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谢逸第一天到京城便是出尽风头,更是受到了庐陵王萧景良的赏识,被邀请加入了文学团体。凭着他的才华以及家族背景,很快在其中崭露头角,进而成为核心人物,与其余七人并称为金陵八友。
      总得来说,谢逸在京城是过的如鱼得水,建康毕竟是京都,文化的繁荣程度自不是广陵能够比得上的,谢逸这样有文才的贵胄子弟,在颇重文学的建康,过的很是滋润。唯一让他有点烦恼的便是王衍了,他少年重名,是七友中的年纪最小的,如今谢逸倒比他小了三岁,突然地转变让他有些不适应,两人又都是擅长作诗,在西苑的娱乐活动中,两人的诗不分伯仲,又都是心高气傲的贵家公子,所以两人有时便有些水火不容的味道了。
      不过两人又因为一件事,成了相互赏识的朋友。当时的宰相王孟权倾一时,也是个雅爱诗词的文人,不过他士族观念甚重,能投入他的旗下,不但是要文才出众,家世更是要是世家大族,在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钟瀚,他一支巧笔,将天下颇为出名的文人及文章评论了个遍,一来他评价的确中肯,二来他身份高贵,是宰相最为看重的属下,所以到后来人都以有他的一评而自豪,不管好评坏评,但凡他评了,就没有不出名的道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以庐陵王为首的文人集团和以王孟为首的文学团体形成了一种对峙局面。当然,庐陵王年轻而雅爱贤士,招纳人才而不问出身,显然比古板的王孟要得人心的多。彼时,沈询钦正著了一篇文,鼓励人们作诗注重音律,读来才是琅琅上口。钟瀚随即发了一篇文,狠狠地批了一顿,说作诗自然就好,就应该行云流水一般流畅,拘泥于音律只会坏了诗的美感。于是在建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几乎天天都有最新的评论出现。某一天,在万盛酒楼,这场争论达到了高峰。
      当时谢逸与王衍两人唇枪舌剑,将钟瀚搏得无言以对,而钟瀚也不甘下风,提议即兴写诗一首,一方得遵守音律等种种规矩,而另一方却是自由发挥,结果谢逸又是大大出了一次风头,钟瀚最后仍是不承认音律之说,但确实承认谢逸是难得一见的人才。经过这次事件,谢逸与王衍成了最谈的来的朋友,到后来,被称为建康双璧。
      这样的日子过的很快,七年很快就过去了,谢逸在京中不但有了官职,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受到建康人的崇敬。他虽是小时候常住广陵,但建康对于他来说更是有不同一般的意义,他的最是青春飞扬的日子在这里度过,他的朋友在这里,他的家族在这里,所以他应该是依照一般的程序,他应该是在建康建立功名,他根本没有想过他还会离开建康。然而命运总是这样让人意料不到,因为一个小小的插曲,他即将离开这片文化中心,不一样的命运已经呼之欲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