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启新章 ...

  •   纸张在中央各部的成功推行,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不剧烈,却悄然改变着政务运转的节奏与效率。

      紫光阁内,林琳审阅着以轻便纸册呈送的奏章,指尖拂过光洁的纸面,感受着与以往批阅沉重竹简截然不同的轻快感。

      然而,她的思绪并未停留于此。纸张的普及,只是她规划中知识传播变革的第一步,下一步的关键,已然在她心中清晰浮现——活字印刷术。

      这一日,她召见了工部尚书赵衡与将作大监鲁大。鲁大因火炮研发中的坚韧与改进之功,已被擢升,更受倚重。

      “赵爱卿,鲁大监,”林琳示意内侍将几份用新纸整齐抄录的文书递给二人,“纸张之用,尔等已亲见其利。然,卿等可曾想过,文书典籍,若要广布天下,仅靠手抄,效率几何?耗费几何?”

      赵衡与鲁大对视一眼,赵衡谨慎答道:“陛下圣明。手抄确为慢工,且易出错。一部《论语》若需百部,便需百人抄写百日,所费工时、笔墨纸砚,确为巨数。以往竹简时代,更是难上加难。”

      鲁大则从工匠角度思考:“陛下,莫非是想寻一法,能像盖章一般,一次刻成,反复印制?”他隐约摸到了一些方向,但并不清晰。

      林琳微微一笑,取过一张纸,用朱笔在上面画了几个简单的示意图:一个个方块,排列整齐,旁边标注着“单字”、“排版”、“刷墨”、“覆纸”。

      “朕之所思,名曰‘活字印刷’。其理,便是先制成一个个反刻的单字印章,字字独立,是为‘活字’。需印制何书,便按文稿,检字排版,固定成版,然后刷墨,覆纸印刷。一版即成,可印千百份,字字相同,高效且准。印毕,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印制他书。”

      赵衡和鲁大看着那简单的图示,先是愕然,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们都是精通实务之人,瞬间就明白了这想法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

      “这……此法若成,简直是开天辟地之举!”赵衡声音都有些发颤,“若真能如此,典籍复制,何止提速百倍?成本亦将大幅降低!天下寒门学子,或有望购书自学!朝廷政令,亦可迅速颁行四方,无人可篡改!”

      鲁大更是激动地搓着手:“陛下奇思!奇思啊!刻字、排版、印刷……虽工序不少,但皆可分解操作,熟能生巧!比之之前我们私下讨论过的雕版印刷,效率低、成本高,此法灵活万倍!一字刻成,万书可用!”

      林琳见他们迅速领会,心中欣慰,但语气依旧冷静:“然,知易行难。此术欲成,需解决诸多难关。”

      “首要便是活字材质,需易于雕刻,又需耐磨、不吸墨、不变形。胶泥?木料?还是金属?需反复试验。”

      “其次,字库规模,常用字几何?生僻字如何处置?排版如何便捷准确?印墨如何调配,方能浓淡适宜,不晕不褪?印刷压力、纸张适应性,皆需摸索。”

      她看向鲁大:“鲁大监,你于铸造、琢磨颇有心得。朕意,将此‘活字印刷’之研发重任,交予你将作监下设一专门‘印书局’负责。可先从材质试验开始,集中巧匠,攻克难关。所需物料、人手,朕会命赵衡全力配合。”

      鲁大立刻躬身,斩钉截铁道:“陛下放心!老臣必竭尽所能,肝脑涂地,也要将此利国利民之神技研制出来!”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浩瀚的工程在向他招手,这比铸造火炮更让他感到激动,因为这将直接作用于文教传承。

      赵衡也连忙表态:“工部定当倾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很好。”林琳颔首,目光深远,“此事不急在一时,但需持之以恒。朕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奇巧,而是能稳定、高效生产的成熟工艺。待工艺成熟,先试印些启蒙读物,如《千字文》、《百家姓》,验证效果,查漏补缺。”

      她顿了顿,说出了更深层的考量:“纸张推行,活字研发,乃至日后成书流传……这一套流程下来,卿等可知,其最大之利在何处?”

      赵衡若有所思:“在于……提升政令效率,普及教化?”

      林琳摇头,又点头:“是,但不尽然。其最大之利,在于‘吸引’。”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天下读书人,所求为何?无非是典籍学问,是立言立功之机。若我大西,能率先造出廉价易得之书籍,能建立高效之知识传播体系,天下英才,会如何看待这片土地?”

      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届时,无需我大张旗鼓招揽,那些渴求知识、心怀理想的学者、匠人,自会如百川归海,汇聚而来。”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他们的学问能更快传播,他们的思想能更容易被记录和传承。这才是真正的人才根基,是比刀剑更强大的力量。”

      赵衡和鲁大闻言,身心俱震!他们终于明白了女帝的深谋远虑。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盘关于人才、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大棋!用书籍和知识作为磁石,吸引天下智慧,这手笔,何其宏大!

      “臣……明白了!”赵衡深深一躬,“陛下高瞻远瞩,臣等万万不及!”

      “去吧。”林琳挥挥手,“潜心研发,稳扎稳打。待活字成书之日,便是我大西文教振兴、人才汇聚之始。”

      赵衡和鲁大怀着激动与使命感退出了紫光阁。很快,将作监内一个新设立的、戒备森严的院落挂上了“印书局”的牌子。

      里面传出的不再是金属的敲打声,而是工匠们尝试雕刻字模、调配印泥、试验不同材质(胶泥、硬木、甚至尝试用软铜)的细微声响。

      一场静悄悄的、却可能改变文明进程的技术革命,在西都一隅,悄然拉开了序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