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日薄西山 ...

  •   沈乐栖被一缕阳光照醒,想自己不是上吊死了吗,怎么回事,还难没死成。

      旁边有人在使劲晃他,还叫着:“沈小公子。”这个称呼二十多年未听到了。

      他终于睁开眼,芸娘十分担忧看着自己,以及面带愠色的老师,这是梦吧,然后就被老师一书脊,打在了头上。

      真的好痛,是真的吗?居然是真的活了下来,上天居然给自己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刚过了春闱,就怠待了,那殿试让为师去给你考吗!”

      现在是乐平十三年四月初,春闱刚过,五月伤就是殿试了,回到了此时,意欲何为呢?

      本来老师让我三年之后再参加殿试,去国子监跟着那里的人,再学一遍,是为让自己多些交际,省得过早为官,什么都不懂要好。

      沈乐栖站起来,“是学生放松了,昨天认真思考老师的话,确实是操之过急,就听老师所言。”

      李砚之不知这孩子,怎么突然之间顺丝了,打他个措手不及,“你既有心听,那过几日,带你去见几个与你年纪相仿的。”

      沈乐栖见芸娘还在,想起芸娘是老师放他屋里,是为了让自己留下来,但自己那会儿光顾着出府事宜,也不知芸娘最后怎么样了,好像是过得不好。

      “芸娘,你姓什么?多大了?”沈乐栖想重来一次,还是要平淡些,不如与芸娘相处着,也好过之前。

      “王芸,今年十七了,沈小公子怎么会问起这些呢?”与王芸同一批来的,只有他伺候的沈公子没有什么反应,这是转性了?

      沈乐栖点了点头,直接把话挑明了:“老师说让我去国子监读书,我虽应了,但打算出京城历练,若你真想跟着我,就得离开了。”

      沈乐栖太解了李砚之,为何让自己去国子监,说是多交些朋友,但那些“朋友”定也不是什么好的,自己若真的去了,岂不是比上辈子控制得更惨,更何况自己也无颜留在京城,尤其是徐韩两家。

      王芸见沈乐栖这话不是玩笑,自己出身苦,父母为了哥哥娶亲,把自己“买”给李府,若抓不住这些个公子,还不知李府会不会给自己栖息之所。

      “我自然是愿意的,可李大人……”

      “这些不如你操心,你叫人把偏间收拾出来,不用去挤那下人房了。”

      沈乐栖装作样子去了国子监内读书,为了能早点脱离京城,不仅不显山露水,还仿佛一副江郎才尽之样。

      李砚之知道后,动了大气,“我是不能明白,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平日里那样不是出类拔萃,反而进了国子监就不思进取!”

      沈乐栖低着头,真一副愧疚样,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开口:“是学生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是学生的不对。”

      李砚之把戒尺一扔:“说,说不出个原因,你可以试试。”

      沈乐栖起身,拱手行完礼:“老师,我已考中了进士,举人便可以为官,因此想出京城历练历练。”

      李砚之刚想骂混账,对得起这寒窗苦读吗,又一想,既然他想历练,不如让他去青盐守着,让自己儿子那个毛毛躁躁的,怕是不行,不愧是自己的得意门生。

      沈乐栖见李砚之,本来带怒气的脸,归复平淡甚至是有微微笑意,只试探问:“老师,学生知道这想法唐突,但为官之道是为民而兴,所以想去试试,总比空有言论来得强。”

      “行,你是聪慧的,之前就怕你只知读书,心思过纯,担心你吃亏才不让你,如此积极,既你有心,我也替你留意着。”

      沈乐栖回了房中,深感不问窗外事的好坏,皱着眉头回想了半天。

      王芸见他又开始游神,主动问了句:“公子为什么发愁呀。”

      自己这几日回来得晚,也不知府中发生了什么:“这几日有什么事吗?”

      王芸想了想还真有一件:“前天大公子院里有个与我熟识的人说,大公子过了七月便要去青盐了,还说什么那地方又偏又远之类的。”

      上一次只顾着考取功名,与府中的人际关系极差,发生了事自己也不知道,怪不得自己刚搬出去,那大公子便出了京,但又很快回来。

      想必是李砚之也担心着青盐的事,让自己儿子去盯着,那承想大公子不争气,待了不到一年就回来,之后因京城事多耽误了,一松懈让贺令言抓到机会。

      如今主动提出了京,这差事要落在自己身上,那真是巧了,水利一事,受灾死了不少人,又逼死不少人家,为了自己的事,自己定会好好帮他。

      贺令言虽然说是为了讨皇上开心做的此事,但是也算件佳事,他这次若有本事,自己也会帮的,只盼着别又招惹自己。

      事情与沈乐栖想得一样,李砚之确实是让他去了青盐。

      “你就是从苍梧州青盐出来的,也算是荣归故里,回了自己的家乡,就要有所作为,才对得起父老乡亲。”

