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蓝玉
蓝玉这个人是很能打很威风的,北伐一直打到捕鱼儿海,历史上是常遇春的妻弟。在本文中,因为朱元璋被金庸安排到了明教,而且他的发育被赵敏打断了,所以他遇不到郭子兴,也无法娶到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同样的,常遇春过早看穿了他的真面目,所娶的妻子可能也不是历史上的那个了。所以本文的蓝玉与常遇春没有关系。而且作者必须承认,因为写本文查阅了很多视频资料,总是看到评论区或者弹幕有一些人津津乐道着蓝玉对北元皇后所做的“威武霸气之事”,所以打算在自己的文里针对一下他。无其他原因,身为女子,对某些行为深恶痛绝。
关于周芷若的卷
其实原著里张无忌对周芷若又敬又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她一直很卷,自己卷不够,还要卷别人。所以本文里也吸纳了她的这个特点,让她把赵敏给卷成了皇帝。她在本章里其实是很后悔的,在和赵敏分手与放弃卷敏大业之间选择了后者。然而,赵敏之所以被她卷飞,也是因为她自己本就有这个野心。周芷若唤醒了她,她就再难睡去了。
关于为什么要收拾三个汗国
主要是为了祛除北患和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其实元朝一直也有北患,为此驻军花钱,最后拖垮财政。丝绸之路有两条,陆上的和海上的,陆上的需要通过伊儿汗国,海上的要打日本,因为倭寇老抢我们的船。(总的来说蒙古人打仗的思路就是:你不让我赚钱你杀我的商人我打死你)这两条丝绸之路其实是元朝的钱袋子,很重要。到明朝的时候,回归小农经济,禁海,丝绸之路也堵了,因为中间的那些国家不再是藩属,所有的压力都给农民,所以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封建王朝都是垃圾,人民万岁)
关于蒙汉之争
其实元朝的朝廷一直是三股势力,汉蒙色目,就特别复杂,所以承袭了这个特点。只是赵敏她本身当皇帝就是靠的汉军(这里抄忽必烈),所以她感情上偏向汉人。但是作为皇帝,一定要做平衡手。让汉人去守北方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口,打下再大的地方也守不住。汉人人多地少,那就让他们去漠北。(参照英国把国内卷不动的人往澳大利亚和美洲赶)关于蒙古人,其实很让我惊讶的就是,蒙古的普通人其实在元朝过得挺惨的,甚至比汉人还要惨一点。汉人至少还可以考成儒户然后免劳役,蒙古人到死都摆脱不了兵役。所以其实历史挺黑色幽默的,冷笑话:忽必烈队伍里的蒙古人可能都没朱元璋队伍里的蒙古人多。所以斗争这件事,分民族,也要分阶级。
关于金庸笔下的女子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金庸先生所写的女子有个特点,那就是没有国也没有家,只有爱情。为了得到男主的爱,弃国弃家在所不惜。女主为了男主的爱抛弃家国,那叫弃暗投明。男人如果敢背叛家国,那就万劫不复(艾特杨康)。所以本文想扭转一下这种理念,因为本文里只有女主,女主不需要做任何人的附庸。所以敏若两个人都有自己所坚持的理念,自己所爱的家国,不会因为爱情就放弃,而是在不断地磨合之中最终达到了一种平衡,一起去爱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