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十万!这个数字如同盛夏的惊雷,在312寝室和李梓晴的心头炸响,余波久久未散。最初的狂喜与难以置信过去后,冰冷的现实如同潮水般迅速涌来,将两人淹没。
李铭那部老旧的诺基亚手机,因为不堪忍受持续不断的短信提示音(新订单、买家咨询、物流通知),最终在第二天上午宣告电量耗尽,屏幕彻底黑了下去。而李梓晴那边情况稍好,但她也几乎被□□窗口上疯狂跳动的头像和淘宝后台雪片般飞来的待发货订单淹没了。
“李铭!这个买家问能不能今天发货?”
“这个地址好像写错了,电话也打不通!”
“又来了二十斤山核桃的订单!我们还有库存吗?”
“物流点说今天收件截止时间快到了,我们这些包裹怎么办?”
电话里,李梓晴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带着显而易见的焦头烂额。她从未经历过如此混乱的场面,那些原本令人欣喜的数字,此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压力。
李铭的情况更糟。他面前摊着一个小本子,上面用潦草的字迹记录着订单信息,但很快就被新的信息覆盖、打乱。没有专业的打单软件,全靠手写,效率低下且极易出错。堆积在寝室角落等待打包的商品,几乎占据了半个过道,引来了宿管阿姨的询问和室友们惊异的目光。
“铭子,你这……是搞批发啊?”刘强看着那堆成小山的包裹,咂舌道。
赵振双手抱胸,倚在床栏上,眼神复杂地看着忙得额头冒汗的李铭,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审视:“看来你这‘小打小闹’,动静不小啊。能吃得消吗?”
王浩则默默递过来一个他自己编写的简易Excel订单模板(存储在软盘里),推了推眼镜:“试试这个,可能比手写快一点。”
李铭道了声谢,接过软盘,心中却是一片凝重。他知道,问题远不止于订单处理。爆单带来的,是库存的快速见底,是包装材料的严重短缺,是物流合作的混乱(他们之前只是和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快递点有零星合作),更是精力极限的挑战。他和李梓晴都要上课,只能利用午休、傍晚和晚自习后的时间来处理这一切,连续两个通宵,他的眼皮已经重得快要抬不起来。
“这样不行。”在一次短暂的通话中,李铭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语气却异常坚定,“我们必须找人,必须建立流程。”
第一个被拉进来的,是刘强。这个憨厚的同桌,在看到李铭的困境后,主动提出帮忙打包、搬运。他的力气和任劳任怨,立刻缓解了李铭最大的体力负担。李铭没有亏待他,明确提出了按件计酬,刘强搓着手,憨憨地笑了:“给铭哥帮忙,应该的。”但李铭坚持,他需要将这份事业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规则之上,而非纯粹的情谊。
第二个主动找上门的,是赵振。在观察了两天,确认这并非昙花一现后,他找到了李铭,开门见山:“李铭,你们这个摊子,现在最缺的是一个能对外协调、理顺渠道的人。打包发货这种体力活,刘强能干,但跟物流公司谈价格、稳定供应链、甚至应对可能的平台审核,你们搞不定。”他自信地笑了笑,“这方面,我有人脉,也有经验。让我加入,我负责市场和对外联络,占两成干股,不过分吧?”
李铭看着赵振,心中迅速权衡。赵振的加入,能迅速解决他们面临的许多外部麻烦,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交能力确实是短板补充。但“自信哥”的功利心和掌控欲,也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然而,眼下火烧眉毛,容不得他犹豫。
“一成半。”李铭还价,眼神锐利,“并且,所有对外的重要决策,必须经过我同意。”
赵振挑了挑眉,似乎对李铭的冷静和谈判能力有些意外,随即爽快伸出手:“成交!合作愉快!”