      “公子真的带着我?”王芸与沈乐栖相处几月,觉得对方对她也没有那心思,贴身伺候的又有月华,以为要留在这里,指不定哪天就被赶出去。

      月华点头,她们虽都有契约,但像王芸这种的,是买到李家了,若公子未看上她,府里是不会留的,不像自己只要想走,解了契便可。

      “我比你还大三岁,是看着公子长大的,他从未对一个人那么上心,说不定真能成了那正房太太呢。”

      等正式上任青盐县令时,已经八月份了,上一次父母也不是不想与自己亲近,反倒是自己老是上拧,看不见他们的好,甚至是怪着他们,真是没有良心。

      现在知道在哪里,借着巡查回去一趟,好好与父母相处,万万不可再犯傻。

      在桃园村里,一个小姑娘正跑在田野上,穿过了田地,走过一条条乡间小路,在一处房间停了下来。

      深呼两口气,大声喊道:“爹!娘!沈大爷爷叫你们去立马去他家!”

      沈老爷子知村西边有一户人家,十几年前把儿子送了出去,当时说是再也回不来,没有想到真是个有心的,取了功名,回乡里来当官,听意思是才到,又立马寻父母,木落归本。

      “沈大爷,您今年高寿多大?”记得自己上吊时,沈爷爷还活着都快百岁。

      “七十八,也老了,半截身子埋土里了。”

      “我倒不怎么觉得,沈大爷爷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必会五世同堂,椿龄无尽。”

      “那借你这孩子吉言了。”

      正说着沈天一家子也到了。

      沈乐栖直接走过去,跪下磕了三个头,爹娘这是儿子欠你们的,之前迷了心窍,死活瞧不出担忧。

      云娟扶起了他,“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我离家十三载,即便事出有因,也对不住你们。”

      说着又要磕头,“行了,行了,这是干什么,好不容易才见面,难道光哭吗?”

      沈乐栖看看才刚要长个的妹妹,心酸难忍,她与韩诗研感情那么好,那混蛋看上了他们两人,一个被逼撞柱而亡,另一个被那混蛋玷污。

      妹妹这辈子哥哥定会护住你。

      就这样日子平淡了四年,春秋积序,已到了加冠的年纪。

      前年皇上见他政绩有为,想着上调一级,他以治国之根本,仍百女生之安乐,区四年治理,能悟出什么?

      皇上见他确实,心中有数,那再历练几年,等真明白再调回来,反倒效果更好。

      马上进五月时,李砚之给他来了信,信上主要是对他即要加冠事的嘱咐,以及为自己取得字。

      之前取字是殿试之后,当时择安阳是性子温和、积极进取之意,没有想到这次依旧是,不过换了说法,为官浩然之气、为人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光明磊落,也不知李砚之写下这字时,有没有自觉嘲讽。

      过了六月,今日沈乐栖正在审阅之前的县志,进来了人告诉他,母亲来了。

      迎进来娘,“娘有什么事,不能等着我回去再说?”

      “娘也知道不好,可那媒人找上门,我也不敢说,毕竟你整天忙着……”

      语无伦次说了半天,其实是来催婚事了,这一次还是躲不过择亲之事,是跟着他几年,后面想看了,也觉得自己不是爱,只是当时情况特殊,他稍一用计,自己爬着上钩了,也不算喜欢男子吧。

      “娘,这事再议,行吗?你让我想想。”

      云娟回了家,见王芸正在院子里,缝补衣裳,这个姑娘自打四年前就跟着桃子,也不知为何,两人太像了,总是叫人认错,明明长得不像,性子也不像。

      “芸儿,怎么又在缝衣裳呢?”

      “太太,沈大人以身作则,衣物也就那几件,我肯定是要替他缝补的。”

      云娟想自己儿子,面对择亲时,害羞得不行,又整日顾不上家里,若不是有芸儿和月华帮着,去年月华出了嫁,自己女儿也大了,这些日子多亏了她。

      “太太,这是我给梨子妹妹绣的荷包,这几日我们也没碰到一块。”青色的荷包,料子虽不上佳,但针脚是极好的,尤其是这花好月圆的景,十分生动。

      刚才来说亲的几个媒人,都是介绍的出身不错的小姐,桃子是县令也算门当户对,可就他那样,恐怕没人受得了,这芸儿自己也喜欢,不如让她试试,毕竟这可是桃子带来的,都二十多了,不让人出嫁,说明也是有心。

      “芸儿,桃子不让你出嫁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日薄西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