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阿棉 ...
-
玉楼山北麓,阿棉背着大包袱向山上走去。他小心快速地在林木草丛中穿行,繁茂的枝叶投下的阴影遮住了阿棉矮小的身形。
阿棉是玉楼山土生土长的狸花猫,成精后化作人形跟着商队行商,因听说玉楼山闹山贼,便向商队老板辞行回家。
老板同意后,阿棉忧心忡忡收拾好包袱,日夜兼程赶回玉楼山。
阿棉的家在玉楼山南面四峰的南二峰上,此地人迹罕至,他其实不太担心,担心的是山下的村民。
他回到家,放下包袱,灰扑扑的洞府没人来过,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藏在石床内的金银也都还在。阿棉洗一把自己满面灰尘的脸,下山去找村民了。
他回来时没有路过山下的玉楼北村,所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他进到村里,一家家查看,发现没有一家房屋是好的,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断墙、乌黑的血迹。自己在村里的茅草屋也被烧了个干净。
阿棉心中又惊又痛,“张奶奶?王大叔——?”
村中除自己外,静寂无声,一人也无。
他看着被毁的村子,悲痛万分,立刻就想上山找山贼拼命。
跑到村南,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蹭破了手。阿棉被这一下摔得清醒了,自己虽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但妖力确实微弱,一点法术也不会,现在去找山贼,不要说报仇,就是自己也要折在他们手里。
真是觉得自己太没用,坐在地上大哭。哭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要为死了的乡亲们收尸,要找到幸存的村民,却发现找不到一具尸体。
难道都被山贼掳上山了?不对!血迹这么多,一定有死去的乡亲!似乎有人来给乡亲们收尸。阿棉想,山贼大都是只管杀不管埋的恶人,才不会给乡亲们收尸。
当走到村西头时,果然发现有一片新坟,立了块碑,上面写着“玉楼北村村民之墓”,没有写立碑人。
他擦擦眼泪,拜了三拜:“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给你报仇!”
自己没能力,自然要去找官府,听说新来了个知府老爷,朝廷还派了将军来剿匪,阿棉心想:将军来剿匪,那一定是没问题的,为了将军能更快肃清山贼,我先上山探一探,好给将军带路。又想了想玉楼山山势,觉得山贼应该是在北峰。
阿棉自幼在山中玩耍,草木茂盛崎岖陡峭的南峰都来去自如,更不用说山势稍缓的北峰。找山贼拼命不行,偷偷溜进山贼窝里看一看,对于一只在玉楼山长大的猫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他化为原型,沿着山路旁的树丛走上山。这山路是前朝有个诗人,在鄂州做官的时候,经常上山观景,让人用砖石修的,有七八尺宽,通向北一峰峰顶,沿路和山顶还修了几座亭子。
走不出三里路,便发现山路两旁的树被砍倒,粗壮的树干排了好几排,拦住了路。
阿棉更加小心,窜到没被砍倒的树上,观察附近是否有人。果然发现一人靠在这几排树干后面。
他看到只有一个山贼,就想杀掉他给乡亲们报仇,又忍住了,默默念着“不能打草惊蛇”把露出尖尖的利爪收回来,恨恨地看了山贼几眼,小心翼翼绕过他,继续向前走。
又走了三里左右,又是一排被砍倒的树,这时有两个人在放哨了。
再向前,发现修好的山路旁岔出一条土路,这条土路是原来没有的,阿棉沿着这条土路走。
这条土路也有一排排大树拦路,但并没有人放哨。阿棉觉得不太对,这条土路十分崎岖,且通往的方向是一片断崖。
他既然探路,当然要弄清楚,于是沿着这条土路走了下去。
这条路也是大约每隔三里,便有大树拦路,只是没有人放哨。大约走了十里,尽头果然是断崖!看来这条路是山贼故意布置的,为了让将军上当!真是好狡猾的山贼!