王浩虽然对“做生意”本身兴趣不大,但他对李铭提出的“用技术优化流程”的想法很感兴趣。在李铭承诺后续会投入资金升级服务器和开发更便捷的管理工具后,他也默许了自己的技术可以作为支持,算是编外人员。
就这样,一个以李铭为核心,李梓晴负责客服与财务、刘强负责仓储发货、赵振负责市场物流、王浩提供技术支持的草台班子,在巨大的运营压力下,仓促却又必然地搭建了起来。
分工明确后,效率果然提升。赵振利用他的关系,迅速搞定了两家信誉更好的物流公司,拿到了更优惠的价格,并租用了学校附近一个便宜的小仓库;刘强带着新招募的两个临时同学,埋头苦干,打包发货的速度快了许多;王浩优化了订单导出和打印程序;李梓晴则制定了标准的客服回复话术,并开始认真记录每一笔收支。
李铭则统筹全局,同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寻找和拓展新的货源上。他深知,一时的爆单源于论坛推广的偶然性,要想持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供应。他再次返回林城,与几家供应商签订了更正式的供货合同,并预付了部分定金,锁定了货源。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李梓晴的默契愈发深厚。常常是他一个眼神,她就知道需要核对哪笔账目;她一个电话,他就能理解哪个环节又遇到了新问题。这种在战斗中凝结的情谊,远比风花雪月来得更加牢固。偶尔在深夜核对完账目后,两人会靠在仓库的纸箱上,分享一瓶矿泉水,看着窗外寂静的夜色,短暂地放松。
“累吗?”李铭问。
“累。”李梓晴老实点头,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却笑了起来,“但是,很有意思。比待在琴房里一遍遍弹练习曲有意思多了。”
李铭也笑了。他看到的是她身上那股被激发出来的、超越千金小姐身份的韧性和潜力。
然而,麻烦并未远离。随着网店名气在小范围内的传播,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出现。先是平台方发来了例行调查函,询问突然暴增的交易额是否存在刷单行为(赵振动用关系摆平了);随后,出现了两个恶意差评,声称收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要求高额赔偿(李梓晴耐心沟通,李铭果断同意退货退款并额外补偿,息事宁人)。
更大的风波,来自李梓晴的家庭。
一天晚上,李梓晴接到父亲李远山的电话,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厉。
“梓晴,我听说你最近,跟一个叫李铭的男生走得很近?还在搞什么……网上卖东西?”李远山的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胡闹!那是正经事情吗?我们李家的女儿,需要去抛头露面做这种小商小贩的营生?你还投入了钱?立刻停止!把资金收回来!还有,离那个心思不纯的乡下小子远一点!”
李梓晴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紧紧握着手机,走到仓库外,压低声音争辩:“爸!这不是胡闹!我们是在正经创业!李铭他很有能力……”
“能力?哼,”李远山冷笑一声,“我看是哄骗小女孩的手段高明!总之,我的话你记住。否则,别怪我采取手段。”
电话被挂断。李梓晴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感到一阵无力与委屈。她知道父亲的态度代表着什么,那不仅仅是反对,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否定。
她回到仓库,李铭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情绪不对。
“怎么了?”
李梓晴犹豫了一下,还是将父亲的警告说了出来,但省略了“心思不纯的乡下小子”那句伤人的话。
李铭沉默地听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眼神一点点沉静下来,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来自晋西首富的审视和阻力,比他预想的来得还要快,还要直接。
“你怎么想?”他看向李梓晴,声音平静。
李梓晴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那双原本带着些许慌乱的眼睛里,逐渐重新凝聚起坚定:“我不会放弃。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她顿了顿,补充道,“钱,是我自己的压岁钱,我有权支配。”
李铭看着她,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但更多的,是沉重的压力。他将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琐碎烦恼,而是来自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掌舵者的敌意。
就在这时,赵振皱着眉头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刚收到的传真。
“李铭,有点麻烦。刚接到消息,周氏集团旗下的一家贸易公司,最近也开始在接触我们之前的几家供应商,开出的条件……比我们优厚。”
周氏集团?李铭瞳孔微缩。那是晋西地产界的巨头,其少东家周瑞麟,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纨绔,也是李梓晴众多追求者中,背景最硬、手段最直接的一个。
是巧合?还是……李远山口中“采取手段”的一部分?或者是周瑞麟自己的主意?
内忧未平,外患已至。
李铭看着仓库里堆积的货物,听着刘强打包胶带刺耳的拉扯声,感受着身边李梓晴担忧的目光,以及赵振带来的坏消息。
这第一桶金带来的,不仅是喜悦和资本,更是随之而来的、远超他预料的重重危机。
父亲的警告犹在耳边,商业对手的触角已经悄然伸来。
他这个刚刚起步、羽翼未丰的“草台班子”,能否扛住这来自传统势力和竞争对手的联合挤压?
夜色深沉,仓库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一个孤独的骑士,即将面对呼啸而来的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