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遍朝堂 ...

  •   琳帝三年的元月,西都王宫承运殿内,新年第一次大朝会的气氛,因一项看似平常却意义深远的汇报而显得格外不同。

      虽然殿外仍是寒气凛冽,但殿内因群臣齐聚和一项即将宣布的变革而涌动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热切。

      大朝会的常规议程接近尾声,就在众臣以为即将散朝之时,工部尚书赵衡手持一卷文书,出列躬身,声音洪亮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振奋:

      “臣,工部尚书赵衡,有本启奏!”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林琳,目光平静地投向赵衡,微微颔首:“赵爱卿请讲。”

      “启奏陛下,”赵衡展开手中的卷册——这卷册本身,便是用新近改良的“西都纸”装订而成,纸张微黄却挺括,字迹清晰,“自去岁陛下下旨,于参谋部、户部及翰林院试行纸质公文以来,迄今已近四月。经各部详细记录、比对,成效卓著,特此禀报!”

      他顿了顿,环视一眼凝神倾听的群臣,继续道:“其一,效率倍增。参谋部言,以往军情急报、方略草案,刻于竹简,繁重迟缓,传递不便。改用纸张后,书写迅捷,修改易便,同等内容,重量不及竹简十一,驿马传递,速度提升近倍!尤其边关将领查阅军情,可随身携带,随时批注,于临机决断,大有裨益!”

      兵部尚书李韬闻言,不禁微微点头,他麾下将领对此确有反馈。

      “其二,归档明晰。”赵衡看向户部尚书张启元,后者会意,出列补充道:“陛下,户部深有体会。以往钱粮账册,竹简堆积如山,查阅核对,犹如海底捞针。改用纸张簿册,分门别类,装订成卷,索引便利,存储所需空间,十不存一!核算效率,何止倍增?且字迹清晰,不易磨灭,于钱粮大事,确为福音!”

      张启元的话引起了部分掌管文书档案官员的共鸣,低声交换着赞同的意见。

      “其三,抄录迅捷。”赵衡接着道,“翰林院试以纸张抄录典籍,翰林们均言,运笔流畅,耗墨节省,抄写速度较之简牍,快逾数倍。于典籍传承、文书誊写,功莫大焉!”

      汇报完毕,赵衡总结道:“虽纸质公文于防水、防火、耐久方面,仍需时日验证,然其于行政效率提升之利,已毋庸置疑!臣恳请陛下圣裁,逐步推广此利国利民之新制!”

      朝堂之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尽管不少官员早已听闻甚至亲身试用过纸张,但由工部、户部、兵部联合证实其巨大优势,仍是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林琳静静听完,脸上露出一丝预料之中的淡淡笑意。她目光扫过众臣,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赵爱卿、张爱卿所奏,朕已知晓。纸张之利,在于轻便、迅捷、易存,此乃革新之器,利于政务畅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她停顿片刻,语气转为决断:“既然试用卓有成效,便当逐步推行。旨意:”

      “一、即日起,朝中各部、院、寺、监,所有非密级日常行文、账册登记、典籍抄录,逐步改用纸张。旧有竹简文书,仍妥善保存,以作备查。”

      “二、鼓励各地方州郡官员,上呈奏表、汇报政务,优先采用纸张。为示体恤,初行三年,凡以纸上书者,由户部核验后,补贴其纸张费用三成。”

      “三、着工部将作监,全力提高纸张产量,改进工艺,务求质量稳定,成本渐降。所需工匠、物料,优先保障。”

      “四、着礼部、翰林院,会同各部,速议纸质公文之格式、用印、归档等新规,务求简便统一,便于施行。”

      旨意一下,群臣反应各异。年轻或务实派的官员面露喜色,他们早已受够了竹简的笨重。一些年老或保守的官员则微露忧色,一人出列道:“陛下,纸张虽轻便,然恐不易保存,若虫蛀、潮湿、火焚,则重要文书毁于一旦,如何是好?”

      林琳早已虑及于此,从容答道:“爱卿所虑甚是。然,岂可因噎废食?重要典籍、核心档案,可仍以简牍备份,或抄录多份,分地储存。日常政务流转,首重效率。况且,工部亦在研制防蠹、加固之法。新事物推行,必有风险,关键在于如何管理风险,而非畏惧不用。”

      又有一臣问道:“陛下,地方官员尤其是边远之地,恐不易获取纸张,或习于旧制,推行恐有阻力。”

      “故朕旨意中言‘逐步推行’,而非一刀切。”林琳解释道,“补贴用度,便是鼓励。朝廷亦将组织工匠,赴主要州郡传授造纸之法,或设官营纸坊,保障供应。变革之初,必有不适,需循循善诱,辅以便利,而非强令。”

      一番问答,林琳皆应对得体,既表明了推行决心,也考虑了实际困难与应对之策,让原本有疑虑的臣子也大多释然。

      退朝之后,旨意迅速通传各衙署。早已期待已久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

      户部官员忙着清点库房,准备将陈年账册逐步转录到新订制的纸簿上;

      参谋部的书记官们兴奋地领到了大批质地优良的官用纸,用于起草文书;

      就连负责记录朝议的史官,也开始尝试用纸记录,发现效率果然大大提高。

      也有一些趣事发生。一些老迈官员对手感轻飘的纸张颇不习惯,书写时用力过猛导致戳破纸张,或仍习惯性地寻找刀笔来“刻”字,闹出些许笑话,但很快便在年轻属官的帮助下适应过来。

      更重要的是,纸张的推广,悄然改变着工作方式。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了,文件的携带和查阅方便了,部门之间的文书往来也更为频繁。

      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行政节奏,开始在西都王朝的中枢悄然形成。

      林琳在紫光阁内,听着杜衡汇报各衙门推行纸张的初步情况,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看似只是书写材料的改变,却是提升整个国家机器运转效率的关键一步。

      它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这个新兴王朝的躯体,带来的是更强的活力与更快的反应速度。

      “告诉赵衡,纸张质量必须保证,尤其是供给边军和驿站的用纸,要更加坚韧耐用。”林琳叮嘱道,“变革伊始,根基要打牢。”

      “臣明白。”杜衡躬身应道,他深知,这项变革才刚刚开始,但其影响,必将深远。而这一切,都源于龙椅上那位年轻女帝的远见与魄力。

      西都的王宫,在这个新的一年伊始,因为一纸变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