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番外:错过奶茶店 ...
-
二十七岁的江旭站在梨市中学的校门外,望着那棵已经更加粗壮的梧桐树,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九年过去了,校园翻新了教学楼,扩建了操场,但那份熟悉的青春气息依然如故。
他手中拿着一份租赁合同——校门外那家曾经的小卖部现在空置着,他将在这里开一家名为“错过”的奶茶店。
这个决定并非偶然。自从宋沅离开后,江旭完成了在梨大的学业,尝试了几份工作,却总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直到有一天,他路过梨中,看到那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想起了自己与宋沅的高中时光。
“如果有一家店,能让人少一些错过,多一些珍惜,也许会有意义。”这个想法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装修期间,江旭亲自设计店内布局。墙上挂着梨中各个时期的照片,书架上有精选的青春文学,最特别的是角落里的“许愿墙”——学生们可以写下心愿或遗憾,贴在墙上。
开业第一天,阳光明媚。江旭站在柜台后,看着学生们好奇地涌入店内。
“老板,为什么叫‘错过’啊?”一个活泼的女生问道,她的校牌上写着“高一(1)班谢清清”。
江旭微笑:“因为人生总有很多错过,但重要的是从错过中学到珍惜。”
谢清清眼睛一亮:“好有深意!我是高一(1)班的班长,以后可以帮你在班里宣传!”
就这样,江旭认识了活泼开朗的谢清清。她几乎每天都会来店里,有时带着同学,有时独自一人,总是充满活力地分享班级趣事。
几周后的一个阴雨下午,店里客人稀少。江旭正在整理书架,门铃轻响,两个学生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男生阳光开朗,校服穿得随意却很有型:“老板,两杯珍珠奶茶,一杯半糖,一杯全糖。”
身后的女生安静内向,微微低着头,校服整齐干净。当江旭看到她的脸时,手中的杯子差点滑落——那个女孩,有着与宋沅惊人相似的眼神和气质。
“我叫许洛川,她是沈絮,我们都是高一(1)班的。”男生自然地介绍道,“清清说这里的奶茶很好喝。”
江旭回过神来,努力保持平静:“很高兴认识你们。我是江旭。”
制作奶茶时,他不由自主地观察着沈絮。她安静地站在书架前,手指轻轻划过书脊,眼神专注而略带忧郁。那种神情,那种姿态,让他恍惚间看到了宋沅的影子。
“你的奶茶。”江旭将杯子递给沈絮,声音不自觉地柔和。
沈絮抬起头,轻声说:“谢谢。”她的声音很轻,却有种奇特的穿透力。
从那天起,许洛川和沈絮成了店里的常客。通常都是许洛川活跃地聊天,沈絮安静地听着,偶尔露出淡淡的微笑。
江旭逐渐了解到,许洛川和沈絮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许洛川活泼外向,是校篮球队的;沈絮内向优秀,是年级前十的学霸。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有着默契的友谊。
一个周五的傍晚,学生们陆续离校,店里只剩下沈絮一人。她坐在角落的窗边,面前摊开作业本,却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
“需要帮忙吗?”江旭递上一杯热奶茶,“看你好像遇到难题了。”
沈絮微微一惊,然后礼貌地摇头:“只是有些题不会解。”
江旭在她对面坐下:“也许我可以帮忙。当年我的数学还不错。”
令他意外的是,沈絮没有拒绝。他们开始讨论数学题,江旭发现她其实很聪明,一点就通,只是缺乏自信。
“你很像一个人。”江旭不经意间说出口。
沈絮抬头:“谁?”
“一个...曾经很重要的人。”江旭轻声说,“她也喜欢坐在这个位置,看着那棵梧桐树发呆。”
沈絮沉默片刻,然后轻声说:“是照片墙上那个女孩吗?我注意到有很多她的照片。”
江旭惊讶于她的观察力:“是的。她叫宋沅。”
那天下午,江旭第一次向人讲述了宋沅的故事——他们的相遇,成为同桌,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及最后的离别。沈絮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没有评价,只是偶尔点头。
讲完后,江旭感到一种奇特的释然。九年来,他很少如此完整地分享这段回忆。
“她很幸运,”沈絮轻声说,“有人如此深刻地记得她。”
“是我很幸运,”江旭纠正道,“曾经遇见过她。”
从那天起,沈絮来店里的次数更多了。有时和许洛川一起,有时独自一人。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学习,偶尔和江旭简短地交谈。
江旭发现,尽管外表相似,沈絮和宋沅其实很不同。宋沅的安静中带着坚韧和勇气,沈絮的安静则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宋沅在熟悉后会变得开朗,沈絮则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与此同时,谢清清仍然经常来店里,总是充满活力地分享班级新闻,组织学习小组,甚至帮江旭策划促销活动。
“老板,我觉得你应该推出‘考试加油’特饮!”某天谢清清建议道,“下周就要期中考试了,大家都需要鼓励!”
