭从背后砸倒两个辽人后脑,扑向于荣,于荣一惊,被宋胤打横抱起,只听宋胤回头向愣神的另两个少年快语道:“跟上!”便一个翻滚,带着于荣滚到大殿佛像身后。因场面混乱,一时倒没人注意几个少年就藏在昏暗的大佛身后,那地方虽逼仄,却也易守难攻,只要守着两处入口,算是暂时安全。
黑暗中,宋胤弓着身体,挑眉皮道:“三位,又见面了。”
于荣处变不惊,微微笑道:“宋兄弟果然好功夫。”另两人终究是承了宋胤的情,拱手道:“华山派韩彦,师弟杜钰衡。”
“三位这是在外结了什么仇家?好厉害的阵仗。”宋胤故作不知,调侃。
于荣道:“我义父乃是威远将军于威,河中节度使杜元崇帐下,此番设局,也是为了中原安危,誓将辽王耶律光斩杀于雁门关内。只是没想到辽王武功高深,我义父也受了伤。”
宋胤从佛像间隙看出去,确见黑衣人中几个辽国高手出手鬼魅狠辣,青客帮不似占到上风。战局正中,几个青衣剑客身着道袍,以道家剑阵困住一个黑袍男子,但那男子武功奇诡,时不时就有突破剑阵的危险,正是辽王耶律光。而那剑阵之后,几个青衣男子盘腿调息,显是受了极重的内伤,想来其中之一便是于威了。
“中原武林不过如此,少林派乃中原佛门领袖,华山派号称中原第一剑派,这佛道两派的高手,今日又能乃我何?”剑阵中的耶律光似看出破绽,身后手持金刚杵的佛魔法相开大,冲向正北,华山七子之一的杜元春,只见杜元春虽以剑气支撑,却口角流血,显是被辽王内劲重创。
“钰衡,冷静!”韩彦一把抓住就要冲出去的少年,“七星剑阵乃三国诸葛丞相所创,没有那么容易破解。”
果然七星剑阵锋芒大减,但剑阵仍在。只是大殿内,其余侠士纷纷挂彩,眼见就要不支。“少主呢?”“少主不在!”几个青衣侠客暗自传音于威,于威传音道:“找!”一时间,原本在阵后调息的几人也再次加入战局。一个青衣侠客被一掌拍到佛像上,又滚落到佛像下,瞥眼见于荣、韩彦、杜钰衡、宋胤四人藏身佛像之后,想也未想,便冲杀着将辽国高手往大殿外引,暗中传音道:“主公,少主藏身佛像之后!辽贼尚不知。我等须将辽贼引出寺外!”于威传音道:“荣儿此番能逃出升天,威也算对得起他父母了。诸位索性放手一搏!”
几个青衣侠士假装不支,飞身便向寺外遁走,几个靠近佛像的辽国高手果然中计,被引出大殿。耶律光眸光一闪,此时反向佛像逼近,华山七子与于威皆一震!
佛像后四人皆惊!
宋胤眼珠一转,道:“韩兄,借你宝剑一用!”宋胤接剑,抬手哐哐两下,黑发落了一地,另三人一震,这宋胤果真是不拘小节之人,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竟二话不说剃成光头。宋胤自顾一脱青衣,将佛像座下佛龛里的法衣一披,便闪身跳出,大喝道:“哪里来的碧眼狗杂碎,扰了本佛爷的清梦!”
[注1]南禅寺:这里选取五台山上一座唐代寺庙,作者游历五台,曾前往参观,印象深刻,唐代建筑古朴大气,与明清寺院风格迥异。
番外小剧场:
宋胤:没想到吧,我年轻时是这么个火爆的性子。
于荣:没想到吧,没有我,谁也管不住我那兄弟。
作者:额,于少主,被宋少侠打横抱起,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四章 青客知遇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