他确定此路不通,便原路走回砖石路。
砖石路也是每三里一排大树形成的路障,路障附近有两人看守,山路的亭子里也有人放哨,还有两三条土路岔路。阿棉这次还是要走过每一条岔路,熟记每一处陷阱。
其中一条通到一处地势缓和的地方,这里有一栋简易的门楼,门楼上挂了块匾,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玉王寨”三个字,栅栏围起来的木头房子,正是山贼的寨子。
寨子前面的空地上乱糟糟,闹哄哄,有一二十人在练武,另有十几人围观。
他躲在阴影处听他们说话,发现这些贼人因前几个月打劫十分顺利,变得非常自大,虽然听说朝廷派了将军来剿匪,也不太当回事儿。
“二当家说咱们玉王寨地势相当好,易守难攻!又有好多粮食金银,咱们才不怕那狗屁将军!”一群贼人跟着大笑。
傍晚山贼吃饭时,阿棉数了数,这个山寨加上各条路上放哨的有一百三四十人,偷听山贼谈话,发现这些人是各地强盗,被官府抓住,发配岭南后,聚在一起,杀死官兵,逃到此处。
阿棉心里忧愁,这寨子里的山贼太多了!想自己所跟商队,也才四十来人,三十个护卫,走在路上就无人敢欺,这寨子全是山贼,竟有一百多人,一时有些担心将军带的兵不够。
又听了几句,发现这些人因为此地官府胆小怕事,又正好玉楼山北边两处山峰中间夹着一条山路,沿山路登顶发现,山坳有一处较大的平坦的地方,便起了个山寨,打劫山下村民和过往路人,又招了些癞子,凑了这么多人。
入夜后阿棉在寨子里绕了几圈,没有发现有被掳来的村民,便知道大概都被杀了,又开始难过。
又累又饿的阿棉强打起精神记熟房子的分布后,就拖着因连日赶路十分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了,准备养好精神,明日去城里打听将军什么时候到。
将军姜麟这时还在路上。虽说因为宠妃生气皇帝发怒,兵马粮草准备得很迅速,发兵很快,但毕竟行军带了很多粮草辎重,没有新上任的鄂州知府轻车简从来的快。
新任鄂州知府刘云,是个健硕的中年文人,嫉恶如仇,颇有侠义之风。听说鄂州闹了山贼,便主动奏请来此处做知府,皇上一看,正好,有刘云的全力配合,姜麟一定能快速剿灭山匪,拿到落月花给贵妃配制面脂。
刘知府上任第一天,整顿了州府衙门,贴出了告示,招人绘制玉楼山的详细地图,并给剿匪的军士带路。
鄂州城药店里的林大夫看到后就去了府衙,告诉招人的文吏:“我前几年腿脚还行时,时常上山采药,对山里还算熟悉,应该能出一份力。”
文吏忙把林大夫名字记上:“您等一下,我去通报刘大人。”
过不一会儿,有个小吏来把林大夫带去见知府。
林大夫拜见了刘知府,刘知府拿出一幅粗糙的玉楼山地图,掌柜口述,刘知府添加了了几处,但地图还是不够详细。
刘知府问林大夫:“你们认识多少采药人?这些人里有多少对山里熟悉的?”
林大夫道:“我们收药材主要是跟玉楼北村的村民收,现在村子都没了,村民不在了,山路附近很少有药材,有药材的地方又难走,除了玉楼北村的人,很少有别人去玉楼山了。还有阿棉,他也是玉楼北村的人!他去年跟商队行商去了,好险逃过一劫!他要能回来就好了,那孩子从小在山上玩,比我对这山熟悉多了!”
说起阿棉又开始担心,“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也不知有没有听到山里遭匪的事,听到了不知道会有多难过。”
刘知府说:“本官已经派人替枉死的村民收了尸,希望他们能安息。那孩子能逃过一劫也是好的。”
几年前,阿棉从山上采药,卖给城里林大夫,林大夫见他小小年纪手脚麻利,又能吃苦,对他很看好,就想收他做徒弟。阿棉却对医术不感兴趣,想去行商,就拒绝了。虽然没做成师徒,阿棉跟林大夫也相处得很好。
林大夫没有想到,回到药店就看到了阿棉在等他。
阿棉问:“林大爷,您知道我们村有没有人还活着吗?您有没有听说打山匪的将军什么时候来?我去给将军带路,好给乡亲们报仇!”
林大夫避开第一个问题,心疼地说道:“你怎么眼下全是乌青?赶路回来的?累坏了吧。唉,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你先在我这里住着,将军还没到,估计还要过几日。新知府已经来啦,正在找熟悉玉楼山的人说要完善地图给将军打山贼用。该吃午饭了,先吃饭歇歇,再随我去府衙。”
阿棉却不是那么容易被转移话题:“我们村的人都死了吗?我们现在就去找知府大人。”说着就要出门去。
林大夫连忙拽住他:“等等,你赶路回来太累了,别待会儿在大人面前晕过去,还是先吃饭,吃完我同你细说。”
阿棉其实饿坏了,却因为悲痛和对山贼的仇恨而感觉不到。看到饭菜,才觉出饿来。
他吃饭十分迅速,虽然是小口小口吃,却没有细嚼慢咽,都是嚼几下就咽进肚里往嘴里,跟平时吃饭大不一样。看的林大夫更心疼了。
两人把饭吃完,林大夫端着茶慢慢说道:“很久没有人来卖药草,我就想去你们村收。走到城门被看门的李二郎拉住,说城外玉楼山上有山贼,已经有好几个村子遭了秧,山贼十分丧心病狂,把村民都杀了,小孩也没有放过。有一个村子的村民正好在那天进城,回到家发现家破人亡,便来府衙告官,原来的知府老爷听说山贼凶残,不敢去剿匪。那村民在城里等了几天,看官府一点剿匪的动静也没有,就自己去找山贼拼命,再也没有回来。”
阿棉听了,眼睛又开始发红。
林大夫低头看着杯中茶水:“现在没人出城向南边的玉楼山了。听说新来的知府大人派了人去遭殃的村子查看,给村民收尸,剿匪要等到将军到来听将军安排。”
林大夫将自己知道的告诉阿棉,又让他洗了把脸,收拾一番,就带他去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