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导读:
      至德二年(公元756年),岑参在轮台而作。时逢岑参即将回京,送朋友前往镇西。
      赏析:
      离别也可以不伤感
      人生犹如一趟没有终点的列车,轰隆隆的不停行进,卷起回忆。
      在路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遇到陌生人,从相识、熟悉、到相知,最后他到站了,你还要继续自己的路,因而只能挥泪告别。
      曹雪芹说的好,“千里搭帐篷,无不散的宴席。”无论情谊多深、难以割舍,还是终须一别。
      只是离别,也是不同的。
      千年前的北宋,秋意正浓,柳永与心上人泪别长亭,他的离别,是:“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如此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人不忍去想分别后各自的生活。哪怕此去前程似锦,良辰美景在侧,可是没有爱人在身旁,都形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而“初唐四杰”中王勃的离别,却不似柳永那般小儿女形态。他年少成名,一生磊落不羁,连告别好友时,都是那样豪壮,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反离别时惯作的小儿女形态,纵横捭阖:“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同样是离别好友,岑参的感情既不像柳永那样细腻动人,又不像王勃那样豪壮雄浑,他一如一位隐忍的智者,虽痛彻心扉,然而想到好友此去前途光明,满心都是祝福。
      含着泪的笑,或许是最动人的。
      至德二年,四十一岁的岑参,将要送别好友裴子前往镇西。塞北的夜晚一片宁静。二人相约同醉,醒后已是日上三竿。
      送君青山外,看裴子一骑骏马,翻然而去,带着青草的芬芳和岑参最深切的祝福,一路疾驰到。走得远了,只能隐隐看到一个小小的黑影在遥远的天际,在那静默而立的天山脚下,在那烟气缭绕的云雾里。此去千里,盼君早日建功立业,盼与君早日携手荣归故里。
      这首诗虽是离别诗,却能从中窥见岑参的一片豪情壮志,末句的直上天山云,不仅是对当时景物的描写,更有希冀朋友建功立业,平步青云的意味在其中,无半点小儿女姿态,全是一片壮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