江旭笑着采纳了她的建议。看着谢清清忙碌的身影,他想起高中时的姜依依——同样活泼开朗,同样善于组织。
一个雨天的午后,许洛川冲进店里,神情焦急:“老板,看到沈絮了吗?她今天没来上课,手机也打不通。”
江旭摇头:“没看到。发生什么事了?”
“不知道,她从来没这样过。”许洛川担忧地说,“我去她家看看。”
一小时后,许洛川带着沈絮来到店里。沈絮脸色苍白,眼睛红肿,显然哭过。
“她父母又吵架了,吵得很凶。”许洛川低声向江旭解释,“她受不了就跑出来了。”
江旭默默准备了两杯热巧克力,递给两人:“先暖暖身子。”
那天下午,店里没有其他客人。三人坐在窗边,窗外雨声淅沥。在许洛川的鼓励下,沈絮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的故事——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她总是躲在房间里学习,用成绩来换取暂时的和平。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他们唯一不吵架的理由,”沈絮轻声说,“但又好像是他们所有问题的源头。”
江旭倾听著,没有轻易给出建议或安慰,只是表示理解。他分享了自己高中时的一些困惑和挣扎,如何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
“你知道吗?”江旭说,“宋沅曾经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斗。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式和支持。”
沈絮若有所思:“她很坚强。”
“她也是慢慢学会的,”江旭微笑,“就像我们所有人一样。”
雨停时,沈絮的情绪明显好转。离开前,她轻声对江旭说:“谢谢。这里...让我感到安心。”
那天晚上,江旭在关店后独自坐了很久。他看着墙上宋沅的照片,轻声说:“也许这就是我开这家店的意义——帮助那些像我们曾经一样需要理解和空间的人。”
期中考试后,学生们又恢复了来店的频率。谢清清兴奋地分享着班级平均分年级第一的好消息;许洛川说着篮球比赛的战绩;沈絮则安静地在角落看书,偶尔抬头听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一个周末的下午,店里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读书分享会。谢清清组织了许多同学参加,许洛川帮忙布置场地,沈絮虽然害羞,但也准备了一段分享。
江旭看着这些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他的同学们。青春的故事总是在重复,却又每个都独一无二。
活动结束后,沈絮最后一个离开。她在许愿墙前停留,写下了一张纸条贴上。
“能告诉我你写了什么吗?”江旭好奇地问。
沈絮犹豫了一下,然后轻声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勇敢地表达自己,像你们故事中的宋沅一样。”
这句话让江旭心中一震。他意识到,自己讲述的宋沅的故事,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可能对现在的人产生影响。
“你已经在改变了,”江旭鼓励道,“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到现在,你变得更加愿意开口,更加愿意分享。”
沈絮微微脸红:“可能是因为这里让人感到安全。”
随着时间推移,江旭的奶茶店成了许多学生课后的小聚点。谢清清经常在这里组织学习小组;许洛川会带来篮球队的朋友;沈絮则渐渐开始主动与人交流,甚至偶尔会露出真心的笑容。
一个春天的傍晚,沈絮来到店里,神情有些特别。
“我有件事想告诉你,”她对江旭说,“我决定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
江旭惊喜地看着她:“真的吗?太棒了!”
沈絮点头:“听了宋沅的故事,我知道她曾经也很害怕公开演讲,但最终做到了。我想...也许我也可以尝试。”
江旭感到眼眶发热。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宋沅的影子与沈絮重叠,又清晰地分开——两个不同的灵魂,却在某个点上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演讲比赛那天,江旭特意关店前去观看。当沈絮站在台上,虽然声音微微颤抖,但完整地完成了演讲时,他由衷地鼓掌。
赛后,沈絮来到店里,脸上带着罕见的灿烂笑容:“我做到了!虽然没有获奖,但我完成了!”
许洛川和谢清清也来了,三人庆祝着这个小小的胜利。江旭为他们准备了特制的饮料,名叫“勇气”。
看着这些年轻人,江旭感到一种奇特的满足和平静。他依然想念宋沅,依然为那段错过而心痛,但他也开始明白,生命中的错过也许不是为了让人停滞不前,而是为了让人学会珍惜当下,影响现在。
打烊后,江旭在许愿墙上添加了一张新的纸条:“谢谢你教会我,爱不仅仅是怀念,更是传承;不仅仅是记忆,更是影响。”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空荡的店内,墙上的照片泛着柔和的光泽。江旭感到,尽管宋沅已经不在了,但她的精神以某种方式继续活着——在他的记忆中,在这个店里,在每一个被鼓励勇敢面对生活的年轻人身上。
“你听到了吗,沅沅?”他轻声说,“你还在影响着世界,以另一种方式。”
窗外,春风拂过梧桐树,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语。
在那个宁静的春夜,江旭终于明白,开这家店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延续那些美好的品质——勇气、真诚、珍惜——让它们在新的青春中继续生长。
而最好的部分在于,这种延续不是刻意的模仿,而是自然的传承;不是沉重的责任,而是轻盈的馈赠。
错过奶茶店,不仅仅是一个怀念的地方,更是一个成长的空间。在那里,过去的遗憾化为现在的珍惜,曾经的失去成为当下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